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05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蚕豆根尖细胞的染色体大,DNA含量较多,因而对诱变物反应敏感,利用企业废水对蚕豆根尖细胞核的诱变中微核数量的多少,即,微核干分率MCN‰大小来检测企业废水中致突变的能力,并且通过污染指数PI值来分析水质的综合毒性。  相似文献   
112.
几种酰胺类除草剂的光降解及其致突变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3种常见的酰胺类除草剂乙胺,异丙甲草胺,丁草胺的光降解进行了研究,采用Ames试验方法对母体和光降解产物的致突变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紫外灯照射下,这3种除草剂的光降解均较符合一级动力学,其降解速率次序为:异丙草胺〉乙草胺〉丁草胺。  相似文献   
113.
黄正  王家玲 《环境科学》1994,15(6):70-71
应用细菌发光试验及Ames试验对比研究了武汉市易家墩,黄孝河污灌区工业废水的急性毒性及致突变性册时应用色质谱(GC/MS)分离鉴定技术测定了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罗家渠废水的急性毒性,致突变活性在所研究废水中最为严重,废水中急性毒性物质主要包括苯酚,苯甲酸苯甲酯等,致突变致癌物包括联苯,萘等。  相似文献   
114.
用Ames和微核试验对医院污水致突变性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Ames和微核试验对医院污水致突变性的评价杨立群1)高泽宣2)安飞云2)黄昕1)(1)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长沙4100082)湖南医科大学环境医学研究室)收稿日期:1996-09-27医院污水经次氯酸钠消毒处理后,卤代烃类化合物含量显著增高,主要...  相似文献   
115.
稀土元素的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VMT检测14种稀土元素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重稀土组最强,中稀土组次之,轻稀土组软弱,其阈值为1μg/mL~5μg/mL。在一定浓度下,稀土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表现为蚕豆根尖发黑甚至变硬,显微镜下见纤维组织增多,细胞变小、萎缩或变形,显示稀土具有细胞毒性;大量葡萄糖介质可使稀土毒性缓解;稀土-柠檬酸络合物可使稀土致突变阈值后移  相似文献   
116.
黄河重金属污染物对鱼类的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河鱼类为实验材料,以Cu,Pb,Zn,Cr,Cd,Hg,As为受试物,以微核率为指标(%),对黄河中下游潼关、三门峡、花园口、洛口、利津5个河段水质进行了致突变性实验与评价,同时将鱼类微核率与鱼体残留重金属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中下游5个河段鱼类微核率为0.03%~1.0%,最高河段为洛口,微核率达0.5%~0.7%;As,Pb,Cr,Cd可诱发鱼类红细胞微核,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Hg,Cr,Pb鱼体残留量与微核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89,0.84,0.74。   相似文献   
117.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降解前后的激素效应和诱变活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重组基因酵母和SOS/Umu试验研究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EO)经生物降解前后的雌激素活性和致突变活性.结果表明,在降解反应开始后的4d内降解产物的雌激素活性较低且不具有致突变性.随着降解时间的不断增加,降解产物的雌激素活性和致突变性不断增强.降解20d后,降解产物的雌激素活性相当于1nmol 17-β雌二醇的61.6%,诱变比值大于2,表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生物降解产物同时具有雌激素活性和致突变活性,且两者在产生时间和活性数值方面均是同步的和成正相关的.因此致突变活性很可能是此类降解产物对生物机体具有雌激素活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8.
有机烷酚类化合物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突变试验(AmesTest)菌株TA97,TA98,TA100,TA102,对环境中潜在内分泌激素干扰污染物甲基苯酚等12种烷酚类有机物的致突变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2,4-二氯苯酚外,烷酚类化合物对Ames试验中TA98菌株的平皿掺入试验,均诱发显示阳性反应;其中对壬基酚、2,6-二甲基苯酚、4-辛基酚等烷基酚类化合物呈强阳性反应,怀疑这几种化合物具有强致突变性,且以碱基移码型突变为主。   相似文献   
119.
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环境致突变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国内外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环境突变物的研究。表明: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经济,简单,可靠且实验条件要求不高,应予推广使用。对该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应引起注意,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0.
细胞色素P450酶系作为生物标志物在毒理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色素P450酶系是一种血红素-硫铁蛋白(heme-thiolate protein),它是由结构和功能相关的超家族(superfamily)基因编码的含铁血红素同工酶组成。对许多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化学物质尤其是对环境有害化合物存在有氧氧化代谢作用以实现机体的解毒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外来物质可能被转化为具细胞毒性、致突变性或致癌作用更强的物质,起毒性活化作用。本文对细胞色素P450的研究简史及其作为生物标志物在毒理学上的应用作了简要的综述。提出细胞色素P450酶系在毒理学上的意义是可作为污染物潜在影响的早期预警信号系统对环境污染上物进行监测和预报,且对于制定预防性的管理措施,及时避免或减轻环境污染的损害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