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300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550篇
基础理论   13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4篇
评价与监测   67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use of Scots pine bark to identifynitrogen sources in eastern Germany, as well as background areas in Russia and Bulgaria, by using natural isotope ratios of total nitrogen (Nt) and individual N compoundssuch as ammonium (NH4 +), nitrate (NO3 -)and amid nitrogen (amide-N). The samples collected were analysed using an elemental analyser in connection with a gas isotope mass spectrometer (EA-IRMS). Natural 15N abundances in pine bark from impact areas suggest that the ammonium accumula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bark is releasedfrom livestock management. Bark of Scots pines growing near agricultural land had highly depleted 15Nt values (between –8 and –12), while bark from background areas (unpolluted areas) displayed slightly negative 15Nt values (mean 15Nt = –3.8). It is assumed that part of the N adsorbed on the bark surface is mainly derived from ammonia(mean 15Nt = –40.3) escaping from livestock housing and during the application of manure. This assumption is confirmed by experiments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in which manure samples were spread on soil. In addition,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15Nt abundances in pine bark from various locations in eastern Germany as wellas pine stands in Nature Park Dübener Heat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开展对我国沙暴传输规律的研究,了解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沙尘矿物特征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内蒙腾格里沙漠区,贺兰山及银川等处的沙尘样品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进行矿物分析鉴定,并用原子吸收法作了特征元素的分析对比,根据矿物的X射线粉末衍射结果,结合元素分析,对沙漠源区及其以东地区沙尘矿物特征作了比较,判析了两个源区的矿物组成,讨论了它们的传输过程。  相似文献   
13.
张毅 《地球与环境》2005,33(Z1):274-278
结合在建工程清水河大花水电站实例,本文对黔中地区二级阶地堆积物边坡成因、堆积物物质成份、结构与其物理力学特性作了分析、总结,初步探讨了贵州省二级阶地堆积物边坡稳定性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望能给正在进行工程建设的同行以一定的参考,并对工程建设区的二级地堆积物边坡稳定性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凡口铅锌矿床是发育于碳酸盐岩建造中的海底热泉喷溢沉积矿床,以“一大二富三集中”的特点和典型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吸引着中外矿床地质工作者。常量元素和矿化元素的分布、矿物包裹体特征、稀土元素组成和硫同位素组成反映出该矿床与外生作用有关。铅同位素组成具有壳源和下地壳来源铅的特征,矿物包裹体水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溶液可能与深层建造水有关,后期与大气降水有关。矿区主要矿层经历海底热泉喷溢沉积-成岩的演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一个通过土壤有效水分含量来确定土地等级和土地生产力的方法。这个方法采用倍增参量形式来确定土壤有效水分。其变量包括潜水位、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坡度和盐分。此项研究证明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土地初级生产力与实测值比较一致。因此,我们可以在类似环境下用这种方法估测土地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探讨元素不活动组分的原理出发 ,利用Gresens(196 7)质量平衡方程及Brimhall等 (1987)提出的元素不活动组分ΔX -fv 图解 ,对复杂热液成矿体系的元素不活动组分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了复杂体系内部各个子体系间元素不活动组分及体积变化上的差异。并结合实际 ,对库布苏金矿中矿带元素不活动组分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一些矿床地质现象的形成及成矿物质来源从元素地球化学角度进行了解释和判断。  相似文献   
17.
光化学反应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本文概述了有机合成和环境化学中光化学反应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滩间山金矿床产于中元古界蓟县系万洞沟群碳质糜棱片岩和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中。该金矿床天在热水沉积、区域变质和热变质预富集的基础上,与区域绿片岩相脆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的退化演化同步,经历了脆韧性、韧脆性和脆性剪切变形成矿阶段的演化,井遭受华力西晚期侵入岩浆活动的叠加改造而形成的。矿区地层、侵入岩、矿石及黄铁矿的铅同位素组成表现出良好的亲缘关系,较清楚地反映了地层和侵入岩浆活动对成矿物质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3年12月-2005年5月对大亚湾纬度22.563°以北海域进行的7个航次海域生态环境监测资料,对大亚湾水螅水母类的种类组成及优势种、数量分布、区系特征等作了探讨,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大亚湾共出现水螅水母类40种,其中大洋性种有6种,其总N/O值为5.67,表明本海区水螅水母类的近岸性较强;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 tetraphylla)是第一优势种,占水螅水母丰度的27.59%;大亚湾海域水螅水母类,其动物地理区划属印度-西太平洋区印-马亚区。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四方山、达尔滨湖自然保护区植被生态条件、植被类型、植物类群组成、生活型组成、水分生态类型及区系地理成分等调查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