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安全科学   31篇
环保管理   91篇
综合类   530篇
基础理论   67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51.
对新洲河生物飘带处理工艺前后的河水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进水中有机物、氮磷和重金属较高,可生化性较差,工艺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已经达不到设计要求,出水中无机物(如氨氮和总氮)比进水还高,但是生物工艺对有机物和重金属仍有较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52.
协同论、城市生态学及苏州河综合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协同论和城市生态学的角度,对苏州河综合整治的定义、目的、方式进行了阐述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3.
本文采用了二维数学模型,研究阿什河入松花江污染带扩做规锋,经计算,COD、BOD_5的预测值与监测值符合程度较好。相对偏差在9.3%以内。  相似文献   
154.
苏州河水系非点源负荷模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了苏州河水系非点源负荷LOAD模型,对土地利用、降水量、人口密度和污染源进行分析,求得整个区域非点源的污染量.LOAD模型的计算结果为水质模型计算提供了定量化及较合理的非点源污染负荷数据,为正确估算苏州河水系污染负荷和水系水质奠定了基础,为有效控制和治理非点源污染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5.
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内农民落后的耕作方式,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以及政策和社会发展等因素对热带雨林带来巨大压力。对其实施有效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和野生生物资源,开征资源补偿素,完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可在帮助当地农民脱贫的同时,有效地保护热带雨林及其生境。  相似文献   
156.
额济纳河水质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额济纳河历年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表明 :额济纳河为四级中度污染水体 ,污染有加重趋势 ;主要污染因子是总硬度、悬浮物 ;流域内水土流失及风沙较多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7.
杨斌  印旭蓓 《环境科技》2007,20(Z2):61-63
通过对南通市老城区护城河濠河十年监测结果的对比研究,分析濠河底质变化趋势,为改善濠河底质状况提供有用建议.  相似文献   
158.
对苏州河氨化菌进行了生态调查,并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苏州河水体中氨化菌数量普遍较高,上游至下游氨化菌数量逐步增多。赵屯至北新泾5个断面之间的差异很小,均在104个/mL左右,浙江路桥和武宁路桥的氨化菌数量要比上游的5个断面高出1个数量级。苏州河下游武宁路桥和浙江路桥断面水体中全年氨化菌数量季节变化较大。氯化菌的数量与水体中总氮和氨氮成正比,与硝酸盐成反比。  相似文献   
159.
利用一维圣维南水动力方程和二维浅水潮波方程模拟潮汐河口区河汊与干流之间水流衔接冲天 此基础上利用正交曲线坐标系下和直角坐标系下的二维对流扩散方程,并结合拉格郎日水团追踪法,模拟污染物在潮汐河口区河汊与干流之间的输移街接过程。最后论述此方法在珠江口虎门某工厂排污的预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0.
纳板河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按生物圈保护区思想建立的保护区。规划依据对自然资源多功能分室管理的思想,将示范区划分为原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护区等7个小区,通过土地利用调整,提高了旱地生产力和经济林面积,预计可以避免蚕食6871亩热带雨林,连接两大片原生性热带雨林,并退耕还林旱地715亩。已经完成了一些起步性的工作,尚可采取几种形式实现对热带雨林的群众参与性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