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76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强化微电解法预处理难降解农药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发挥微电解法预处理难降解农药废水的效能,对其进行强化研究。针对某难降解农药废水,考察了Cu/Fe双金属体系、Ni/Fe双金属体系、添加MnO2催化剂及超声波、电解与铁炭分别结合这5种强化途径去除COD的效果。结果表明,这5种强化途径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72.3%、68.0%、67.8%、70.0%和76.8%,相比于单独微电解,COD去除率均有较大提高。结合经济成本的考虑,镀Cu双金属微电解体系能够实现经济高效地预处理农药废水。  相似文献   
92.
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深度处理制药废水生化出水,探讨了初始pH、曝气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微电解出水Fe2+和Fe3+变化规律、COD降解速率以及后续Fenton氧化效果的影响,为优化微电解-Fenton氧化联合工艺提出了微电解间歇加酸的理论。间歇加酸可提高微电解系统中COD降解速率和Fe2+含量,使后续Fenton氧化无需投加FeSO4·7H2O即可达到较好的COD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初始pH=2.5,曝气量为0.6 m3/h,间歇加酸30 min/次,微电解反应2 h,出水投加1 mL/L的H2O2进行Fenton氧化2 h,COD总去除率可达81.33%;间歇加酸30 min/次可将微电解反应2 h出水Fe2+浓度从50 mg/L提高至151 mg/L,COD降解速率从10.6 mg COD/(L·h)提高至22.2 mg COD/(L·h)。  相似文献   
93.
针对含碱减量工艺的超纤非织布印染生产废水的治理工程,分质分治,采用了微电解/UASB/生物接触氧化为主体的组合处理工艺。通过试验和工程实践证明,该组合工艺有效、合理、稳定、经济。  相似文献   
94.
Fe/C微电解 絮凝沉淀法处理电镀废水中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Fe/C微电解-絮凝沉淀法去除青岛某电子有限公司电镀废水中Cu2+。通过正交与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废水初始pH,Fe/C,Fe投加量,反应时间对Cu2+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pH=4、Fe/C(质量)=2/1、Fe投加量=60 g/L、反应时间=60 min的实验条件下,絮凝出水Cu2+含量由641.78 mg/L降至0.32 mg/L,还原率高达99.95%,同时COD去除率23.57%。出水Cu2+含量达到山东省半岛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Ⅰ级标准。  相似文献   
95.
铁碳微电解响应面优化预处理染料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色度和COD去除率为评价指标,染料废水的初始pH值、铁碳比以及反应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方案构建与拟合响应曲面模型,通过该模型分析了这3个独立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色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即当控制曝气量9.42 L/min时,pH值为3.5,铁碳比为0.75,反应时间为35 min,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3.1%和87.8%,回归模型的预测值和测定值偏差率分别为0.7%和0.4%.  相似文献   
96.
铁炭微电解-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处理有机硅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针对有机硅废水的特性,采用铁炭微电解预处理、水解酸化和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有机硅废水。废水经铁炭微电解预处理后COD去除率达40%;水解酸化处理后COD去除率达30%;接触氧化处理后COD去除率达70%;当系统进水COD为750 mg/L时,经过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可降至100 mg/L以下,达到了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7.
通过改进的还原方法把纳米零价铁(nZVI)负载在多孔泡沫铜(CF)上,制备出具有微电解特性的泡沫铜材料(MCF),并利用SEM,SEMMAPPING和EDX对其表面的形态特征及其元素分布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去除方式,不同MCF投加量和不同强力霉素(DC)初始浓度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等量nZVI的MCF处理效果明显优于nZVI;当DC初始浓度为50mg/L,MCF的投加量为4.0g,反应20min时,DC去除率可达到99%;动力学分析表明,MCF降解DC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且随着MCF的投加量增加,反应速率常数k增大,投加量为5.0g时,k值最大为0.0609min-1.  相似文献   
98.
通过搭建超声复合铁碳活化过硫酸盐耦合系统(US/PS/Fe-C),用于处理三苯甲烷衍生物结晶紫(CV).结果表明US/PS/Fe-C三元体系具有良好的耦合效果.对商品铁碳和自制的不同工艺铁碳活化剂,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活化剂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分析.使用商品铁碳作为活化剂研究不同因素对US/PS/Fe-C三元耦合体系降解CV的影响,其最优条件为:PDS浓度2 mmol ·L-1,铁碳活化剂1 g ·L-1,pH未调,30 min后对质量浓度为15 mg ·L-1CV的去除率达90%.探究阴阳离子对于体系的影响,发现Mg2+和NO3-对体系处理几乎没有影响,Mn2+、Cl-和CO32-对于体系的处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Fe2+在低浓度时可以促进反应,在高浓度时会抑制反应.通过加入不同的淬灭剂,得出在该体系中主要含有1O2、SO4- ·、·O2-和·OH这4种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99.
研究了Fe/C微电解和Fenton氧化处理印刷电路板废水的最佳条件和联合工艺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Fe/C微电解最佳工艺条件为:pH=2,Fe/C质量比为2∶1,投加药剂量为30 g/L,停留时间为30 min;Fenton氧化最佳工艺条件为:pH=3,H2O2投加量为6 mL/L,停留时间为2 h。将2种方法联用并进行中试实验,结果表明,对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80%,而且Fenton反应可利用微电解产生的Fe2+,节约成本,运行稳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0.
油田压裂废液成分复杂、粘度高、COD高且难降解,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提出了化学混凝/催化氧化/微电解三元组合技术处理压裂废液的新方法,确定了各步骤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压裂废液经化学混凝/催化氧化/微电解三元组合技术处理后,粘度降至1.5 m Pa·s,COD去除率98%,COD150 mg/L,达到国家污水排放2级标准。各单元过程形成的泥饼浸出液分析结果符合GB 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第一类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