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8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吉林公主岭、江西进贤、湖南祁阳、辽宁沈阳农大等多地长期定位试验站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原位微宇宙试验培养的土壤,探索类芬顿反应对长期施肥土壤中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的土壤中自由基含量均显著低于长期施用有机肥的土壤.通过纳米粒子探针(NanoSIMS)发现,施用化肥的土壤中56Fe16O-的离子强度强于施...  相似文献   
32.
试论土壤的生态肥力及其培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章家恩  廖宗文 《生态环境》2000,9(3):253-256
探讨了“土壤生态肥力”的概念。所谓土壤生态肥力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土壤及其生物群落(包括动物和微生物)之间长期协同进化、相互适应、相互作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和谐共融特性,以及在该特性状态下土壤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物质与能量的可获得性和可持续性的一种功能与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表征土壤生态肥力的一套诊断指标和有关土壤生态肥力的培育措施。  相似文献   
33.
本文按照磴口县生态环境特点,分析测定了该县有机农业发展区域土壤的养分含量状况以及污染元素、微量元素含量和农药残留量,认为土壤有机质在0.76—1.31%之间,含量较低,需要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的含量均高于一级指标。肥力水平优良;土壤pH平均8.83,为微碱性。土壤中微量元素不缺,无重金属和农药污染现象。适合于发展有机农业,生产高品质和安全的有机食品。  相似文献   
34.
广东省耕地分等中的土壤肥力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薛红霞  何江华 《生态环境》2004,13(3):461-462
土壤肥力评价是耕地分等的基础及重要组成部分。土壤肥力评价的关键是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指标的选择原则主要有主导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分层次控制原则、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指标分值和权重的确定方法主要是模糊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但必须依据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5.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酶活性与肥力因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利用常熟农业生态国家野外试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对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无肥、化肥、化肥 秸秆,始于1989年,采用稻麦轮作方式)土壤酶活性和水稻土养分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探讨长江三角洲地区施肥管理措施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土壤酶活性作为土壤肥力质量指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对长期不同施肥管理方式有明显的响应,化肥处理比无肥处理中土壤脲酶、转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108.7%、170.2%和58.0%,化肥 秸秆处理比单施化肥处理中相应酶活性分别提高30.7%、85.5%和25.8%,三种施肥管理方式之间土壤酶活性差异性显著(P<0.05);土壤脲酶、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脲酶与转化酶、碱性磷酸酶的相关系数为0.915和0.942,转化酶与碱性磷酸酶的相关系数为0.918 (P<0.01),三者均与土壤速效磷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4、0.846、0.824 (P<0.01);三种酶活性与作物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5、0.812、0.824(P<0.01),土壤酶活性和作物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优于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这说明土壤酶活性和施肥方式呈密切的相关性,可将其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36.
论水稻土肥力进化与土壤质量--以太湖地区为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太湖地区是我国古老农业区之一。在六七千之前先民已开始种植水稻,随着耕作培肥措施不断加强,与土壤肥力进化同步伴随着耕作轮作制的不断演进,由轮荒-沤田-水旱轮作-三熟制的变化,土壤基础肥力稳步提高,稻麦单位面积产量逐年上升。该区水稻土历经数千年的耕耙与平田整地等人为活动,在起源土壤背景上发育成五类水稻土,这五类水稻土经过培肥改良均达到水旱轮作高产稳产阶段,尽管地力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不能不说是人为定向培育的成果。在一般情况下,土壤质量是由土壤肥力决定的,基础肥力高低是农业生产优质高产低耗的关键,在评价土壤质量时必需首先予以关注。当然,随着工业的发展,土壤污染所波及的农产品超标问题,也应在评价土壤质量时予以关注,并作为评价因素在综合评价体系中占有应有的份量。  相似文献   
37.
随着广州市截污工程的实施,珠江(广州河段)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沉积物内源污染将成为影响河流水质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珠江(广州河段)表层沉积物中TN、TP和有机质质量分数监测的基础上,对该河段沉积物中三种营养物质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沉积物的肥力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主干流河道沿程分布上,各种营养物质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低-高-低"型分布特点.三种营养物质之间均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TN和有机质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950,属于高度相关,其线性方程为:y=0.0387x 0.0068(y为TN,x为有机质).有机指数法对沉积物肥力状况的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广州河段)全河段有机指数相当高,全河段都处于肥污染状态.沉积物中C/N值表明该河段中有机质及营养盐除少量来自河中藻类、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等外,多数来源于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38.
东湖沉积物营养状况的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政  方涛  王坎  蔡俊雄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12):110-113,155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对东湖沉积物营养状况进行了模拟研究.以东湖三个样点柱状沉积物的TN、TP、TOC、SRP、TSL、pH6个因子作为网络模型的输入变量,建立了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同时采用有机指数值作为输出变量,对东湖沉积物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分析.通过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东湖沉积物处于肥污染状态.在2008年6月采得的数据样本...  相似文献   
39.
用土壤生物和养分指标表征土壤肥力的可持续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土壤生物和养分指标讨论了不同农田土壤肥力可持续性指数。结果表明,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肥力可持续性指数有很大影响。有机肥明显提高土壤碳、氮和生物管理指数。单施化肥促进土壤磷、钾管理指数的上升。厩肥比绿肥更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可持续性指数。与参比土壤相比, 化肥处理的土壤肥力可持续性指数平均每年都增长, 红壤为5 . 63 , 水稻土为5 . 8 , 潮土为4 . 83 ; 而对照处理的土壤肥力可持续性指数平均每年都下降, 红壤为5 . 6 , 水稻土为6 . 58 , 潮土为4 . 56 。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肥力可持续性指数的影响顺序为有机肥、有机肥配施化肥> 化肥> 参比土壤> 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