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05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长江水质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长江中下游5个城市的源水和自来水应用Ames试验进行致突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源水还是自来水均对TA98菌株有明显的致突作用。通过计算最低致突变剂量发现各城市水样的致突变除与地理位置有关外,还与该城市的工业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2.
123.
广西扶绥是我国肝癌高发县之一,病区居民主要饮有机污染严重的塘水,塘水中的有机污染指标和某些有机组分均很高,而且与死亡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石灰岩层中的深井水则相反,水质好,死亡率很低。测试结果表明,塘水中存在亚硝胺类化合物,它们与死亡率有较好的平行关系。用这类塘水进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和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证明其中有致突变的化学物质,通过换水可阻截水中有害有机物和致癌物进入人体,以达到增进居民健康,预防肝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4.
助动车尾气对哺乳动物的致突变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3种牌号助动车排出尾气中的颗粒提取物,采用小鼠微核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牌号助动车排出的颗粒提取物有导致小鼠微核出现的提高,且有一定的剂量一反应关系,提示助动车排出的颗粒提取物对哺乳类动物染色体有损伤作用。研究中未发现各牌号车型之间 核出现率的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5.
用Ames试验检测了某市饮用水处理试验工艺各单元出水有机浓集液的致突变性,研究了不同处理单元对水的致突变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的出水不加氯时,对TA98和TA100菌株的致突变活性均为阴性,;加氢后,尽管致突活性呈阳性,但与水厂现有工艺出水相比,致突活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26.
发光细菌暗变种T9171对化合物的致突变效应灵敏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明亮发光杆菌T3小种(PhotobacteriumphosphoreumT3sp.)的暗变种T9171菌株对36种不同的有机化合物的致突变效应,与Ames试验比较,结果显示,T9171对其中30种化合物具有阳性效应,阳性检出率为83%,高于Ames试验的阳性检出率(64%),两法检测的吻合率达69%.以两法检测结果一致阳性的受试物最低剂量建立相关方程,其方程式为:CT9171=132959+00364CAmes,相关系数r=0623(n=20),经检验两法的相关性达到001的显著水平.试验进一步确证利用发光细菌暗变种T9171检测化合物的致突变性,其灵敏度高于Ames试验.  相似文献   
127.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具有致癌、致突变和致畸变作用,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就POPs的定义、特征、主要来源、种类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8.
微囊藻毒素、藻类提取物和藻细胞裂解液致突变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现有文献中不同纯度藻类提取物致突变性的不一致报道.采用Ames试验和UDS试验分析了0.01,0.1、1.0.10nmol/L等不同含量纯毒素的微囊藻毒素、藻类提取物和藻细胞裂解液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随着微囊藻毒素纯毒素含量的下降.其致突变性增强.说明藻类毒素的不同提取方法可能决定了致突变性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29.
两种新型杀虫剂对小鼠及蝌蚪微核形成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吡虫啉和抑食肼对小鼠骨髓细胞及蝌蚪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上述两种杀虫剂在不同的暴露系统中,呈现了不同的致突变效应.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形成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它们对蝌蚪红细胞均呈现明显的致突变效应(P<0.05,P<0.01),且吡虫啉的致突变性明显高于抑食肼.  相似文献   
130.
柴油车尾气的致突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大鼠肝细胞悬液程序外DNA合成试验(UDS),来检测5种柴油机颗粒物的致突变活性,结果显示国产及进口的轻、中、重型柴油机,其排出颗粒提取物均能引起大鼠肝细胞UDS试验的CPM值升高,且有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说明柴油机排出的颗粒提取物存在细胞遗传毒性;各牌号比较发现其颗粒物致突变性的轻型车大于中、重型车,国产车大于同类进口车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