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45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 毫秒
41.
本文对修改的震级-频度关系进行了全面的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修改的震级-频度关系从整体上讲拟合精度是令人满意的,可用于预测。本文根据扬—铜带修改的震级-频度关系,以及极值方法的结果,预测扬—铜带未来可能发生一次6.5—6.8级地震。  相似文献   
42.
Biolog和PCR-DGGE技术解析椒江口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Biolog和PCR-DGGE技术对椒江口6个站位表层沉积物群落水平的微生物代谢功能和以16S rRNA基因标记的细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对其代谢功能和群落结构与沉积物污染物等参数进行冗余梯度分析(Redundancy gradient analysis,RDA)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Biolog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整体代谢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潮间带(B1、B2)、入海口处(A3)>入海口内(A1、A2)>入海口外(A4);碳源代谢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范围为2.09~3.25,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潮间带(B1、B2)、入海口处(A3)>河道内(A1)>近入海口处(A2)>入海口外(A4);潮间带、入海口处及河道内的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较平均,而近入海口处和入海口外的微生物群落对聚合物的相对利用率较高,对氨基酸类和胺类的相对利用率较低.DGGE图谱分析表明,细菌群落结构沿河口盐度梯度存在空间异质性,但两潮间带站位的相似度高(82.27%);遗传基因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68~2.87,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潮间带>入海口处>入海口外>近入海口处>河道内.群落代谢功能与理化因子的RDA显示,有机质和硝基苯的分布能较好地解释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变化;群落遗传结构与理化因子的CCA显示,硝基苯和多环芳烃的分布能较好地解释细菌群落遗传结构的变化.综上结果认为,椒江口沉积物的微生物代谢及遗传多样性符合典型的河口特征,但入海口内微生物沉积环境已表现出对某些化工污染物的响应.  相似文献   
43.
Simpson—Golabi—Behmel (SGB) syndrome is an X-linked condition with pre- and postnatal overgrowth, characteristic facies, and visceral and skeletal anomalies. We report an affected male who presented at 16 weeks' gestation with elevated maternal serum α-fetoprotein (MSAFP). Fetal measurements at 20 and 31 weeks' gestation were disproportionate, with marked macrosomia but a low head to abdominal circumference ratio and normal femur length. Fetal overgrowth with elevated MSAFP may prove to be useful markers for the prenatal diagnosis of SGB syndrome.  相似文献   
44.
通过系统的有限应变测量与差异应力估算,探讨了恭城—栗木断裂带的应变特征与变形环境,以其推动该断裂带的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结果表明:①付林指数K的变化范围为0.32~1.67;应变主轴平均方位为276°∠21°,与断裂带的整体逆冲方向基本一致;断裂带的平均应变程度为2.26~3.00,属中等应变程度;断裂带的应变类型属压扁型应变与单剪型平面应变的一种复合叠加类型。②断裂带的差异应力值为40~80 MPa,变形深度小于10 km,属半脆性—半韧性的变形域。③断裂带的应变特征与变形环境及宏观构造样式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5.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多样性测定方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中重要的分解者,在养分的循环与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由于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相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因此,土壤微生物性质常被用作表征土壤质量的灵敏性指标,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微生物多样性是土壤微生物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指标。土壤环境复杂,微生物种类丰富多样,需要合适的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打开土壤系统这个黑箱,自19世纪60年代以后,土壤微生物学在研究方法上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本文综述了微生物生物量及多样性的概念及微生物生物量和多样性研究方法的发展状况,重点就已有应用比较多的研究方法如测定微生物生物量的熏蒸法,测定微生物多样性的平板计数法、Biolog微平板计数法、磷脂脂肪酸法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及优缺点分析。结合现有微生物生物量及多样性的测定方法,在未来的研究中,一方面应该引入更多的新技术,发展新方法,以期探索更多的未知微生物种群;其次应该根据实验要求,完善和改进现有研究方法,使其更为统一和准确;再者,在微生物数据的分析上应该探索和借鉴更多的分析方法和手段,从而更深入更全面的解读实验当中所得到的微生物的信息。  相似文献   
46.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多样性测定方法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中重要的分解者,在养分的循环与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由于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相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因此,土壤微生物性质常被用作表征土壤质量的灵敏性指标,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微生物多样性是土壤微生物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指标。土壤环境复杂,微生物种类丰富多样,需要合适的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打开土壤系统这个黑箱,自19世纪60年代以后,土壤微生物学在研究方法上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本文综述了微生物生物量及多样性的概念及微生物生物量和多样性研究方法的发展状况,重点就已有应用比较多的研究方法如测定微生物生物量的熏蒸法,测定微生物多样性的平板计数法、Biolog微平板计数法、磷脂脂肪酸法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及优缺点分析。结合现有微生物生物量及多样性的测定方法,在未来的研究中,一方面应该引入更多的新技术,发展新方法,以期探索更多的未知微生物种群;其次应该根据实验要求,完善和改进现有研究方法,使其更为统一和准确;再者,在微生物数据的分析上应该探索和借鉴更多的分析方法和手段,从而更深入更全面的解读实验当中所得到的微生物的信息。  相似文献   
47.
