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20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生活垃圾焚烧烟气Hg浓度空间分布及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晓一  潘赟  刘强  钱光人 《环境工程》2016,34(7):149-154
生活垃圾焚烧的大气Hg排放所带来的人体健康风险一直倍受社会关注。依据上海市DB 31/768—2013《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Hg的排放速率限值,采用AERMOD对上海市某生活垃圾焚烧厂排入大气的Hg浓度分布进行计算并借助VOXLER实现三维化空间分布模拟,进而利用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当地居民面临的健康风险,并借助不确定性分析方法—Monte Carlo评估各个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宏观上,大气中Hg的浓度以排放源为中心向周边衰减,空间浓度最大值1.86×10-4mg/m3位于(-500 m,0 m,80 m)处;最大浓度点位的成人和儿童风险区间非致癌危害商值分别为0.200~0.480和0.280~0.620,不会对当地居民造成健康危害,空气吸入量和体重分别是成人和儿童Hg风险计算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2.
在添加乙酸钾的条件下将污泥低温热解制备出污泥基生物炭,并将其用于溶液中Hg~(2+)的吸附,考察了Hg~(2+)吸附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显示:热解对污泥有一定的造孔作用,而乙酸钾对孔隙结构的形成影响更大。实验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为25℃、溶液p H为6、初始Hg~(2+)质量浓度为15 mg/L、污泥基生物炭投加量为6 g/L的条件下,吸附24 h时的Hg~(2+)去除率达97.08%;污泥基生物炭对Hg~(2+)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行为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63.
通过好氧活性污泥对Hg2+的静态吸附实验,及连续运行条件下,改变进水Hg2+浓度的吸附实验,研究了好氧活性污泥对污水中Hg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好氧活性污泥对Hg2+的静态吸附集中在前8小时;好氧活性污泥对Hg2+的饱和吸附容量为0.35 mg/g;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不同Hg2+浓度对比组中的活性污泥对Hg2+的去除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逐步提高进水Hg2+浓度,可以提高活性污泥对Hg2+的吸附能力:连续运行条件下,存在明显的生物吸附作用;在连续运行的过程中,5.73 mg/L的Hg2+对好氧活性污泥去除COD和氨氮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但57.30 mg/L时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4.
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源地水及沉积物中汞、砷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源地水及沉积物中Hg、As的含量及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水中Hg、As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407~0 2287μg·L-1、0.6087~5.2667μg·L-1,平均值分别为0.1492μg·L-1、2.7442μg·L-1;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相比,83.3%的样点Hg浓度超标,As未出现超标现象.沉积物中Hg、A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479~0.4169mg·kg-1、4.84~9.01mg·kg-1,平均值分别为0.1488 mg·kg-1、6.59mg·kg-1;57.1%的样点Hg含量超过了上海市土壤背景值,As含量未超标.从空间分布来看,位于工业园区河流的采样点及河流入江口的采样点水体中Hg、As浓度较高.沉积物对Hg、As的浓缩系数分别位于209~2361、1113~11171之间.沉积物中Hg、As的含量均与有机碳含量成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本研究区域沉积物中有机碳是Hg、As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根据Hg、As的分布特征,推断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源地Hg、As的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水垃圾、上游来水、河流沉积物的二次污染、来往船只污染物的排放等.  相似文献   
165.
Effect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on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Hg were investigated in two kinds of soils, Xanthi-Udic Ferralosols (XUF) and Typic Purpli-Udic Cambosols (TPUC). The DOM was obtained from humus soil (DOMH), rice straw (DOMR), and pig manure (DOMP). The presence of DOM obviously reduced Hg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with up to 40% decreases over the control, being an order of DOMH (250.00 mg/kg)< DOMR (303.03 mg/kg) < DOMP (322.58 mg/kg) < CK (control 416.67 mg/kg) for the XUF and ...  相似文献   
166.
