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4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55篇
基础理论   74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1.
2株乙酰甲胺磷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富集及驯化培养方法,从长期生产农药企业的废水处理系统、厂房周边污染的土壤和池水中,分离筛选出2株能够高效降解乙酰甲胺磷的菌株Y3、Y6。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鉴定的基础上,对其16S rDNA序列进行了分析,并重点研究了它们对乙酰甲胺磷及其他农药的降解特性和抗性。结果表明,Y3、Y6分别为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Y3、Y6在乙酰甲胺磷浓度分别为500 mg/L和1 000 mg/L,培养温度30℃,初始pH8,接种量为2.5%条件下,一周内可以将80%左右的乙酰甲胺磷矿化为磷酸根。外加葡萄糖及酵母膏对降解效率的研究表明,当酵母膏含量为1 g/L时,降解效果最理想;而外加葡萄糖的量,能相对抑制其对农药的降解。抗性实验显示,Y3、Y6均可在较高浓度的其他有机磷类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普通培养基中生长,对其他农药的抗性也比较广泛。植物侵染实验显示,Y3、Y6对实验中的豆科、禾本科、十字花科及葫芦科植物不具备致病性,说明Y3、Y6环境安全性较强。  相似文献   
312.
细菌与真菌优化组合降解污水中氰化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降氰细菌与真菌组合对工业废水中氰化物的降解性能.将从电镀厂水样和活性污泥中分离出的8株降氰细菌与降氰真菌的悬浮液进行等体积混合,以降氰效果最佳的混菌组合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组成比例、废水温度、废水pH值、降解时间和摇床转速对降氰率的影响,并在试验得到的适宜降解条件下处理电镀厂实际含氰废水.结果表明,除2#细菌和真菌及9#细菌和真菌的组合外,其他混菌组合的降氰率均优于已筛选获得的单菌株,其中8#细菌与真菌组合的降氰率最高.该组合的适宜降氰条件为8#细菌悬浮液∶真菌悬浮液=3∶2(体积比)、34 ℃、pH=6.0、降解20 h、114 r/min转速.适宜降氰条件下,菌液∶废水∶细菌生长培养基=1∶1∶1(体积比)时,8#细菌与真菌组合对氰化物质量浓度为202 mg/L、42.9 mg/L、9.07 mg/L、1.57 mg/L和1.09 mg/L的5种实际废水的降氰率分别为84.85%、82.77%、80.37%、80.25%和79.82%.其中,氰化物初始质量浓度为1.57 mg/L和1.09 mg/L时,废水经混菌降解处理后的氰化物质量浓度低于0.5 mg/L,符合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 8978-88)(≤0.5 mg/L).研究表明,8#细菌与真菌混合菌的降氰率较高,在实际含氰废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13.
共基质和无机盐对原油降解菌株降解原油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大港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原油降解菌X3,对原油的降解率达72.6%,经鉴定X3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domonas)。利用生物摇床对X3菌株降解原油的实验发现,共代谢基质α-乳糖对X3菌株降解原油有促进作用,可使原油降解率提高到80.3%;而葡萄糖和蔗糖对X3菌株降解原油有抑制作用。Fe2+对X3菌株的降解原油也有促进作用,在α-乳糖和Fe2+的共同作用下,X3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可达82.3%;K+和Mg2+对X3菌株降解原油则有抑制作用。在FeSO4质量浓度为0.2~0.3mg/L时,X3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最高,FeSO4质量浓度继续增加,X3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下降。  相似文献   
314.
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的构建及其环境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纤维素培养基和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为初筛和复筛培养基,从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得到具有纤维素分解能力的菌株20株。选择其中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力的12个菌株与2株自生固氮菌和EM菌进行正交实验,得到3个组合表现出协同降解纤维素的作用,对滤纸降解效果为组合12〉组合8〉组合5。选用组合12进行了一系列的环境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碳源为微晶纤维素+CMC-Na时CMC酶活最高,最适氮源为蛋白胨+酵母膏,最适pH6.5,最适培养温度为30℃。培养第6天CMC酶活最高。  相似文献   
315.
以金针菇F19为出发株,通过制备菌丝断片悬液和紫外线照射(3—14min)来筛选突变株。结果发现,12min处理使菌丝体生物量减少了5.14%(p>0.05),但富锌量提高了18.78%(p<0.01);在连续3代的遗传稳定性实验中,菌丝体生物量为1.342—1.419g/100ml,富锌量为49.78—50.45mg/g,与原代差异均不显著(p>0.05)。PAGE技术测定发现,EST是金针菇遗传分析最适标记之一;高锌通过提高EST、POD的合成和活性来促进有机锌的转化和菌丝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316.
为了探索石油污染土壤中含氮杂环化合物的降解情况,在考察石油污染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上,选择喹啉作为目标污染物,采用选择性富集培养的方法,从45份石油污染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155株降解喹啉污染物的高效降解菌株,从中选择降解效率较高的2株喹啉降解菌命名为Q5和Q24,进行喹啉的降解性能研究,比较了单一优势菌株、人工复合菌群和土壤中的自然菌群对喹啉的降解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土壤中自然菌群对喹啉的降解效果好于单一的优势菌株和人工复合菌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