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15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458篇
基础理论   206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8 毫秒
51.
2011年8月,对湄洲湾海域表层水体中雌激素类化合物(EDCs)进行了调查。在湄洲湾表层水体中,仅检出雌三醇(E3)、双酚A(BPA)和4-壬基酚(NP)三种EDCs,其总浓度范围为:(15.47~1997.74)ng/L,平均值为274.64±545.91 ng/L。以BPA和NP为主雌激素污染处于中等的水平,湄洲湾中部密集工业污水排放是其主要来源。BPA的浓度从湾内向湾外有逐渐递减的趋势,NP的浓度在大多数站位水平相当,湄洲湾的水动力条件及沿岸的化工企业污水排放影响其的分布。利用商值法得出湄洲湾BPA的残留水平存在生态风险,联合雌激素效应作用可能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52.
佟娟  王元月  魏源送 《环境科学》2014,35(10):3814-3820
城市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耐药菌,具有向环境传播耐药菌与抗性基因的潜在危险,但目前缺乏对城市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耐药菌的研究.为此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卵形消化池污泥进行了为期1 a的调查研究,考察了中温厌氧消化过程中四环素类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厌氧耐药菌的污染特征与去除效果,并分析了耐药菌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厌氧进泥中四环素类耐药菌浓度与耐药率均低于β-内酰胺类.中温厌氧消化过程可以去除1.48~1.64 log单位的耐药菌(P<0.05),但经过厌氧消化后氨苄西林与头孢噻吩耐药率有显著增长(分别增加了12.0%与14.3%,P<0.05).厌氧进泥中耐药菌分布有明显的季节特征,除金霉素耐药菌外,其它耐药菌的浓度均为寒冷季显著高于温暖季(P<0.05).  相似文献   
53.
耿婧婧  叶爱丽  杨毅  刘敏  张婧  周俊良 《环境科学》2014,35(12):4671-467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UHPLC-MS2)检测崇明岛9种典型水生生物体中5种典型雌激素的含量,包括雌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E3)、炔雌醇(EE2)和双酚A(BPA).并探讨其分布特征,进行初步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9种典型水生生物中雌激素总量(以dw计)为1.1~7.38 ng·g-1,平均为4.25 ng·g-1.雌激素脂肪含量(以lw计)在5.01~83.41 ng·g-1之间,平均值为40.75 ng·g-1,雌激素脂肪含量水平表现为鱼类>虾类>蟹类.鱼类和蟹类,虾类之间雌激素脂肪含量差异性显著,蟹类和虾类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性.从检出率和检出含量看,甾醇类雌激素(E1、E2、E3和EE2)的残留明显低于酚类雌激素(BPA).E1、E2、E3和EE2的检出率小于66.67%,平均干重含量为0.17~0.69ng·g-1,而BPA的检出率高达100%,检出的平均干重含量为2.60 ng·g-1.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崇明岛水产品中雌激素对健康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4.
赵艳辉  赵阳国  郭亮 《环境科学》2016,37(3):1156-1162
为探讨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处理经预处理后剩余污泥的可行性以及不连续供电能力,采用双室MFC,以剩余污泥热处理上清液为基质进行启动和运行,通过改变电池阴极电子受体而导致电势差变化来监测其产电的运行稳定性.结果表明,反应器以氧气作为阴极电子受体148 h后启动成功,最大输出电压0.24 V,将阴极电子受体换为铁氰化钾时,能获得0.66 V的最大输出电压和4.21 W·m~(-3)的最大功率密度.当将阴极电子受体分别替换为氧气或者开路,又转换为铁氰化钾后,电池输出功率恢复迅速,电池对有机物去除效率基本不受影响,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去除效率分别达70%和80%.本研究表明,利用预处理剩余污泥进行MFC处理和产电是可行的,可获得较高的功率密度,同时MFC可以实现不连续供电.  相似文献   
55.
采用反相微悬浮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β-环糊精(β-CD)微球,用丁二酸酐对β-CD微球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了pH敏感性β-CD(pH-β-CD)微球.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球的结构、粒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探讨了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pH、吸附时间和微球加入量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pH为10.0、吸附时间为90 min的条件下,当pH-β-CD微球加入量为50 mg时,pH-β-CD微球吸附量为16.1 mg/g;当pH-β-CD微球加入量为250 mg时,pH-β-CD微球对亚甲基蓝的脱色率达96.2%.  相似文献   
56.