水体中形态汞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天然水体中汞的存在形态,介绍了汞的分离富集技术,评述了汞的各种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7.
再悬浮作用下长江河口沉积物中Hg的迁移与释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毕春娟  陈振楼  沈军  孙玮玮 《环境科学》2009,30(11):3256-3261
利用PES(particle entrainment simulator)装置,实验测定了不同的扰动强度和时间对长江口沉积物结合Hg释放和再分布的影响.在再悬浮过程中,上覆水中HgD(溶解态Hg)和HgP(颗粒态Hg)随扰动强度和扰动时间发生变化,含量分别在34~268ng.L-1和25~195μg.kg-1之间,HgD和HgP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经一级扰动强度扰动近3 h后,上覆水中的Hg总体上存在释放,HgD含量从扰动前的179 ng.L-1增加到了268 ng.L-1,HgP含量仅有略微增加,从116μg.kg-1增加到了139μg.kg-1.经二级扰动强度扰动近3 h后,上覆水中HgD和HgP总体上减少了,而经三级扰动强度扰动近3 h后,上覆水中HgD又有略微增加,HgP含量也从89μg.kg-1增加到了162μg.kg-1.上覆水中Hg分配系数(lgKd)与水体的pH、Eh、DO、TSS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是受水体中各种物理、化学性质的综合影响.当扰动强度增大后,在再悬浮初期尤其前5 min之内,上覆水中悬浮颗粒含量迅速增加,Hg的lgKd也迅速增大,悬浮颗粒对溶解态Hg产生了强烈的吸附作用.之后随扰动时间的延长和悬浮颗粒含量的增加,Hg的lgKd值降低,由硫化物氧化释放的Hg被新近生成的铁锰水合氧化物等胶体物质结合.在较强动力条件下,随扰动时间延长,部分粗颗粒会发生沉降,"细颗粒浓缩效应"使上覆水中HgP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68.
MnOx/α-Al2O3催化氧化燃煤烟气中Hg0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模拟烟气中研究了MnOx/α-Al2O3催化剂对烟气零价汞(Hg0)的催化氧化效果,以及反应条件对Hg0氧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00℃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大,模拟烟气含有20mL/m2 HCI时Hg0的氧化率达到91%.在8000~32000h-1空速范围内,Hg0氧化率保持在90%以上;空速提高到96000h-1时,氧化率开始下降,并与空速成反比.烟气中的SO2与HCI竞争催化剂上的活性位,对催化氧化反应有一定抑制,500mL/m3 SO2使零价汞的氧化率下降约20%.此外,还对MnOx催化氧化零价汞的反应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9.
三峡中坝遗址剖面中汞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三峡中坝遗址是我国目前仅有、世界上也罕见的"通史式"遗址。它不仅蕴藏着大量的文化内涵,而且包含着极其丰富的自然环境演变信息。我们对遗址剖面地层中汞的含量和垂直分布变化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发现该剖面地层中汞含量高,这与遗址沉积物中硫含量高、复杂的区域地质构造条件以及频繁的人类活动有关。同时发现,汞含量在地层中呈垂直波动变化,这反映了该地区人类生产活动、气候条件、植被状况和剖面沉积物粒度大小等的影响,即与该地区人类活动以及自然环境演变有相当关系。遗址剖面中汞的含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该地区人类活动的进程和自然环境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0.
To examine the photostability of the herbicide chlorimuron‐ethyl (ethyl‐2‐[[[[(4‐methoxy‐6‐chloro‐pyrimidin‐2‐yl)amino]carbonyl]amino]sulfonyl]benzoate) in the field, model experiment with organic solvent was performed. Photolysis of chlorimuron‐ethyl in methanol solution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seven major and five minor photoproducts,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Major photoproducts reported were formed by the cleavage of sulfonylurea bridge, contraction of sulfonylurea bridge, methylation of urea nitrogen and cyclisation, whereas minor products by dechlorin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