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8篇
  免费   741篇
  国内免费   678篇
安全科学   1845篇
废物处理   71篇
环保管理   177篇
综合类   2263篇
基础理论   212篇
污染及防治   321篇
评价与监测   64篇
社会与环境   108篇
灾害及防治   396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281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373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3 毫秒
151.
为探究碱土金属中毒规律以及中毒方法对中毒的影响,采用干混法和湿混法模拟CaO和MgO对商业催化剂的中毒过程。研究中毒后催化剂脱硝特性的改变及差异,并对催化剂中毒前后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能变化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湿混法模拟SCR催化剂中毒后脱硝效率的降低大于干混法;模拟中毒实验应该采用干混法;湿混法对于催化剂比表面积、孔径分布、表面V~(5+)含量以及化学吸附氧的不利影响强于干混法;CaO对催化剂脱硝效率的降低大于MgO。2种中毒方法的对比研究为延长催化剂寿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2.
以东北某化工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该区域内的地下水进行了调查。作为典型案例,通过对该 场地区域内地下水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地下水中挥发酚类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地下水数值模 型,预测挥发酚类物质的迁移程度。结果表明:该场地区域内地下水中污染物主要为挥发酚类物质;通过对厂 区内10a的溶质运移模拟,对比1,5,10a后的挥发酚分布情况,场地内的挥发酚并不会影响到下游流域;10a后,挥发酚的浓度集中在0.002~0.1mg/L,较现阶段发生了明显的降解效应。  相似文献   
153.
为解决传统经验公式在预测气体泄爆中最大超压出现时的较大偏差或过于保守的问题,提出使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气体泄爆最大超压。基于124组实验数据,采用BP与RBF神经网络,通过优化算法计算与迭代循环对泄爆样本中的影响因素进行降维与选择,并确定2类神经网络本身在学习与计算气体泄爆样本时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PCA(主成分分析法)在当前样本条件下的降维效果较差,而通过迭代对比确认气体泄爆样本中的5类特征全部保留时神经网络的训练模拟效果最好;通过对124组实验数据进行随机挑选训练集与测试集的训练模拟结果发现,神经网络对气体泄爆中最大超压的预测效果较好;通过对比Molkov提出的和经Fakandu等改进的NFPA 68经验公式以及2类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相比于传统气体泄爆经验公式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4.
为科学有效地论证多种方式组合的冷却屏蔽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人体表面温度控制的效果,需要对冷却系统及人体敏感部位发热量进行客观评估。通过对5名健康男性的高温测试,探究人体在不同环境温度下体表温度的变化,得出胸部、背部及额头为热量最高部位,并构建以“人体-降温屏蔽服-外界环境”为主体的冷却系统数值模型,对不同环境中的屏蔽服冷却效果展开研究,分析穿戴冷却屏蔽服时人体躯干部分的温度分布及影响。结果表明:在屏蔽服中靠近胸部、背部部位引入相变材料和风扇,均可帮助人体降低体温,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5.
为优化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反应器的流场,采用了组合优化方案;在反应器入口处设置多孔板,在反应器内部设置渐扩口式、格栅式、弧板式共三种导流板;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进行数值模拟获得反应器内部流场,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多孔板孔距与孔径比为1.2时,压降较小且能获得较好的流场均布性能;基于反应器结构特点设计的导流板能获得较好的优化效果;催化剂具有流场均布能力,催化剂多层布置可有效改善第一层之后的床层流场,但同时会增大压降;通过组合导流方案,第一层催化剂床层的流速相对标准偏差(RSD)从7.16%降为2.51%,并改善了湍动能的耗散。研究结果对SCR反应器的导流件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6.
郭婷  丁晓强 《安全》2020,(1):36-40
为了研究化工厂选址的合理性,以山东省某化工厂为例,采用ALOHA(有害大气空中定位软件)模拟软件定量确定厂区内环氧乙烷毒气扩散事故的影响区域和敏感点毒气浓度,结合GoogleEarth地图对影响范围进行实地拟合。结果表明化工厂的环氧乙烷储罐泄漏后,毒气扩散到厂区范围之外,毒气浓度在50~500ppm之间的重伤区(ERPG-2)扩散距离可达1.7km,对周围居民的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厂区应根据拟合结果重新规划工厂中环氧乙烷储罐的位置;ALOHA软件对化工厂选址评价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7.
TRMM 3B42卫星降水数据在赣江流域径流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赣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观测降水和TRMM准实时数据(3B42RTV6、3B42RTV7)和分析数据(3B42V6、3B42V7),驱动VIC水文模型,开展卫星降水产品在赣江流域的水文模拟,评估TRMM降水产品在水文模拟中的应用能力。结果表明:(1)在赣江流域,3B42V7估算的降水与实测降水的对比结果最好,3B42RTV6的估算精度最低,3B42RTV7较3B42RTV6在赣江流域的降水估算精度提升非常明显;(2)在径流模拟方面,3B42V6和3B42V7在日尺度上尽管对洪峰的模拟有所偏差,但模拟结果仍能反映径流变化特征,在月尺度上模拟结果精度较高,纳什系数均在0.9以上,并且二者在4、5月的径流模拟结果较好,7、8月的模拟结果较差,而3B42RTV6对径流的模拟能力较差,日径流量和月径流量均呈现明显低估,3B42RTV7对径流的模拟结果比3B42RTV6有明显改善,可以满足实时水文预报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8.
复合顶板综放面覆岩破坏及裂隙演化相似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回采过程中,覆岩破坏特征以及裂隙演化规律对于矿井水、瓦斯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相似模拟试验对某煤矿复合顶板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覆岩破坏及裂隙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顶板大采高综放开采垮落带高度为32.6m,裂隙带高度为64.6m;煤层回采过程中对顶板覆岩支承压力的影响,近煤层大,远煤层小;覆岩采动裂隙倾角以中角度,宽度以中宽度为主,且裂隙数量随着远离煤层而逐渐减少;采动过程中,近距离煤层覆岩为采动裂隙聚集区,覆岩裂隙密度曲线呈现为"波浪"型。  相似文献   
159.
基于某搬迁化工企业场地污染调查数据,应用跃迁概率地质统计工具(T-progs)建立了溶质迁移地质统计模型,对该场地氯苯污染进行了不确定评估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场地地下水氯苯污染主要集中在场地的北部和南部,模拟初期场地北部污染羽中心氯苯最高质量浓度为1 240mg/L,污染物在地下水中随时间迁移扩散,100年后该污染羽氯苯最高质量浓度降低到1 030mg/L,但污染羽整体迁移速度较慢。地质统计模型不确定评估结果显示,100年后污染羽在最小分布条件下的氯苯最高质量浓度约为540mg/L,最大分布条件下约为1 207mg/L;场地氯苯污染风险集中在场地东北部和西南部区域,与地下水流动方向一致,但受场地非均值影响,氯苯阀值捕获风险区分布呈不规则形状。  相似文献   
160.
安徽开发矿业有限公司3#主溜井冲刷破坏严重,为了保证矿山持续稳定的安全生产,迫切需要查明情况并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研究溜井进行了探测,掌握了溜井形态基本数据;根据溜井破坏区域和特征,提出了加锰钢板挡墙加固方案,目的为消除隐患,而且恢复溜井原始形态和最初功能;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该加固方法进行了模拟评估。结果表明,采用治理措施后可使混凝土筒墙与原井壁协同受力、共同变形,治理效果良好,实现了主溜井的综合治理和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