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63篇
基础理论   65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71.
杀菌剂氟啶胺是哺乳动物细胞中一种典型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试剂,极易在鱼体内富集,且对鱼类具有极高的毒性。本文测定了氟啶胺对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的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并研究了该浓度下氟啶胺对斑马鱼胚胎线粒体呼吸耗氧速率和多巴胺神经通路中关键基因表达的干扰效应。氟啶胺对斑马鱼胚胎的96 h-LC50值为0.5μmol·L~(-1),该浓度下氟啶胺能够导致胚胎发生中轴骨骼发育不全和心脏水肿等畸形现象,这说明该杀菌剂对斑马鱼胚胎具有极高的毒性。在该浓度下,胚胎的基础呼吸速率和ATP产量均受到了显著抑制,这说明氟啶胺在斑马鱼细胞内同样具有解偶联活性,该杀菌剂能够干扰斑马鱼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另外,LC50浓度氟啶胺还能够激活线粒体内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2)的表达,这说明氟啶胺能够引发线粒体内氧化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导致线粒体功能异常。由于多巴胺系统对线粒体能量产生和氧气消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本文检测了斑马鱼体内多巴胺系统关键基因的转录水平。LC50浓度的氟啶胺能够显著抑制与多巴胺合成有关的酪氨酸羟化酶基因(th)和与多巴胺接收有关的多巴胺受体基因(drd2a)的转录水平,这说明斑马鱼在发育中多巴胺系统是氟啶胺引发神经疾病的有效靶位。一直以来氟啶胺在水环境中的残留是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因此研究氟啶胺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甲基汞暴露不同时期对大鼠胚胎致畸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孙棉龄 《四川环境》1996,15(2):25-28
本文应用全胚胎培养模型探讨了致畸物甲基汞(04μG/ml)在器官形成早期暴露不同时期后,对大鼠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早期暴露6h,畸胎发生率为333%;12h,绝大多数反映胚胎生长发育和器官形态分化的指标埴均明显降低且50%的胚胎出现多种畸形表现,例如,神经管未闭、心包积液及脑部形态异常等;暴露24h和48h,甲基汞对胚胎发育的抑制作用及诱发的畸胎率匀与12h的结果类似(p>005);但在晚期暴露12h,未见胚胎发育异常。结果提示体外培养胚胎对甲基汞的敏感时期约在1—12h这一期间  相似文献   
73.
采用斑马鱼胚胎毒性测试方法,研究了PFOA/PFOS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生命早期阶段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PFOS/PFOA对斑马鱼有明显毒性作用,LC50(48 h)分别为1 005 mg/L和107 mg/L,LC50(96 h)分别为499 mg/L和71 mg/L.PFOS/PFOA抑制斑马鱼胚胎发育,可导致胚胎发育畸形,甚至死亡,高浓度(>240 mg/L)PFOS损伤细胞膜,导致胚胎分裂中的细胞发生自溶而卵凝结死亡,抑制胚胎原肠胚的形成.在各种亚致死效应中,脊柱畸形对PFOS暴露最敏感,其EC50=9.14 mg/L,PFOA暴露最敏感亚致死性毒理学终点为96 h孵化,对应EC50=328.0 mg/L.PFOA/PFOS导致胚胎发育延迟,具有发育毒性.  相似文献   
74.
在这个放满上千个海蓝色鱼缸的房间里,饲养着几万条斑马鱼。这种鱼最长也不过人的一个小拇指长,身上有着浅浅的斑斓花纹。正是以这种小小鱼类的胚胎发育过程为研究对象,孟安明带领科研团队揭示了多个新基因在脊椎动物胚胎的胚层和组织器官形成中的功能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5.
为了考察城市污水再生处理系统进水的生态安全性,采用青鳉鱼胚胎暴露的试验方法对北方两个重要城市(北京和天津)的7个城市污水再生处理系统的进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个再生水处理系统的进水对青鳉鱼的早期发育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其中,X、B、D 3个再生水处理系统的进水毒性最大,青鳉鱼胚胎的总致死率均达到100%.J...  相似文献   
76.
