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3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205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膜分离技术作为近年来高新技术之一,其中废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基于此,本文在阐述了超滤——反渗透工艺原理及运行,分析了这一工艺在电厂废水处理中的作用,为超滤——反渗透工艺在电厂中废水零排放的实施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2.
采用超滤膜(UF)为核心,以混凝作为预处理措施,对混凝-超滤工艺处理径流雨水的特性和膜通量变化与污染现象进行了研究,并对聚合硫酸铁(PFS)单独混凝、UF、PFS-UF组合工艺进行了对比;在优化混凝基础上,考察了混凝-UF对常规水质指标及总磷、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等生物稳定性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混凝可有效去除TOC、UV254和总磷,混凝剂投加量与污染物去除近似呈线性关系.各混凝剂除浊效能均良好.综合考虑混凝处理效率与经济性,实验采用混凝方案为10 mg·L-1的PFS.PFS、UF、PFS-UF工艺除浊率均在95%以上,PFS和UF对TOC和UV254的去除较为接近,采用PFS-UF可提高去除率13%—15%;PFS-UF处理后雨水的AOC、BDOC分别降低至61.8μg·L-1、0.19 mg·L-1,残余总磷可降至3.8μg·L-1,雨水生物稳定性明显提高.PFS、UF和PFS-UF对颗粒物的去除率分别达80.5%、99.6%和99.9%.膜通量的变化和SEM图分析表明,混凝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UF膜污染;形成的凝胶层具有一定整体强度,水力清洗时易于清除,膜通量恢复较好;但同时凝胶层的产生也增大了透膜阻力,PFS-UF工艺的周期内膜通量衰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3.
聚丙烯酰胺是影响膜分离技术在聚合物驱采油污水处理中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含聚采油污水膜处理工艺的中试试验,分析水中聚丙烯酰胺浓度对超滤运行及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超滤进水中聚丙烯酰胺浓度约为2.4 mg/L时,超滤运行正常,产水率较稳定,因此建议超滤进水中聚丙烯酰胺含量不应高于2.4 mg/L。  相似文献   
34.
采用截留分子量(MWCO)为5000 Dalton、1000 Dalton的聚砜超滤膜,MWCO为1 kDa的再生纤维素超滤膜;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曲拉通100(TritonX-100)、吐温80(Tween-80)、烷基多苷(APG)为表面活性剂,用胶团强化超滤工艺去除水中双酚A。研究了不同材质和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表面活性剂浓度、膜操作压力、溶液pH和溶液中电解质等因素对该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SDBS对双酚A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在80%以上。在H+和Na+存在的条件下,双酚A的截留率增加,透过液中SDBS浓度降低。SDBS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可以提高双酚A截留率,降低透过液中SDBS的浓度,复配效果优劣顺序为Tween-80TritonX-100APG。  相似文献   
35.
本实验以工业化学合成聚合硫酸铁混凝剂和自制生物聚合硫酸铁为例,考察了铁系混凝剂品种对地表水浊度、TOC和UV254的去除效果,混凝剂品种对混凝-超滤联合工艺处理地表水过程中超滤膜污染的影响。混凝实验结果表明,在10 mg/L(以Fe3+计)最佳投加量下,两类混凝剂对浊度、TOC和UV254的去除率基本相同。超滤膜污染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聚合铁预处理水样通量衰减速度略大于化学聚合铁预处理水样;膜污染阻力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工业化学合成聚合铁预处理水样造成的不可逆污染阻力逐渐增加,而生物聚合铁预处理水样造成的不可逆污染阻力却略有下降;膜污染机理分析表明,2组过滤过程的膜污染类型基本相似,由最初的膜孔堵塞过渡到最终的滤饼层污染。SEM分析表明,生物聚合铁预处理水样的膜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36.
TiO2高分子复合膜的结构包括聚醚酮、聚醚砜、酚酞聚醚砜三种高分子结构,这种特别的结构能够用X射线能谱仪检出。对其进行试验,结果显示:TiO2复合超滤膜的亲水性明显改善,并对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7.
藻类水华对太湖梅梁湾不同粒径有机组分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过滤和切向流超滤系统,分离得到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每月的太湖梅梁湾不同粒径水体有机物,测定了水体中颗粒态有机碳,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可溶解性有机碳的含量,并同步分析了叶绿素浓度,水体中各种有机物的碳氮比值和中性单糖含量.对不同形态有机碳浓度的比较发现颗粒态有机碳是太湖碳存在的主要形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浓度与颗粒态有机碳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浮游植物是颗粒态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此外高分子量可溶性有机物的碳氮比值和中性单糖含量均相对较高,这表明该有机碳的生物可利用性比其它形态的水体有机碳高.  相似文献   
38.
孙丽华  丁宇  贺宁  段茜  张雅君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10):2377-2384
采用生物粉末活性炭(BPAC)-超滤(UF)组合工艺去除控制二级出水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并对ARGs的去除和BPAC缓解膜污染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与直接超滤工艺相比,组合工艺对水中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A、tetW)、磺胺类抗性基因(sulⅠ、sulⅡ)以及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去除效果均有较大的改善,这主要是由于BPAC对ARGs的吸附降解作用所致;水中16S rDNA、intⅠ1和DOC含量与不同种类ARGs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强化上述指标的去除可有效促进ARGs的削减;在BPAC投加量较低时,组合工艺的膜比通量较直接UF有所提高,膜污染状况明显改善;直接UF时,膜污染状况与滤饼层过滤模型的拟合度最好,而组合工艺的膜污染状况与标准膜孔堵塞模型和滤饼层过滤模型拟合度均较好。BPAC-UF组合工艺是一种较好的去除ARGs的工艺。  相似文献   
39.
设施农业营养废液具有氮和磷营养元素含量高、碳元素少、病原菌多的特点,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影响生态平衡,因此排放前需经过适当净化处理。为此,采用电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对设施农业营养废液进行处理,重点研究了电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对营养废液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同时考察了电流密度和电解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对大肠杆菌、总磷、总氮和总有机碳(TOC)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在电流密度为1.78mA/cm2、电解时间为30min、超滤压力为0.16 MPa的条件下,其去除率分别为99.88%、99.76%、47.59%、28.72%。因此,电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对设施农业营养废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0.
超滤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福谅  韩式荆 《环境化学》1993,12(6):490-499
本文对国内外超滤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涉及的废水包括纺织工业,机械制造工业,石油化工工业,食品加工工业及其它工业污水,也包括部分生活污水,在这些污水治理过程中,不仅可消除或减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以回收有价值的物质,使水部分或全部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