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3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对不同类型堆肥的响应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不同类型堆肥施用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影响,以空白土壤为对照,采用紫外、荧光光谱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对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牛粪堆肥、餐厨垃圾堆肥和污泥堆肥土壤中DOM进行分析,探究DOM结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3种堆肥施用后土壤中AN、NH4+-N、DOC和SOM含量均显著提高,SOM和DOC含量随堆肥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牛粪和餐厨垃圾堆肥更有利于土壤中AN、NO3--N和DOC含量的提高,而施用污泥堆肥土壤中NH4+-N和SOM含量更高.堆肥施用后DOM结构特性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共轭苯环结构、疏水性组分、醌基和显色组分含量显著提高,不饱和有机分子π→π*的跃迁更为活跃,DOM分子量增大,腐殖化程度增强.堆肥低剂量添加(5%)时,餐厨垃圾堆肥更有利于DOM的芳构化和腐殖化;堆肥较高剂量添加(10%和20%)时,牛粪堆肥更能驱动DOM结构变化;污泥堆肥对DOM结构影响最弱.堆肥施用后土壤DOM荧光组分相对含量发生改变,小分子类腐殖质相对含量增加,类蛋白相对含量降低.二维相关光谱表明,施用牛粪和餐厨垃圾堆肥土壤中DOM荧光组分变化顺序为:类蛋白 > 大分子类富里酸 > 小分子类腐殖质;而施用污泥堆肥土壤中表现为:大分子类富里酸 > 类蛋白 > 小分子类腐殖质.DOM结构变化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影响程度表现为:堆肥种类 > 添加比例 > 理化因子 > 培养时间.DOC和AN含量的增加是引起DOM腐殖化程度增强和类蛋白相对含量降低的重要因素,小分子类腐殖质相对含量与NO3--N含量显著正相关,DOM中大分子类富里酸相对含量因外源SOM的输入而增加.  相似文献   
32.
李建辉  张莹莹  黄魁  夏慧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12):5375-5382
为判定蚯蚓粪作为微生物肥料的潜力,本研究采用宏基因组学的方法,对污泥、牛粪与蔬菜蚯蚓粪样品抽提的DNA进行测序,并将结果进行物种注释及功能注释,以揭示不同蚯蚓粪中功能性微生物的种群结构.结果表明:污泥、牛粪和蔬菜蚯蚓粪分别检测到117505、81182、81104条scaftigs.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疣微菌门与放线菌门为3种蚯蚓粪的优势菌门.氮磷代谢途径分析表明,蚯蚓粪中富含固氮菌(Rhizobium、Mesorhizobium、BradyrhizobiumAzospirillum)、硝化菌(Nitrosomonas、Nitrosospira、NitrosococcusNitrospira)和溶磷菌(FlavobacteriumPseudomonas、Arthrobacter、Streptomyces)等肥料功能菌.相比而言,蔬菜蚯蚓粪微生物肥料潜力较高.相对于蔬菜蚯蚓粪(371条Unigenes),污泥(2461条Unigenes)和牛粪(965条Unigenes)蚯蚓粪中存在较多的病原菌.而且,污泥、牛粪与蔬菜蚯蚓粪中耐药基因相对丰度高达0.93×10-3、0.32×10-3和0.32×10-3,主要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及四环素类耐药基因等.研究结果显示,蚯蚓粪中有益的功能菌群和有害微生物同时存在,其生物污染物的环境风险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3.
接种纤维素降解菌对牛粪堆肥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刘佳  李婉  许修宏  李洪涛 《环境科学》2011,32(10):3073-3081
以牛粪和稻草为堆肥原料,利用传统培养法和PCR-DGGE技术相结合对接种纤维素降解菌后堆肥的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接种菌堆肥与自然堆肥相比,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快于自然堆肥,接种菌在堆肥初期能够激发微生物增殖,快速启动堆肥发酵,缩短堆肥进程.接种菌堆肥比自然堆肥的DGGE凝胶图谱条带的差异性大,接种...  相似文献   
34.
农村垃圾蚯蚓堆肥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传统堆肥与蚯蚓堆肥处理相结合,对蚯蚓处理牛粪、玉米秸秆和废弃菜叶等农村垃圾进行了研究,检测处理过程中物料性质的变化和有效磷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接种蚯蚓时,物料的初始C/N在30~35之间,氨氮浓度在500 mg/kg以下,经蚯蚓处理后,物料的有机质和C/N下降较快,氨氮浓度下降至200 mg/kg左右,总磷含量和有效磷含量显著上升。通风堆肥和翻堆堆肥预处理后,经过蚯蚓堆肥,有效磷分别增加59.09%和53.54%。翻堆堆肥是更适合农村垃圾蚯蚓处理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5.