福美双是一种二硫代甲氨基甲酸盐类农药,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但其残留毒性引起广泛重视。试验采用斑马鱼胚胎作为动物模型,探讨了福美双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结果表明福美双导致斑马鱼胚胎孵化率下降,在受精后72 h(72 hpf),对照组的孵化率是100%,1×10-7mol·L-1福美双染毒组的孵化率降至46%,而1×10-6mol·L-1福美双染毒致使孵化率降到0%。III型脱碘酶与斑马鱼的发育和变态息息相关,以上2种浓度的福美双在24 hpf分别增高了III型脱碘酶基因的表达6.71和14.84倍,结果表明福美双具有一定的内分泌搅乱作用,也表明斑马鱼胚胎作为农药安全评价模型的理论可行性。  相似文献   
77.
氨氮对稀有鮈鲫胚胎及卵黄囊期仔鱼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坚  鲁增辉  石萍 《环境科学》2012,33(4):1323-1330
为探究氨氮溶液暴露对鱼类早期发育阶段产生的毒性,本研究选取中国特有种稀有鮈鲫为试验材料,观察并记录了胚胎至卵黄囊期仔鱼发育过程中一些具代表性的毒理学终点,同时选取了氨转运体蛋白Rhbg基因作为毒性指标,反映暴露在氨氮溶液中的稀有鮈鲫胚胎的Rhbg基因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本研究所选取的氨氮溶液暴露影响了胚胎及仔鱼的孵化率、死亡率、心率减缓和心律不齐、未形成功能性的鳔、体长体重的降低以及心包、卵黄囊水肿的发生等多种毒性效应,对其它毒理学终点有较为微弱的影响.氨氮溶液的暴露影响了氨转运体蛋白Rhbg基因的表达变化,特别是在72 h时显著性影响了Rhbg基因的表达变化,Rhbg基因在稀有鮈鲫胚胎时期氨氮转运方面可能有着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78.
1,2,4-三氯苯对斑马鱼生殖和胚胎发育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技术研究了1,2,4-三氯苯(1,2,4-TCB)对成年斑马鱼(Danio retio)和斑马鱼受精卵染毒后胚胎生命早期阶段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大于5mg/L 剂量的1,2,4-TCB有明显发育毒性,会导致胚胎致畸,引起胚胎凝集或死亡.1,2,4-TCB对成年斑马鱼和斑马鱼受精卵染毒后,胚胎的致死率均与1,2,4-TCB处理之间呈现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高浓度的(15 mg/L) 1,2,4-TCB对成年斑马鱼的染毒,其平均产卵量和受精率均降低.成年斑马鱼或者受精卵接触1,2,4-TCB后,胚胎发育中典型的非致死效应—心包囊水肿和脊柱畸形的比例均随着1,2,4-TCB的浓度升高而逐渐升高.同浓度1,2,4-TCB处理后,斑马鱼胚胎直接染毒造成的非致死毒性效应更强.结果表明,水体中残留的1,2,4-TCB对于鱼类的生殖和发育具有潜在的危害.  相似文献   
79.
环境污染和破坏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感到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环境之中,环保问题已成为当前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环境污染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更对孕妇及胎儿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出生缺陷儿增多,使出生人日质量下降。不良的环境因素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物理因  相似文献   
80.
福美双是一种二硫代甲氨基甲酸盐类农药,在我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其高残留性受到广泛的重视。试验使用斑马鱼胚胎作为动物模型,探讨了福美双对生殖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福美双虽然没有引起原始生殖细胞表达量的变化,但造成原始生殖细胞移动分布的延迟,以及诱导细胞凋亡。试验表明福美双对胚胎发育以及生殖有显著的影响,进一步说明斑马鱼胚胎可作为农药毒性评价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