文章就青海省长江、黄河、澜沧江、湟水河国控断面地表水中总d、总B放射性水平的监测和结果分析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7.
用于磷吸附的载铁(β-FeOOH)沸石制备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沸石为载体,采用FeCl3水解法制备用于磷吸附的载铁沸石(β-FeOOH-Z),优化β-FeOOH-Z的制备条件,包括FeCl3溶液浓度、负载pH值、负载时间、负载温度和烘干温度,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β-FeOOH-Z及其磷吸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β-FeOOH-Z的优化制备条件为:FeCl3溶液浓度1 mol/L、负载pH值6、负载时间24 h、负载温度25℃和烘干温度60℃。优化制备条件下,100~120目沸石的载铁量为100.2 mg/g,铁的负载率为18%,其磷吸附量为7.68 mg/g,比天然沸石提高79.6%。XRD分析结果表明,β-FeOOH-Z中的杂质元素较天然沸石减少,并有效负载β-FeOOH;制备条件对β-FeOOH-Z的成分有较大影响,FeCl3溶液浓度较低、负载温度和烘干温度过高均使β-FeOOH-Z中含有α-Fe2O3,并导致其磷吸附效率降低。FTIR分析结果表明,β-FeOOH-Z的表面羟基在其吸附磷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羟基与磷酸根离子的配位交换是β-FeOOH-Z吸附磷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8.
在实验室研究了一种漂白纸浆废水对鲫鱼 (Carassius auratus)的毒性效应和血清性类固醇激素(睾酮和 17β-雌二醇 )水平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该漂白纸浆废水的 96 h- LC50 和 16 8h- LC50 分别为 4 39.0± 30 .9ml/ L和 2 96 .6± 6 2 .0 ml/ L,各染毒组鲫鱼血清睾酮浓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虽有所降低 ,却不具有显著差异 (P>0 .0 5) ,而暴露于漂白纸浆废水中的鲫鱼血清 17β-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 (P<0 .0 5) ,表明漂白纸浆废水可以抑制鲫鱼血清 17β-雌二醇水平 ,从而损害鱼体繁殖功能。  相似文献   
59.
类固醇雌激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固醇雌激素因其对野生动物、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安全造成危害而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并成为环境科学和生态毒理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针对4种典型的类固醇雌激素(雌激素酮、17-β-雌二醇、雌三醇和17-α-乙炔基雌二醇),对其羟基和酮基衍生化技术、水和固体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及仪器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类固醇雌激素分析方法的研究动态和进展.  相似文献   
60.
为了探究结构差异较大、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类增塑剂雌激素活性的联合效应,选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双酚A(BPA)和壬基酚(NP)作为邻苯二甲酸酯、双酚A类和烷基酚类增塑剂的代表物进行试验.用DBP、BPA和NP单独及两两混合处理MCF-7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培养24h、48 h、72 h和96h时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培养48h后的细胞生长周期分布,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PI).运用效应叠加模型(ES)判定联合效应类型.结果表明,在单独暴露试验中,DBP、BPA和NP组PI均大于1,且均能提高S期(DNA合成期)细胞比例.因此,DBP、BPA和NP均能显著促进MCF-7细胞增殖.混合暴露试验中,1)DBP和BPA在MTT试验中24h、48h、72 h和96h时的效应叠加指数(ESI)分别为1.013 9、1.023 8、0.9999、1.010 8,在流式细胞仪试验中ESI为1.014 1.因此,DBP和BPA的雌激素活性联合效应为加和作用.2)DBP和NP在MTT试验中24 h、48 h、72 h和96 h时的ESI分别为1.004 0、1.008 6、1.011 5、1.010 3,流式细胞仪试验中ESI为0.997 0.因此,DBP和NP的雌激素活性联合效应为加和作用.3)BAP和NP在MTT试验中24h、48 h、72 h和96h时的ESI分别为0.980 6、0.981 8、0.977 7、0.973 3,流式细胞仪试验的ESI为0.912 8.由此可知,BPA和NP的雌激素活性联合效应为拮抗作用.因此,可以采用MCF-7细胞增殖试验研究环境污染物雌激素活性联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