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281篇
安全科学   290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94篇
综合类   488篇
基础理论   401篇
污染及防治   113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7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91.
ABSTRACT: Bacterial populations in a fast flowing stream receiving chemical wastes and in a slower flowing pond receiving a thermal addition 3–5°C above ambient temperature were compared with populations in a nonpolluted converging stream and an adjacent unheated pond. Parameters measured were total aerobic heterotrophic bacteria, bacterial diversity, percent chromagens of the total bacterial populations, and water temperature. Analyses of monthly samples plated on dilute Standard Plate Count Agar indicated that chemical additives to the waste stream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percent of chromagenic bacteria, and that thermal stress significantly altered total counts and bacterial diversity in the flowing pond. The effects of potential pollutants on these aquatic systems were assessed and are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results obtained over a 16-month period.  相似文献   
992.
The challenge‐hindrance model of stress proposes that stressor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distinct groups: those that challenge employees and those that hinder employees. This critical review seeks to explain the history of the model and its basic tenets, while succinctly summarizing the findings of existing studies based on the model. A thorough search of the stress literature uncovered 32 studies that specificall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llenge and hindrance stressors and important personal/organizational variables. Results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specifically by describing past meta‐analyses on the model, looking at the overall pattern of results from primary studies, and meta‐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s presented in those papers. This synthesis suggests that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differential relationships of challenge and hindrance stressors with organizational variables (e.g., performance and engagement), the relationships to other key variables, such as 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s, psychological strains, and physical health, are consistently negative for both challenge and hindrance stressors. Thus, we propose that stress research move away from the current challenge‐hindrance model in favor of other established models and/or a more appraisal‐bas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993.
选取海石湾煤矿特厚煤层6124工作面为研究对象,为了确定上保护层开采对下部特厚煤层6124工作面的影响,运用FLAC3D软件对上保护层开采后被保护层应力和位移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被保护层被保护区域位移沿垂直方向呈“拱形”分布,被保护层最大位移变化量为354 mm,变化范围在160~354 mm之间;被保护层被保护区域的应力变化呈“V”形分布,被保护层最大拉应力变化量为0.489 MPa,变化范围在0.314~0.489 MPa之间,最大压应力变化量为31.3 MPa,变化范围在25.8~31.3 MPa之间;实施上保护层开采后,煤层瓦斯抽采率提高了39.5%,残余瓦斯含量降到7.16 m3/t,残余瓦斯压力降到0.58 MPa,该参数的确定为海石湾煤矿特厚高瓦斯煤层的合理开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4.
地铁在运营中存在诸多风险,特别是外爆炸带来的危害尤为突出。为避免由此产生的风险,需对地铁隧道在外部侧爆炸瞬时强荷载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损伤效应进行研究,进而对隧道衬砌结构的损伤程度作出判断。以西安地铁6号线工程为依托,利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外爆炸荷载作用下应力波的传播规律;选取地面侧爆角度和隧道埋置深度2个因素建立分析工况,研究了外爆炸荷载下隧道衬砌结构的受力状态规律,隧道埋深15,18 m相较埋深12 m衰减了20,125个微应变;同时直观地对隧道衬砌结构的损伤程度进行分析。开展该项研究为地铁隧道结构抗爆防护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率。  相似文献   
995.
以顾桥煤矿坚硬顶板综采工作面工程地质条件为背景,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手段,分析了开采速度对工作面覆岩运动、围岩破坏、应力分布和液压支架承载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个周期来压内工作面落煤引起的岩梁刚性回转下沉量是一定的,工作面作业循环时间引起的岩梁蠕变下沉量与岩梁刚性回转下沉量呈正比,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仅减少围岩体蠕变引起的岩梁下沉部分。工作面开采速度增加,覆岩塑性区发育范围减小,煤壁应力集中位置变浅、应力集中系数变小。工作面快速推进时,液压支架承载多为2次増阻和3次増阻,支架工作阻力较小;缓慢推进时,液压支架承载多为1次急增阻,载荷近似呈线性增长,支架工作阻力较大。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不同围压条件下煤岩的损伤变形,利用RTX-1000岩石三轴仪和Micro-Ⅱ声发射成像采集仪对煤样进行不同围压下的三轴压缩声发射定位试验,对加载过程中的应力应变、AE计数等特征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构建基于AE计数的损伤模型,研究三轴压缩下煤岩损伤变形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应变率恒定的条件下,围压越高,煤样的峰值强度越大,分别为18.04,29.92,32.29,45.94 MPa;围压越高,弹性阶段的AE计数相对减少;煤样发生剪胀扩容变形;基于AE计数构建损伤模型,分析对比损伤应变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得到较高的拟合度,且损伤临界值和损伤量随围压的升高呈现减小的趋势;分析理论模型中的速率增长因子,得到试验与理论损伤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997.
为保证同忻煤矿安全、高效开采,采用应力解除法对大同矿区同忻井田3-5#煤层的地应力场进行了测量,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分析了在该类型应力场中不同巷道布置方向与巷道围岩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测得同忻井田最大主应力为20.42 MPa,方位角为245.18°,确定了同忻井田地应力场属于σHv型。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有利于回采巷道稳定性的布置方向为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成30°,并采用巷道顶板离层监测仪对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98.
为明晰植物渗透调节在抗酸性机制中的作用,考察了模拟酸雨对抗酸性作物水稻(Oryza sativa)和酸敏感性作物大豆(Glycine max)幼苗株高、叶片含水量、渗透势、脯氨酸含量和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p H=2.5~5.0)喷施5 d后,水稻和大豆幼苗的耐受阈值为p H=4.0和5.0;恢复5 d后,p H=2.5组水稻和p H=3.0组大豆含水量和株高仍未恢复到对照水平。动态测定结果显示,酸雨(p H=4.5和3.0)胁迫初期(第3 d),水稻脯氨酸含量应激升高,调控渗透势下降;随胁迫时间延长(第5 d),脯氨酸含量升高不足以维持稳定的渗透势,质膜H+-ATPase活性升高,调控胞内外渗透平衡。研究表明,酸雨胁迫下水稻脯氨酸和质膜H+-ATPase的渗透调节能力强于大豆,这是水稻抗酸性强于大豆的内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9.
采用紫外光致水合电子这一新型技术降解水中的痕量NDMA,初步研究了紫外光致水合电子对NDMA的降解效能,重点考察了NDMA的一级分解产物DMA、亚硝酸盐及硝酸盐进一步的降解情况,并与紫外直接光解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紫外直接光解相比,紫外光致水合电子不仅能加快NDMA本身的降解速率,还能有效地促使NDMA的分解产物进一步降解,从而达到控制NDMA的再生、降低水的化学风险的目的。这项研究对于彻底消除水中的二甲基亚硝胺污染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季节性河流的周期丰水与枯水作用对下穿该河床的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以某区间隧道下穿浑河河床为工程背景,研究并预测了2012年4月到2022年4月的丰水与枯水周期变化过程中,水体重力作用对隧道管片应力应变的累积影响。利用基于三维显式有限差分法的计算工具Flac-3D,对上述周期变化过程进行了建模,并对隧道结构受到的应力应变影响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隧道的长期沉降停止于2014年4月,隧道竖直方向受力稳定于2013年4月。稳定后,隧道沉降量对周期性丰枯作用的响应程度与监测点到河床中心位置的距离成正比,分别为0、1.3%、1.8%;周期性丰枯作用对所有监测点附近区域的竖直受力影响都很大,约为2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