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03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1.
Acriticalanalysisofenvironmentalevolutionintheloess-plateauareaLuZhongchen(ResearchCenterforEco-EnvironmentalSciences.Chinese...  相似文献   
112.
对单级和两级序批式反应器 (SBR)用于牛场高浓度有机污水的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 ,对其污水处理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与单级SBR相比 ,两级SBR处理系统可使用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而获得较高的污染物去除率和较好的出水水质 ,并可通过硝化过程实现氨氮的完全硝化。  相似文献   
113.
生态修复对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州南湖(惠州西湖子湖之一)是典型的亚热带浅水城市湖泊。2007年5月,惠州西湖开展了以水生植被构建和鱼类调控为主的生态系统修复与构建(中试)工程,以控制湖泊富营养化,改善湖泊水质。生态修复后南湖中试区的营养盐含量和富营养化程度有很大的下降.其中TP降低了87.04%,TN下降了64.25%,N:P比由5月份的6.99:1升高到18.32:1。生态修复前浮游植物浮游植物优势种有10种(属)5个门,其中绿藻为优势种群,约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72.79%。多样性指数为2.03.均匀度为1.095,为富营养化的稳态阶段;生态修复后浮游植物浮游植物优势种有20种(属)6个门,其中隐藻为优势种群,约占总生物量的52.84%,多样性指数为3.58,均匀度为1.113,为清水态型生态系统。生态修复后浮游植物的丰度、生物量以及各种属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已经打破了浮游植物的稳态阶段.建立多藻共存的水生态系统.是藻类共存和多样性研究在工程当中一个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4.
Climate change will require novel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One such tactic is a coarse‐filter approach that focuses on conserving nature's stage (CNS) rather than the actors (individual species). However, there is a temporal mismatch between the long‐term goals of conservation and the short‐term nature of most ecological studies, which leaves many assumptions untested. Paleoecology provides a valuable perspective on coarse‐filter strategies by marshaling the natural experiments of the past to contextualize extinction risk due to the emerging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anthropogenic threats. We reviewed examples from the paleoecological record that highlight the strengths, opportunities, and caveats of a CNS approach. We focused on the near‐time geological past of the Quaternary, during which species were subjected to widespread changes in climate and concomitant changes in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in general. Species experienced a range of individualistic responses to these changes, including community turnover and novel associations, extinction and speciation, range shifts, changes in local richness and evenness, and both equilibrium and disequilibrium responses. Due to the dynamic nature of species responses to Quaternary climate change, a coarse‐filter strategy may be appropriate for many taxa because it can accommodate dynamic processes. However, conservationists should also consider that the persistence of landforms varies across space and time, which could have potential long‐term consequences for geodiversity and thus biodiversity.  相似文献   
115.
116.
通过对炼 油废水 二级好氧 工艺 生化 处 理系 统 细菌 的培 养、驯化 ,详 细介 绍 了硝 化菌 和 异养菌的培 养、驯化 方法及步 骤。明确 提出细 菌培养、驯 化过 程中 应注 意的 问题。 通过 系统 的试 运行,确定出 二级好 氧工艺的 最佳运行 、操作条 件  相似文献   
117.
环境与发展的研究现状及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我国的现实条件,讨论了环境与持续发展的关系,阐述了各发展阶段的特征和持续发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8.
基于资源型城市面临经济转型与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本文采用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实证测度了2004—2019年中国114个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QAP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效率差异、时空演变以及差异来源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后,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均值降至0.230,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碳排放效率高值区集中于再生型与成熟型城市,分布较为分散;低值区则主要为成长型与衰退型城市,并于东北、中部等地区呈现集聚性特征。(3)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差异较大,其中,组间差异贡献率最高,但呈现下降趋势;再生型和成熟型城市组内差异相对稳定,成长型和衰退型城市组内差异逐渐扩大。(4)人口密度、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规模企业数量差异会显著扩大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差异,而且人口密度、人口结构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差异对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差异呈现显著的异质性影响。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三点政策启示:一是依据资源型城市类型,采取因地制宜的减排方案;二是增加低碳创新投入,促进产业绿色转型;三是推广绿色消费方式,加强居民端减排。  相似文献   
119.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揭示了旺盛期烟草(云烟99)对镉的富集特点以及光合等生理指标对镉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当土壤镉含量分别为4.43,7.94,17.33和49.79mg/kg时,烟草茎、叶及地上部镉的富集系数(植物镉含量与土壤镉含量的比值)均大于1,转移系数(地上部镉含量与根镉含量的比值)也大于1,但镉含量未达到镉超富集植物的临界含量标准100mg/kg.当土壤镉含量为4.43mg/kg时,烟草的耐性较强.当土壤镉含量大于7.94mg/kg时,烟草的生物量、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SOD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胞间CO2浓度和MDA含量显著提高(P<0.05).旺盛期烟草对镉富集比较敏感,建议烟草的种植要远离镉污染土壤或镉背景值较高的土壤.  相似文献   
120.
王秋红  李维杰  王勇  傅俐  高敏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1):5069-5078
以我国5个特大城市群为研究区,采用人均GDP和产业结构标准,将2000~2015年划分为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阶段,利用LMDI指数分解法探讨不同发展阶段排放强度、能源强度、经济产出和人口规模等4种社会经济因素对PM2.5浓度变化的可能驱动机制及贡献率.结果表明,5个特大城市群被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PM2.5浓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总体上,经济产出和人口规模产生正效应,且经济产出效应是促进PM2.5浓度增加的主要因素;排放强度和能源强度产生负效应,且排放强度效应是抑制PM2.5浓度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效应的累积贡献率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有正有负,但在工业化后期和发达经济时期均为负.从工业化初期至发达经济时期,经济产出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的累积贡献率均在增加且经济产出效应的累积贡献率增加更为显著;排放强度效应的累积贡献率为负且累积贡献率的绝对值不断增加.探讨不同城市化发展阶段PM2.5浓度的影响因素可为政府部门制定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