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28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295篇
基础理论   191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研究植物活性物质对PM2.5致细胞损伤的抗性作用,研究了北京城区PM2.5对CHO(Chinese hamster ovary,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的损伤作用,并选择植物活性物质绿原酸、阿魏酸和荭草素探讨其对CHO细胞的保护作用.以CCK-8法确定PM2.5的试验剂量和3种活性物质的最佳保护剂量,然后通过彗星试验、微核试验、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PM2.5的损伤作用及植物活性物质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1由CHO细胞存活率可知,PM2.5的有效试验剂量为15μg/m L,绿原酸、阿魏酸和荭草素的最佳保护剂量分别为50、20、10μmol/L.2PM2.5可引起CHO细胞明显的DNA损伤、微核形成增加、细胞周期阻滞所致的细胞增殖指数降低,而经阿魏酸、绿原酸和荭草素预处理后,均可减轻PM2.5对细胞的损伤作用,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3PM2.5能引起CHO细胞中p53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增加,而阿魏酸、绿原酸和荭草素均可使其表达量有所降低.由PM2.5引起的细胞损伤经绿原酸、阿魏酸、荭草素作用后表达量降低.在3种植物活性物质中,以阿魏酸拮抗PM2.5损伤的效果最佳,绿原酸次之,荭草素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2.
以氯甲基聚苯乙烯树脂(CMPS)为前体,经后交联反应合成超高交联树脂(J-2),再经硫脲胺基改性得到硫脲修饰超高交联聚苯乙烯树脂(TU-PS).通过BET、FTIR等对树脂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pH、吸附温度、接触时间等因素对TU-PS改性树脂吸附Cr(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树脂(TU-PS)对Cr(Ⅵ)吸附的最佳条件为:Cr(Ⅵ)初始浓度为500 mg·L-1、初始pH值为2、树脂用量为2.5 g·L-1、吸附温度为45 ℃、吸附时间为6 h.在此最佳条件下,TU-PS树脂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为140.00 mg·g-1,去除率为70.18%.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以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为主.TU-PS树脂对Cr(Ⅵ)的吸附是静电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3.
针对S.xinjiangensis分类地位的争议,从新疆再次分离获得34株快生大豆根瘤菌,在16SrDNAPCR-RFLP分析和SDS全细胞蛋白电泳分群的基础上,进行了16SrDNA全序列相似性和DNA同源性分析.所测4个菌株和S.fredii模式菌株USDA205的16SrDNA全序列有很高的相似性.而DNA同源性分析说明新分离的菌株代表与原定的S.xinjiangensis为一个DNA同源群.其模式菌株CCBAU110与S.fredii的2株参比菌株USDA194、2048之间的DNA同源性分别为31.5%和28.7%.S.fredii的模式菌株USDA205与新分离的菌株代表及原定的S.xinjiangensis的模式菌株和2个参比菌株之间的DNA同源性为20.8%~39%,远低于70%.属于种水平上的差异.按照国际细菌分类委员会以DNA同源性≥70%且△Tm≤5℃作为定种的标准,S.xinjiangensis是Sinorhizobium属中不同于S.fredii的一个独立的种.表3参20  相似文献   
44.
针对交联聚乙烯电缆的预防性测试方法无法满足炼化企业高可靠性的供电要求,存在设备笨重、测试复杂以及无法精确定位等缺点,介绍10 kV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振荡波局放测试的原理及标准流程,并以实际检测出的故障案例验证技术的有效性.通过定期开展炼化企业电力电缆的振荡波局放检测,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可显著提高炼化企业供电的可靠性.最后提出了炼化企业开展振荡波局放检测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5.
《化工环保》2008,28(6)
该发明提供一种2-氨基吡啶的生产废水处理及回收方法。它是将废水通过隔油池分离出有机层,减压蒸馏,回收2-氨基吡啶;水层用稀酸调节pH至接近中性,冷却结晶、减压抽滤,得到粗无机盐;采用重结晶法提纯回收无机盐;将滤液通过装填有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吸附柱,吸附除去有机物,收集出水并回用于水解工艺,或经生化处理后达标排放;吸附树脂用氢氧化钠-乙醇溶液洗脱,使用多个批次后用甲醇再生,可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46.
47.
李斌  吴平霄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1):2851-2856
以4种阴离子粘土做吸附剂,研究了阴离子粘土对DNA的吸附行为.同时,采用XRD、FTIR、UV-vis等表征手段对吸附前后的材料进行研究.吸附结果显示,二元阴离子粘土对DNA的吸附量高于三元阴离子粘土;3:1型阴离子粘土对DNA吸附力强于2:1型阴离子粘土.4种材料对DNA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Freundlich两种吸附等温模型,且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拟合度更高,说明阴离子粘土对DNA的吸附为单层吸附.XRD结果显示,吸附前后阴离子粘土基本结构并未发生改变,晶形完好,层间距未有明显变化,表明阴离子粘土对DNA的吸附仅发生在表面,DNA并未进入阴离子粘土层间结构中.UV-vis及电泳结果显示,吸附前后DNA的构型并未发生改变,阴离子粘土的吸附并未对DNA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LZF-1DNA指纹探针经同位素γ^32P-ATP标记后,检测了4个家系13个体血样的DNA指纹,结果表明,父母的遗传物质在子代中的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无误地确定了4个家系中的亲子血缘关系,LZF-1DNA指纹针在亲权鉴定中的父权概率是0.99964,达到了父权认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49.
徐娜 《环境》2004,(6):48
克雷格·文特尔因领导塞莱拉基因科技公司在3年内完成人类基因组定序而声名大噪.如今,他把研究兴趣转移到海洋微生物,展开了另一项为全球海洋微生物基因组编目的壮举.  相似文献   
50.
李丽娟 《环境》2005,(1):98-99
美洲野牛急速穿越平原的蹄印是美国西部持久不变的象征。西部牛仔一直是美国西部的代言人。无论在遥远的古代,还是逝去的近代,野牛曾经是美国西部的一大宏伟壮观的景象。黄沙漫漫,远处传来轰隆的响声,也许就是一群野牛飞奔过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