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7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340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04篇
综合类   1646篇
基础理论   188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83篇
社会与环境   348篇
灾害及防治   60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将土地利用类型分类为耕地、有林地(森林地)、灌木林地、草地、迹地、水体、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8类.以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通过自动分类和人工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以上土地利用类型,并对三峡库区大宁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驱动力做了分析.以Costanza等人的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测结果为基础,对各种地类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重新赋值,进而估算近30年大宁河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分析了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近30年,大宁河流域土地利用总的变化趋势是林、灌、草地经历了不断破坏和缓慢恢复的过程,耕地面积经历了先增后减,建设用地不断扩展.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国家政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历了一个先损害后恢复的过程,表现为生态服务价值从1973年到1995年不断减少,而1995年到2002年连续增加.  相似文献   
102.
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基于对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样性的综合调研,分析了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特征、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潜在的压力,探讨了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对策。提出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在国家政策框架内,在流域综合管理理念指导下兼顾重点区域保护和生态廊道建设,探索流域尺度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流域社会经济协调有序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3.
针对流域水质目标管理与GIS集成技术,对比分析传统模式与服务式GIS模式的优劣,提出了基于服务式GIS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平台的层次结构、总体架构及建设步骤;基于具体建设需求分析,构建了辽河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平台的详细架构。  相似文献   
104.
西辽河流域沙土的氨氮解吸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型回填式土柱淋溶实验方法研究了西辽河流域沙土的氨氮解吸行为。结果表明,西辽河流域沙土的氨氮解吸行为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解吸等温式;沙土氨氮解吸比率Dr在0.44~0.99之间,平均为0.75,解吸迟滞性指数TⅡ在0.05~0.65之间,平均为0.29,沙土对氨氮的解吸迟滞性较强,解吸可逆性较弱。被吸附的氨氮解吸淋失的环境风险较小;沙土氨氮解吸比率Dr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和粗粘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影响程度顺序为:有机质含量>粗粘粒含量>粘粒含量;解吸分配系数k和解吸迟滞性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与粘粒含量和粗粘粒含量没有相关性;草地、农田和林地结构由于土壤有机质和团聚体含量较高,氨氮解吸迟滞性较强,氨氮流失的环境风险较小,沙荒地结构氨氮流失的环境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05.
密云水库流域2000-2005年植被覆盖度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前提和必要的基础。文章利用2000和2005年2个时相的Landsat 7 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BP神经网络法为植被覆盖度估算模型,计算了密云水库流域内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度,生成了该流域2个时相内的植被覆盖度图,以此分析密云水库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从2000-2005年,密云水库流域内除无植被覆盖类型外(即水域部分),其余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覆盖度都呈增加趋势,其中以沙质地和耕地最为明显,分别增长了29.5%和27.3%,并且密云水库流域的平均植被覆盖度不高,尤其西部地区植被覆盖度较差,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情况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06.
流域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环境绩效评估为基础,从总量削减、水环境质量保护、公众参与、环境治理4个方面选择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估.结果表明,赣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效果明显,水环境质量呈逐年变好趋势;从环境管理来看,情况有所改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环保投资指数成为影响水污染防治效果的主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07.
评价了汉江流域水质污染现状:汉江流域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从上游至下游污染状况逐渐上升,主要污染物为COD、TP、NH3-N,污染特征为有机污染型。对汉江流域污染源进行了调查:汉江流域面源污染大于点源,排放负荷较大的是农业地表径流、城镇生活污水、畜禽养殖。  相似文献   
108.
利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方法、小波分析对石羊河流域五个测站空间平均的近50年来的逐日风速资料进行了倾向、周期、突变等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59年至2008年间,整个石羊河流域风速呈减小趋势,变化率约为-0.004m/(s.a).而上游风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四个季节中冬季风速降低速度最大,而夏季风速呈现上升趋势。风速的长期变化还具有一定的突变性,年平均风速在1988年出现了由高到低的突变,表明风速开始下降。复值Morlet小波分析的结果显示,风速变化存在6a、13a、19a、25a四个峰值。其中19a的时间尺度为第一主周期。  相似文献   
109.
本文采用NaOH熔融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NH4OAc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皇甫川流域五分地沟试验区不同植被治理措施下土壤的全K和速效K含量,对测定结果的分析表明:①不同治理措施下,土壤中全K含量的大小次序是:人工草地〉农田〉人工灌木〉退化草地〉次生草地〉人工林地〉百里香草原,土壤中速效K含量的大小次序是:人工林地〉百里香草原〉人工灌木〉退化草地〉农田〉次生草地〉人工草地。②不同治理方式对土壤钾含量提高的差异明显,灌草类植被对土壤钾的提高效果较好,杨树林对土壤钾的恢复效果稍差。  相似文献   
110.
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域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流域跨界污染对上下游城市的水资源配置、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性等都提出严峻挑战。苏鲁边界九县(市)创造性地开展区域环境保护联席会议联防联治机制,为解决跨流域污染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