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59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363篇
基础理论   220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41.
土壤的芘污染与土壤酶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村生态环境》2004,20(3):53-55,59
  相似文献   
142.
本文介绍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在生态及生理生化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着重概述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雄性育性转换的光温生态条件,育性转换过程中蛋白质、氨基酸、酶活性、ATP及内源植物激素持续变化.另外,对光、温敏不育水稻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3.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在废水及活性污泥中确定异养微生物活性及微生物密度,选择酶活性测定的可能性,在废水中,酯酶及脱氢酶的活性与四种(?)过异养菌菌落测定酶活性的方法(α糖甘(?)酶、丙氨酸氨肽酶.酯酶及脱氯酶)的图示,可用于确定中试装置的活性污泥和厌氧水解作用污泥的特性 在两种污泥中,酶活性模型明显有差异,表明其微生物种群不同或生理性质存在差别,四个生产规模污水处理活性污泥中,活性污泥酶活性模型受到进水成分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4.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在废水活性污泥中确定异养微生物活性及微生物密度,选择酶活性测定的可能性。在废水中,酯酶及脱氢酶的活性与四种通过异养菌菌落测定酶活性的(α糖苷酶,丙氨酸,氨肽酶,酯酶及脱氢酶)的图示,可用于确定中试装置的活性污泥和厌氧水解作用污泥的特性。在两种污泥中,酶活性模型明显差异,表明其微生物种群不同或生理性质存在的差别,四个生产规模污水处理活性污泥中,活性污泥酶活性模型受到进水成分影响较  相似文献   
145.
选取河南省焦作市韩王庄矿采煤塌陷区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分布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除过氧化氢酶外,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规律均呈现为:上坡点1<下坡点2<塌陷中心点O;根据LSD多重比较发现,与对照相比,土壤养分中全氮、全磷、速效钾下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活性与土壤中碱解氮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脲酶、多酚氧化酶与全氮含量显著相关,蔗糖酶活性和有机质间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6.
盐度胁迫对云纹石斑鱼鳃离子调节酶及渗透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云纹石斑鱼鳃离子调节酶活力及血清渗透压对盐度骤降的响应,设置4个盐度梯度(27、21、15和9)对云纹石斑鱼进行盐度骤降胁迫试验,在0、1 d、2 d、3 d和7 d时取样,测定其鳃中Na+/K+-ATP(NKA)酶、Ca~(2+)-ATP酶(Ca~(2+)-ATPase)、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及血清渗透压。结果表明,盐度21组与15组NKA及Ca~(2+)-ATPase活力在第1 d大幅上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后下降趋于稳定,而盐度9组NKA及Ga2+-ATPase活力一直呈下降趋势;血清渗透压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p0.05);SDH活力变化与离子酶一致(p0.05);LDH活力变化与离子酶相反(p0.05)。研究表明,在盐度骤降的情况下,云纹石斑鱼鳃进行渗透压调节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应激反应阶段,此时NKA及Ca~(2+)-ATPase迅速升高,血清渗透压降低;二是适应阶段,离子酶活力下降趋于稳定,血清渗透压升高恢复至正常水平,而且SDH与LDH酶活力也相应变化,为渗透压调节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147.
酸雨对水稻不同生育期叶片叶绿体ATP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雨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然而,不同生长阶段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以模拟酸雨胁迫水稻(Oryza sativa)(孕穗期、灌浆期),利用植物生理生化方法测定了水稻叶肉细胞叶绿体Mg2+-ATPase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光合磷酸化活性、ATP含量、植株相对生长速率(RGR)和叶片净光合速率(Pn),研究酸雨胁迫下孕穗期、灌浆期水稻叶绿体ATP酶的变化及其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p H=4.5酸雨使孕穗期水稻RGR、Pn、叶片ATP质量比和光合磷酸化活性均显著提高,灌浆期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p H=3.5和p H=2.5酸雨使上述指标均下降,且随酸雨p H值降低,变幅增加。p H=4.5酸雨使孕穗期、灌浆期水稻ATP合酶基因表达量及Mg2+-ATPase活性升高;p H=3.5和p H=2.5的酸雨使孕穗期、灌浆期水稻ATP酶基因表达量减少,造成Mg2+-ATPase活性降低,且随酸雨p H值降低变幅增加。可以认为,酸雨通过影响ATP酶转录水平,改变Mg2+-ATPase活性、光合磷酸化活性和叶片ATP质量比,进而影响Pn,并最终影响植物生长发育。酸雨胁迫对孕穗期水稻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有低促高抑的剂量效应,而低强度酸雨对灌浆期水稻影响不明显。与灌浆期相比,孕穗期对酸雨胁迫较敏感,表明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酸雨胁迫响应存在差异,此发现应成为评价酸雨影响植物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48.