为了探讨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SMZ)对猪粪堆肥过程的影响,以猪粪、小麦秸秆为试验材料,研究了SMZ对好氧高温堆肥过程中温度、脱氢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堆腐过程中,SMZ含量为50 mg·kg-1的处理中脱氢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SMZ含量为95 mg·kg-1时对脱氢酶活性有激活作用.SMZ含量为95 mg·kg-1的处理中AWCD值与未添加SMZ的处理差异不显著,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有利于提高微生物的优势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未添加SMZ的处理,提高了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均匀度.SMZ含量为50 mg·kg-1的处理中AWCD值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对微生物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SMZ含量为50 mg·kg-1的堆料中微生物对多酚化合物类和多胺类等物质利用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SMZ含量为95 mg·kg-1的堆料中微生物对糖类、多聚物类及多胺类等物质利用率较低.主成分分析表明,堆料中微生物中起分异作用的碳源主要为糖类、羧酸类及AA酸类.  相似文献   
48.
植物病原细菌的BIOLOG系统鉴定及其多元统计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iolog细菌鉴定系统已广泛应用于细菌快速鉴定 ,通过比较菌株碳源利用的代谢指纹 ,还可用于细菌分类研究[1~ 4 \〗.该系统具有自动化和标准化程度高、结果快速准确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它主要根据细菌对 95种碳源的利用情况 ,以四唑紫 (Tetrazolium)为指示剂 ,Biolog代谢指纹经计算机处理并与数据库内已知细菌比较 ,实现对待测菌的快速鉴定 .Biolog系统用于细菌分类研究中 ,除已广泛采用聚类分析并以树状图表示菌株间的相似关系外 ,近年来 ,国外许多学者已应用多元统计方法 (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 )…  相似文献   
49.
Abstract

Present analyses of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and Biolog GN substrate utilization pattern are combined to further study the diversity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four soils affected by agricultural chemica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our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were apparently distinguishable in the diversity at RAPD level in terms of the richness and modified richness in the summer, which supports our previous report using the same soils in winter.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the 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 (AWCD) at 72 h incubation was found among the soils in winter using Biolog GN substrate utilization pattern, but this difference was not found among the soils in summer. However, Shannon-Weaver indices for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the summer soils polluted by agricultural chemica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winter at metabolic level; in contras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between the two seasons for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the soil without chemical pollution. Present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mbined approach using RAPD and substrate utilization pattern could be used to effectively quantify microbial community diversity and its changes among the seasons in the soils affected by agricultural chemicals, simultaneously at molecular and physiological levels.  相似文献   
50.
建筑设计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方针,高质量、高效率、高可靠地创造具有综合效益的现代环境。以当代世界安全科学的观点,中国建筑要充分地利用资金、资源、环境、土地外,更应关注与设计变量相关的“故障——风险——灾害”的背景及设计原则。本文以建筑工程设计的系统观点,总结多年来诸项建筑子系统的安全对策[6][7][8][9][16]等;探讨安全设计系统工程方法的框架体系;试图扩展可靠性工程、运筹学及新近发展的失误控制论等安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