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47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基于2019年8月与11月所获取的2个航次的水文、化学和生物资料,重点研究了夏、秋季南黄海和长江口海域溶解氧(DO)分布的时空格局及其与水文动力状况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该海区低氧特征及其对酸化环境的指示.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内DO含量及分布与流场/水团格局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其中夏季长江口外台湾暖流影响区具有低氧的特征,秋季则在黄海冷水团海域下底层存在一个DO低值区.在上升流影响下,夏季长江口海域的底层低氧水体可抬升至上层水体,低氧水体由长江口海域向东北方向扩展;夏季长江口外下层低氧水体的涌升、黄海冷水团区DO最大值层的抬升均与跃层的抬升趋势基本一致,不仅反应了上升流对DO垂向分布的影响,同时也指示了冷水团边界区和长江口外海域涌升流的存在.此外,夏季长江口外东北部离岸低盐水团区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也对局地底层低氧区的形成有重要贡献.在夏季的长江口海域和秋季的黄海冷水团海域存在水体酸化区,其中长江口的酸化区范围与低氧区总体相吻合,秋季黄海冷水团底层酸化区也与DO低值区和冷水团范围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南黄海和长江口海域低氧和酸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2.
刘国锋  钟继承  何俊  张雷  范成新 《环境科学》2009,30(9):2520-2526
对因藻华大量聚集死亡而造成水体呈强还原环境(DO=0.14 mg.L-1,Eh=-89.3 mV)的黑水团区中Fe-S-P的生物地球化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藻细胞残体的沉降使得黑水区沉积物表层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因藻细胞残体的贡献,沉积物表层中Org-P含量急剧增加(比非黑水区多72 mg.kg-1);受较低Eh的影响,沉积物中与Fe结合的磷出现解析,使得黑水区沉积物中活性铁和PO43--P含量增加,黑水区中沉积物间隙水PO43--P要远高于非黑水团区,表明其有向上覆水释放的趋势;造成沉积物中Fe-P含量比非黑水区中的要低.在强还原条件下沉积物中铁的氧化物呈现出由结晶态向无定形态转化的趋势(Dithio-Fe比非黑水区高达30μmol.g-1),从而使得可供生物利用的活性铁含量增加,这为藻华再次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黑水区表层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在初始阶段大量增加,但后期由于形成了H2S气体逸散到水体中其含量反而减少;表层沉积物硫化物含量也呈增加现象(比非黑水区表层沉积物中要高50μmol.g-1).  相似文献   
43.
九龙江河口有色溶解有机物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技术,结合EEMs全光谱及特定光谱区荧光强度积分的方法,研究了九龙江口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入海过程中在来源及性质上发生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河口外高盐度海区CDOM各荧光组分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区CDOM含有类腐殖质荧光峰A、C、M以及类色氨酸荧光峰T1、12,而在口外高盐度海区还观测到类酪氨酸荧光峰B.EEMs总荧光强度积分值(TOT)可作为表征河口区CDOM浓度的一个良好指标,且优于常规的单点荧光法.从河端至外海,TOT及CDOM各荧光团的荧光强度积分值(IFI)不断减小,表明陆源输入为河口区CDOM的主要来源.而在河口高盐度海区,类蛋白质荧光团T1、12在TOT中的比例不断升高,显示了生物活动的贡献.九龙江口外高盐度站位中层各荧光峰尤其是类蛋白质荧光峰(T1、T2、B)强度高于表、底层,反映了CDOM光化学反应和生物作用的共同影响.沉积物间隙水中C峰极其微弱,而类蛋白质荧光峰T1、12、B却非常强烈,反映了沉积物中微生物活动对蛋白质的显著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44.
介绍了胶团强化超滤技术处理有色金属废水的原理、研究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着重阐述了浓缩液中有色金属离子和渗透液中表面活性剂的回收方法,综合分析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法以及今后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5.
基于南黄海西部沉积化学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调查资料,重点分析和探讨了冷水团海域及近岸区表层沉积物中TOC、TN、TP的分布特征及其生态学指示意义.结果显示,冷水团海域沉积物比近岸区沉积物具有较高的含水率、TOC、TN、TP含量及N/P比.沉积物类型(粒径)、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显著影响着TOC含量,TOC高值主要分布在泥质沉积区.表层沉积物TN与TOC含量在冷水团海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两者的同源性较好,但整个调查海域中TP与TOC、TN无显著相关性,说明其来源较复杂.南黄海冷水团海域和西部近岸浅水区沉积物理化特性之间的显著差异反映了它们受控因素的迥异,冷水团海域沉积物TOC和TN含量受水柱中生物活动的影响较大,上层水体中产生的有机碎屑是其重要的海生物质来源,而浅水区沉积物TN和TP含量受水柱中生物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小.底层水年平均DO含量对沉积物TOC、TN分布也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6.
藻类聚集区春夏季易发生黑臭(俗称"湖泛",也称"黑水团")现象,而在太湖北部区域趋向常态化发展现象。该文主要利用室内实验装置,通过设置高中低3种藻华聚集程度(处理1、2、3的藻细胞添加量分别为2 000、5 000、8 000 g/m~2)模拟实验研究了动态条件下黑水团发生过程中上覆水体重营养盐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进行3d后上覆水体中溶解氧(DO)含量降低到2 mg/L以下,高藻华聚集模拟水体中NH_4~+-N含量增加到14 mg/L以上,PO_4~(3-)-P含量增加到0.20 mg/L,TN、TP含量分别高达15 mg/L、2.0 mg/L,水体中叶绿素含量呈现快速下降趋势,实验进行到3d后,其含量下降为1 500 mg/m~3,水体浑浊度增加,COD含量从50 mg/L快速上升为120 mg/L。表明大量藻细胞在聚集后受温度等影响下出现快速死亡、水体缺氧,造成藻华聚集区易出现黑水团现象,对水体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7.
48.
彻底整治     
一天.某小城有市民向市场管理部门反映,有人在早点中的乌米蒸饭上做了手脚,蒸饭用的乌米.既不是纯正的鸭血糯,也不是传统作法用乌树叶浸泡的糯米.而用化学染色剂染成黑色的普通糯米。怀疑此举对人健康有害。  相似文献   
49.
在胶团强化超滤(MEUF)技术处理有机物废水中,采用多因素正交实验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的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即疏水链长度相同,而亲水基头不同;亲水基头相同,而疏水链长度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分析基团差异对于苯酚增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十六烷基氯化吡啶(CPC)对于苯酚的去除效果最好,其次是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OTAB),最后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综合去除效果和经济性两方面考虑,在单因素超滤实验中选择OTAB来重点研究表面活性剂浓度和电解质浓度两个操作参数对于苯酚增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胶团强化超滤技术(MEUF)中通常采用表面活性剂作为外加有机物,存在价格昂贵且具有二次污染的风险。本研究选取天然有机物海藻酸钠作为外加物,研究了海藻酸钠强化超滤去除含Pb废水的特性及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Freundlich模型可用于海藻酸钠溶液对Pb2+的吸附过程;海藻酸钠及其与Pb络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海藻酸钠中的OC-OH基团在吸附Pb2+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Pb2+的浓度40 mg/L,海藻酸钠投加量为100 mg/L,pH7时,MWCO为4 kDa、6 kDa、10 kDa、30 kDa、50 kDa和70 kDa的膜均可实现对其的高效截留,截留效率均达到95%以上。随着pH值的升高,超滤膜对于Pb2+的截留效果越好。超滤浓缩液在pH值调节到13时,可将几乎100%的Pb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