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为受试生物,研究了8:2氟调聚羧酸(8:2FTCA)在夷扇贝不同组织(肝脏、鳃、性腺、外套膜、闭壳肌)中的蓄积、分布和生物转化特征.结果显示,8:2FTCA蓄积浓度最高的组织为肝脏,达峰值最快的组织为鳃.在8:2FTCA代谢过程中,检测到8:2氟调聚不饱和酸(8:2FTUCA)、7:3氟调聚羧酸(7:3FTCA)、全氟辛酸(PFOA)、全氟壬酸(PFNA)和全氟庚酸(PFHpA)5种代谢产物,其中7:3FTCA和PFOA为含量最丰富的2种代谢产物.它们主要分布在鳃和肝脏组织中,鳃和肝脏是8:2FTCA进行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并且鳃组织中代谢产物的浓度最高.推测出夷扇贝体内8:2FTCA的生物转化路径,与虹鳟的生物转化行为相比,夷扇贝在代谢产物产量和半衰期上均有差异,说明水生生物的生物转化行为具有物种差异性.8:2FTCA在夷扇贝体内可转化为PFOA、PFNA和PFHpA等全氟烷基羧酸(PFCAs),是夷扇贝体内PFCAs的一个间接来源.  相似文献   
92.
我国虾夷扇贝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s, YTXs)是甲藻产生, 并可在滤食性生物体内累积的一类多环聚醚海洋微藻毒素。由于其经常与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 DSP)中的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 OA)和鳍藻毒素(dinophysistoxins, DTXs)共同存在, 所以YTXs最初被划分为腹泻性贝毒。研究表明YTXs并不会诱导腹泻, 也不具有抑制蛋白磷酸酶2A活性的能力, 而是对动物的心脏、肝脏、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所以研究人员将其从DSP组中分离出来。随着对YTXs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不断深入, 科研工作者已从贝类和甲藻中分离出100多种YTX同系物, 其中仅有约40种衍生物的结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和核磁共振技术(NMR)得到证实。YTXs毒素广泛分布于全球海域, 其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本文对夷扇贝毒素的来源、分布、毒性以及国内研究现状等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深入研究、制定监测规划、预防和消除其危害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3.
铜、锌、镉、汞、锰和铬对斑节对虾仔虾急性致毒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本文在恒温(22±0.5℃)和充气条件下研究了Cu^2+、Zn^2+、Cd^2+、Hg^2+、Mn^+7、Cr^+6对斑节对的急性致毒效应。结果表明,Cu^2+、Zn^2+、Cd^2+、Hg^2+、Mn^+7、Cr^+6对斑节对24hLC50值分别为7.978、8.904、4.365、0.3296、4.216和32.63mg/dm^3,48hLC50值分别为3.869、4.411、1.  相似文献   
94.
对红发夫酵母利用黄浆水发酵制备青素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浆水发酵的部分适宜条件是:采用新鲜黄浆水,在初始pH6.0条件下,接种量4%,发酵约72h。发酵约62h达到最高总氮去除率23.0%,发酵约72h达到最高COD去除率43.4%。  相似文献   
95.
烟台市养虾废水排放及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人工养殖对的生长过程中废水排水排放量及以COD为主要污染因子的污染物排放量的现场调查和则,基本摸清了对养殖业对烟台近海海域的污染贡献。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讨论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6.
高浓度Zn2+对克氏原螯虾几种免疫学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毒性试验方法,研究在不同暴露时间下0、5和10 mg·L-1 Zn2 对克氏原螯血清和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等免疫学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肝胰腺ACP和溶菌酶活力远高于血清,而血清SOD活力、MDA含量高于肝胰腺.血清SOD、ACP、溶菌酶活力和MDA含量在暴露1 d后均表现为升高,然后持续下降,与暴露时间呈负相关;但暴露21 d后,除溶菌酶外,SOD、ACP活力和MDA含量均只稍低于对照组.肝胰腺SOD活力在暴露7 d内受到抑制,在第14天时被激活,暴露21 d后出现轻微抑制作用;ACP和溶菌酶活力均表现为先被激活再受抑制的过程,但暴露21 d后肝胰腺ACP抑制程度较血清深.这说明肝胰腺比血清更容易受Zn2 污染的影响,通过提高免疫系统相关酶活力,克氏原螯对高强度Zn2 污染具有很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97.
运用模拟生态系统评价果尔在稻田使用的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自行设计的稻田-鱼塘模拟生态系统中,以鲤鱼幼鱼和沼为试验生物,对果尔在稻田使用的生态影响进行了模拟评价。结果表明,果尔在环境中消解很快,若按规定剂量在稻田使用,不会对邻近水域的鱼类生物产生危害,对稻田养鱼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8.
溴氰菊酯对鱼虾的毒性与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研究了溴氰菊酯农药对鱼类和类的毒性,回避性和实际危害性。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鲤鱼的LC50(24h)为1.0μg/L,对日本沼的LC50(3h)为0.41μg/L。在稻田中按规定的剂量使用溴氰菊酯农药治虫,对稻田养鱼和邻近鱼塘无危害影响,对类有较大的危害性。但类对溴氰菊酯有十分明显的回避性,在自然水域中溴氰菊酯对类的实际危害程度比在实验条件下要轻些。  相似文献   
99.
利用微生物技术对养殖池的生态环境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控实验,结果表明:养殖前期试验池水温、盐度、水色、透明度、pH以及DO、CODMn和BOD5相对稳定,处于正常状态,试验池的变化与对照池相当;养殖中期,试验池水体出现了透明度下降,pH波动较大以及水色、DO、CODMn和BOD5增高的现象,pH、CODMn和BOD5出现超标.试验池水体CODMn和BOD5均值比对照池均值略低;养殖末期,试验池水体CODMn和BOD5有所回落,试验池的CODMn和BOD5均值比对照池低.研究期间,养殖水源水质理化因子的变化处于稳定正常状态.实验表明,微生物制剂在养殖的前期对水质有较好调控效果,对养殖中、后期的水质恶化现象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长三角农田轮作系统氨排放特征、转化机制和减排潜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评估长三角农田轮作系统氨排放特征和减排潜力,通过密闭室间歇通气法对典型农田轮作系统的氨排放水平进行同步对比观测,探讨不同条件下的氨排放影响因素和转化机制;通过整理近10年长三角地区农田氨排放实测系数,建立基于本地因子的长三角农田轮作系统氨排放时空分布清单,并获取了不同氨减排路径下的减排效果.结果 表明,常规稻麦轮作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