工厂化海水养殖废水C/N(碳氮比)较低,有效碳源不足,生物脱氮工艺往往由于缺乏碳源而受到抑制.为揭示脱氮工艺中不同过程对碳源匮乏的敏感程度,应用A/O-MBBR(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模拟海水养殖废水,探讨进水C/N降低(从12降至1)对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并根据EPS(胞外聚合物)、AMO(氨单加氧酶)、NOR(亚硝酸盐氧化酶)、NIR(亚硝酸盐还原酶)、NR(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分析碳源不足对不同脱氮过程的抑制状况.结果表明:①C/N降低时,CODCr、NH4+-N、NO2--N的去除率均未下降,自养型的氨氧化、亚硝化过程不受影响,AMO和NOR活性提高.②缺氧区pH降低,ρ(DO)升高,NO3--N的去除率显著降低,C/N为5时开始积累,NR活性明显下降.③异养反硝化反应电子供体出现由外碳源向内碳源和EPS的转换,缺氧区EPS含量逐渐减少,C/N为1时比C/N为6时减少了47%.研究显示,碳源不足是造成海水养殖废水生物反硝化不彻底的主要原因,为了实现高效脱氮,需要在海水养殖废水处理过程中严格控制ρ(DO)并且提供足够的碳源.   相似文献   
149.
韩洋  李平  齐学斌  崔丙健  常迪  马欢欢 《环境科学》2018,39(9):4366-4374
为了探讨再生水不同灌水水平对土壤酶活性和环境污染指示菌耐热大肠菌群分布的影响,采用室内土柱灌水实验,研究再生水、自来水不同灌水水平对土壤酶活性和耐热大肠菌群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土壤酶活性方面,相同灌水水平下,与自来水处理相比,再生水灌溉处理提高了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再生水不同灌水水平对比分析表明,充分灌水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蔗糖酶活性和深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2)在土壤耐热大肠菌群分布方面,相同灌水水平下,与自来水灌溉处理相比,再生水灌溉显著提高了土壤耐热大肠菌群数量;再生水不同灌水水平对比分析表明,充分灌水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耐热大肠菌群数量;4个处理的表层土壤耐热大肠菌群数量均显著高于深层,且随着灌溉时间的推移,0~60 cm各土层的土壤耐热大肠菌群数量存在降低趋势.(3)通过对土壤耐热大肠菌群数量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耐热大肠菌群数量与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再生水灌溉促进了土壤C、N循环转化酶的活性,合理控制再生水灌水水平可以有效阻控土壤耐热大肠菌群的数量.  相似文献   
150.
研究城市污泥和园林废弃物混合堆肥施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及酶活性的影响,可为林地施用混合堆肥产品的安全及功效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选取紫穗槐为研究对象,将污泥和园林废弃物以3种比例(GF(纯园林废弃物)、SGA(V(污泥)∶V(园林废弃物)=1∶3)、SGB(V(污泥)∶V(园林废弃物)=1∶1))进行混合堆肥,每种堆肥产品分别按0、5、10、50 kg·株-1(分别记作CK、T5、T10、T50)均匀施入样地.施肥1年后,于田间采样测定土壤生物活性指标及理化性质,采用主成分分析及单、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混合堆肥产品施用后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GF、SGA和SGB时,SMBC和SMBN均在施用量50 kg·株-1时达到最大.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土壤酶指数(SEI)总体上呈现逐步递增的趋势,施入GF、SGA、SGB时,各个施肥梯度处理的土壤酶指数较CK分别增加93.33%~186.67%、14.58%~54.17%、119.05%~204.76%.通过主成分分析,依据各处理综合得分情况,不同堆肥产品总体上表现为:SGBGFSGA.施入GF、SGA和SGB,不同处理综合得分均为T50T10T5CK.说明施用堆肥产品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增加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的生物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