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13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21.
利用蛋壳粉对水中的磷进行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蛋壳粉对水中的磷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ΔH、ΔS与ΔG显示蛋壳粉对水中磷的吸附是自发吸热的物理过程.磷在蛋壳中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存在两个吸附平台,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磷在蛋壳中的吸附可能受到吸附边界层和内部孔道结...  相似文献   
222.
粉胶比对沥青混合料安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出合理的、适合大兴安岭通县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粉胶比,选用大兴安岭本地石材、大庆AH-130基质沥青,按密级配AC-16Ⅰ上限配比,通过标准马歇尔、浸水马歇尔、车辙、小梁低温弯曲等试验对沥青混合料的安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沥青用量OAC为6.0%,沥青混合料的抗水侵性能满足要求;在同一油石比的条件下,随着粉胶比的增大,动稳定度有显著增大的趋势,但当粉胶比超过1.0时,增长趋势逐渐缓慢,并且在粉胶比达到1.3之后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随着粉胶比的逐渐增大,弯拉应变有增大的趋势,粉胶比在1.0-1.1左右沥青混合料低温抗弯拉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23.
<正>为分析某水泥厂硅酸盐粉磨站职业病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防护措施及其效果等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笔者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和检测检验法,对该水泥厂硅酸盐粉磨站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检测结果表明:大多数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超标岗位主要在球磨  相似文献   
224.
为研究三七粉着火燃烧的参数,用粉尘云引燃温度装置和粉尘层引燃温度装置,对三七粉的最小引燃温度(MIT)进行实验研究。分别研究喷吹压力、质量浓度、粉尘层厚度对MIT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七粉尘云的质量在0.2 g时最小引燃温度随着喷尘压力的增加先减小再增大,在0.3 g到0.6 g时最小引燃温度随着喷尘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在压力20 kPa、30 kPa时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粉尘云引燃温度先减小后增大,在40 kPa到60 kPa时,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粉尘云引燃温度增大;粉尘云最小引燃温度高于粉尘层最小引燃温度;三七粉尘云的最小引燃温度399℃,粉尘层最小引燃温度240℃。  相似文献   
225.
国内外高浓度煤粉燃烧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我国浓淡燃烧器的类型和现状,借鉴国外几种清洁稳燃的高浓度煤粉燃烧技术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对我国浓淡燃烧器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26.
227.
为研究备煤系统工段过程的安全性,从某焦化厂备煤系统的粉碎机和输煤皮带处除尘管取部分除尘粉样进行工业分析和粒度分析,结果发现粉碎机处除尘粉水分较高,超过6%,输煤皮带除尘粉水分较低,不到3%。两者的粉尘粒度分布较为接近,主要粉尘粒径在2μm以内。配合煤水分到6%能产生一定量的粉尘,低于配合煤月平均水分和月最低水分,且现有个工段的扬尘质量浓度最高值仅30 mg/m~3,远低于煤粉爆炸下限浓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28.
针对当前钢渣的综合利用现状和主要利用途径进行了综合阐述,分析了钢渣在综合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对未来钢渣利用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9.
为了研究镁铝合金粉爆炸危险特性,利用20L球形爆炸容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80目(80μm)、120目(125μm)和60目(250μm)3种粒径下的金属粉尘爆炸下限浓度分别为45 g/m^3,55 g/m^3和95 g/m^3。相同浓度下最大爆炸压力随粒径增大的而减小。以碳化硅和石墨为代表的研究中,60目,120目和180目的镁铝合金粉以10%的浓度梯度加入碳化硅浓度分别至50%,70%和80%,石墨浓度至30%,50%和60%时,镁铝合金粉不会发生爆炸。表明碳化硅及石墨等惰性粉尘都能对粉尘爆炸有抑制作用,其中石墨对镁铝合金粉的抑爆作用明显优于碳化硅。  相似文献   
230.
为了获得岩粉影响松散煤体自燃特性的规律,利用自制试验装置对混入岩粉的松散煤体进行了绝热低温氧化试验。试验共分3大项,第一项为松散煤体的单独氧化试验;第二类为各煤样与岩样3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的氧化试验;第三类为各岩样与煤样3按同一比例进行混合的氧化试验。在试验中,对各混合煤样的氧化升温过程进行了观测,得到了各混合煤样自然升温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煤样内混入岩粉会减缓煤样的总体氧化升温速率,延长煤样的自然发火期;混入岩粉的量及粒径对煤样的氧化特性均存在较大的影响;通常混入岩粉量越大,其对煤样氧化升温过程影响越大,当岩煤比达到1∶1及以上时,煤样基本失去自燃的危险;在一定粒径范围内,松散煤体粒径与岩粉粒径相差较小时,二者相互影响较为剧烈;在理论上,确定出合理的岩粉量及粒径构成以防治遗煤自燃是可行的,但具体施工工艺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