水稻秸秆厌氧发酵制氢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秸秆为研究原料,用牛粪为接种物,采用稀硫酸预处理方法来提高秸秆纤维素的降解率,从而提高其发酵产氢的能力,并且进一步考察了发酵初始pH、发酵温度、牛粪与秸秆的质量比和底物浓度四个条件对发酵产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接种100g/L牛粪的条件下,以1.8%的硫酸加热30min预处理秸秆产氢效果最佳,为19.64mL/gTS,是未经过预处理的秸秆产氢量(0.1mL/gTS)的196倍,粗纤维含量由未处理前的36.7%下降到酸处理后的31.5%。在pH8.0、温度为37℃、牛粪与秸秆质量比为2.5∶1、底物浓度为50g/L时的产氢效果最好,累计产氢量为29.14mL/gTS,此时生物气中没有检测到甲烷气体,氢气浓度达到63.88%。  相似文献   
36.
分层填料地下渗滤系统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造成的地表水以及地下水污染问题,本研究采用2种混合填料(5%粉煤灰+95%土壤和5%腐熟干牛粪+95%土壤)分层装填的3种不同结构的地下渗滤系统进行农村分散生活污水处理。结果表明,系统对污水中各主要污染因子都有较好的去除作用,且能承受一定的污染负荷波动;除总氮外,系统出水各项指标最低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出水外排不会造成地表水污染;添加腐熟牛粪大大提高了系统总氮、硝氮的去除效率,出水稳定后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在应用过程中,建议选择2种填料填充高度各半的填充模式,以便各项指标均能达到最优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7.
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牛粪和植物种类对石灰性土壤中铁肥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施用改变了土壤中铁(含外源铁)的有效性及其在各形态铁间的分配。从长期的观点来看,牛粪施用能提高土壤铁的有效性,有利于土壤铁有效供给的维持。与花生相比,油莱对土壤铁具有更高的利用和活化能力,种植油菜后,土壤交换态铁被耗竭,而有效铁、氧化锰结合态铁和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铁的含量明显提高。有机肥的合理施用和铁效率差异性植物间的轮作或间作是增加、维系土壤铁有效性的重要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38.
Various kind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derived from the intestinal tract of animals exist in compost material like cow dung.In order to sterilize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completely in compost material,the cow dung was put into a heat treatment machine in pilot plan, and harmless condition in short time was examined.The results indicated,pathogenic indicator bacteria such as coliform bacteria, fecal coliform,Escherichia coli and salmonella were all 10~6 cfu/g dw at the beginning,died rapidly when cow dung temperature rose to above 50℃,and not detected at 54-68℃for 6-24 h heat treatment.Coliform bacteria and salmonella in heated cow dung were not detected by re-growth culture and enrichment culture examination.Moreover,it was hardly influenced on the fermentation ability of composting microbe,organic decomposition bacteria.During heat treatment,the mesophile decreased rapidly and the thermophile stabilized or increased,and the most of composting microbe were bacillus in cow dung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e,this indicated that bacillus was dominator and composting microbe in compost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39.
为处理污泥热解液并利用其中所含的能量,研究了250~550℃温度下产生的污泥热解液单独厌氧发酵和与牛粪混合厌氧消化的特性.首先研究250~550℃热解液单独厌氧发酵的情况,发现各温度下热解液可发酵、且350℃下热解液产气性能相对较好;但是总体上产气量很少.其次以250℃下的热解液为例,研究与牛粪在高温[(55±1)℃]下混合厌氧发酵时不同质量比(5/80,10/80,15/80;g/g)的影响,发现热解液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牛粪的厌氧发酵,且热解液的量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第三步选择最低的热解液添加量比5/80,研究热解温度(250~550℃)对混合物厌氧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350℃下的热解液与牛粪混合厌氧发酵累计产气量最高,达116.42mL/g VS,高于纯牛粪对照组的110.36mL/g VS;其他依次是550℃组、450℃组和250℃组.另外,550℃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初始值最高,为1528mg/L,发酵后降低至254mg/L,为最大降幅,证明污泥热解液中的有机物得到有效降解.因此,适当热解温度下的污泥热解液可以适量与牛粪进行混合厌氧发酵,为污泥热解液处理和能源化提供新出路.  相似文献   
40.
在实验室模拟青海和西藏2种牛粪在民用炉具中的燃烧过程,采用稀释通道系统与质子转移飞行时间质谱(PTR-TOF-MS)在线分析牛粪燃烧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通过电子秤实时记录燃料质量的动态变化,获得牛粪燃烧排放VOCs浓度的时间序列与实时排放因子.结果表明,70g牛粪一次燃烧过程持续1100~1500s.牛粪燃烧排放VOCs浓度的时间变化趋势总体上呈单峰分布;西藏牛粪在燃烧450s左右VOCs浓度达到峰值7.92×10-6;青海牛粪在燃烧400s左右VOCs浓度达到峰值6.01×10-6.牛粪燃烧VOCs实时排放因子变化范围为40.74~156.88mg/g,趋势不同于VOCs浓度变化,随燃烧过程进行排放因子呈上升趋势.牛粪燃烧至3~4min左右,VOCs排放因子最低.甲醇、甲醛和乙醛3种VOCs排放因子占比最大,其中西藏牛粪燃烧3种VOCs排放占比分别为24.0%±1.9%、11.9%±1.8%和27.4%±1.4%,青海牛粪为22.0%±1.1%、13.3%±2.9%和17.7%±4.6%.本研究首次给出了牛粪燃烧VOCs实时排放因子,可为高时间分辨率排放清单建立和青藏高原地区室内空气污染的健康效应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