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6篇
  免费   566篇
  国内免费   1728篇
安全科学   597篇
废物处理   314篇
环保管理   394篇
综合类   3969篇
基础理论   682篇
污染及防治   1093篇
评价与监测   79篇
社会与环境   275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626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366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33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445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323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提高海洋空间资源利用经济效率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举措。文章提出海洋产业用海分类体系,构建产业用海结构多样化指数、经济产值和经济效率数学模型,分析我国海洋产业用海空间资源使用现状,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海洋产业以渔业、交通运输业、工程建筑业等传统海洋产业为主,且在空间上呈集中分布;(2)我国海洋产业用海结构多样化指数整体偏低,海洋空间资源使用经济产值省际差异明显;(3)海洋空间资源使用经济效率与多样化指数基本上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2.
在海域使用权一级市场,海域使用权以行政审批方式出让为主,竞争性方式所占比重较小,市场的作用有限,导致海域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海域使用效率低下。沿用这种模式无法解决海域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在完善行政审批制度的基础上,应区分公益性用海和经营性用海,分别设置海域使用权出让的条件,公益性用海采用行政审批方式出让,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经营性用海采用竞争性方式出让,优先选择挂牌或拍卖方式,提高海域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海域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33.
采样设计是土壤有机碳研究中面临的首要问题。论文对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农田土壤有机碳进行抽样样本代表性评价,对比分析了不同采样方法的样点布设效率,结果表明:1)高塬区合理采样布点方法应为网格布点法,采样点布设格网间隔4 km,网格布点法较随机布点法和联合单元布点法效率分别提高64.3%和31.8%;2)平原区合理采样布点方法应为网格布点法,采样点布设格网间隔2 km,网格布点较随机布点和联合单元布点效率分别提高64.8%和128.8%;3)丘陵区合理采样布点方法应为联合单元布点法,样点布设密度为1个/1 314 hm2,联合单元布点较随机布点和网格布点效率分别提高205.8%和294.2%。  相似文献   
34.
35.
以中国30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年度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重点将生态资源存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浪费两项指标纳入新的生态效率评价体系,运用优化的引入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生态效率,再运用Malmquist指数考察全要素生产率(TFP)与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动关系,最后运用Tobit回归分析探索生态效率主要影响因素的方向、强度和变化趋势,以此度量和展现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结果显示:生态效率呈现由东到西、由沿海到内陆逐渐收敛的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西部内陆地区间,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阶梯式区域失衡;生态效率的集群效应明显,辐射效应不足,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省份间,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同样参差不齐;经济发展引发的生态赤字问题逐步缓解,但在短时间内经济和生态的矛盾依旧存在,西北地区尤为突显;第三产业比重、技术进步、市场开放对生态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且趋于强化;政府规制、人口密度对生态效率的提升也具有积极作用但趋于减弱;第二产业比重、能源结构对生态效率的改善存在负面影响亦趋于强化.  相似文献   
36.
采用数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双区静电除尘器内流场分布、颗粒荷电及颗粒运动等难以直接测量的物理过程,构建了双区静电除尘过程完整的数值模型.采用泊松方程、电流连续性方程和匀强电场方程描述电场,采用N-S方程和雷诺应力标准湍流模型描述流场,采用拉格朗日法描述颗粒运动轨迹.通过截面风速与颗粒去除率的模拟值与实验值的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在模拟内部流场和颗粒运动时的准确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双区静电除尘器内部流场分布对入口风速的变化非常敏感;颗粒荷电方式占比由颗粒粒径决定;荷电区内颗粒向极板的趋近过程由流体曳力和电场力共同完成,收尘区内的趋近过程则由电场力主导;入口流速通过改变颗粒前进速度和内部流场形态来影响颗粒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37.
通过水热法合成Bi2WO6,并利用XPS,XRD,BET,UV-Vis和SEM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通过光催化性能实验考察了Bi2WO6投加量,溶液pH值对普伐他汀(PR)降解效果的影响;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及中间产物的鉴定探明了Bi2WO6光催化降解PR过程的主要活性自由基,中间产物及降解机理,并采用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试验评估了PR降解前后的毒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Bi2WO6是由大量纳米片组成的正交晶系花瓣状微球,各元素物质的量比为Bi:W:O=2.5:1:6.7,比表面积为26.67m2/g,带隙能为2.74eV;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对于10mg/L PR,当溶液pH=6.5,Bi2WO6投加量为0.4g/L时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可达80.6%,矿化度为40.2%;自由基捕获实验结果表明降解过程中h+起主要的氧化作用,·OH和·O2-的氧化起辅助作用.基于活性自由基和中间产物的鉴别结果提出了Bi2WO6光催化降解PR的机理,即以h+为主,·OH和·O2-为辅联合攻击PR分子中C-C键,C=C双键,酯键等化学键,进而将其分解为易降解小分子有机物.另外,毒性测试结果表明PR经光催化降解后的小分子产物与PR原液相比毒性并没有增强.  相似文献   
38.
水稻土中五氯酚的降解转化动态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研究厌氧条件下水稻土中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PCP)的还原转化与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结果表明,室内培养实验条件下,PCP在水稻土样品中降解比较迅速,在反应17 d时,实验添加的PCP能够完全被还原转化。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PCP的添加明显改变了水稻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其微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在PCP降解完之后逐渐恢复。原始土壤以及添加PCP的土壤样品中其优势微生物主要分布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PCP添加刺激了水稻土中伯克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地杆菌科(Geobacteraceae)、红环菌科(Rhodocyclaceae)和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等脱氯相关的微生物菌群繁殖,成为PCP降解过程中的优势菌群,有利于PCP还原降解。本研究结果可为水稻土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脱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高浓度难生化有机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高浓度难生化有机废水的馏化、微电解、H2O2氧化、催化电氧化等方法的对比研究,提出了较合理的新工艺催化电氧化反应器技术.该技术对难生化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0.
简述土地快速渗滤系统对工业废水吸附饱和与恢复试验的基本装置和土壤性质。重点陈述了土层COD降解能力恢复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