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04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香溪河库湾氮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解决香溪河库湾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需探明库湾水体氮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对香溪河与水库干流交界处至香溪河库湾尾部共12个采样点进行连续监测,分析香溪河库湾氮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氮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空间上,回水末端处TN和NO3--N浓度低,河口处浓度高,随着与回水末端距离的增加,浓度逐渐升高。在时间上,香溪河库湾TN和NO3--N浓度的变异系数随着与河口距离的增加总体上逐渐增大,研究时间内的变化程度逐渐变大;且香溪河库湾TN和NO3--N浓度在三峡水库不同运行阶段的时间变化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12.
接地保护与接零保护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存标准或规范仍在推荐使用接零保护(TN系统),这是一种人为增大故障电流、以过流保护装置(过流保护断路器或熔断器)对漏电进行防护的方法.在漏电保护器RCD广泛应用的今天,完成漏电防护的首要装置是RCD,而不再是过流保护装置.通过基于RCD的漏电防护水平评价和对本质安全性的综合比较, 得出的结论是接地保护(TT系统)比接零保护(TN系统)更安全.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水文情势受流域来水及长江共同影响,近10年流域、长江和鄱阳湖间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了新的水文节律调整,进一步使得湖区水质环境发生变化.对近10年序列(2003—2012年)和1956—2002年序列的多年平均的日水文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了鄱阳湖的流域入流、湖口出流及湖区水位的年内变化过程;近10年鄱阳湖最高水位降低,湖相时间变短,河相时间增长;通过构建鄱阳湖的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并采用实测2010年湖区水动力及水质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流域、江湖水文情势变化条件下,湖区的水动力和水质发生的变化.模拟结果显示,由于4—6月间湖区丰水期滞后13 d,8—10月间枯水期提前21 d,导致TN浓度在两个时间段内分别上升10.6%和12.4%,TP浓度在两期间内分别升高11.7%和13.6%.在8—10月期间,湖区水位下降速率增加,南部与西部的碟型湖提前与主湖区分离,形成相对静水的水塘,加剧了碟型湖的富营养化风险.  相似文献   
14.
淀山湖沉水植物死亡分解过程中营养物质的释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定了上海淀山湖5种常见沉水植物的营养成分含量及其死亡后在好氧(DO>3.5 mg/L)或低氧(DO<3.5 mg/L)状态下分解释放TN、TP和有机物(以高锰酸盐指数计,下同)等营养物质的动态过程,并对营养物质释放强度与营养成分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5种沉水植物中,金鱼藻的TN和TP含量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4.07±0.22)%和(0.99±0.09)%;好氧状态下TN和有机物的释放强度大于低氧状态,两种状态下TP的释放强度没有显著差异;TP的释放比TN快,一般需10 d左右,而TN和有机物的释放分别需要29 d和20 d左右;在好氧状态下,NO-2-N、NO-3-N和可溶性总磷酸盐的平均释放强度与植物T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NH 4-N的平均释放强度与植物T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低氧状态下,NO-2-N的平均释放强度与植物TN含量、NO-3-N的平均释放强度与植物TP含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机物的平均释放强度与植物T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5.
人工生物浮床技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研究现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综合介绍了人工生物浮床技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研究现状.其构建方式包括泡沫板栽培、人工蛭石袋栽培等;栽培植物多达八十余种;对TN、TP、COD、SS以及重金属等都取得了良好的去除效果;但对人工生物浮床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机理研究尚不够深入.文章认为人工生物浮床的良好综合效益使之可能成为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星湖沉积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肇庆星湖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沉积物的各种特性。研究表明:(1)星湖沉积物的矿相(晶体物)主要为石英、伊利石、长石、绿泥石等;(2)沉积物中的TP、TN含量,基本随湖水交换和季节变化而变化,与交换量有着简单反比关系,其TP的含量在0.03%~0.06%之间,TN在0.19%~0.28%之间,内负荷较为严重;(3)沉积物的沉降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4)沉积物营养物的释放受环境因子影响,其中溶解氧对N、P的释放都有较大的影响,温度对P的影响较N多一些,而保持水体中性,则有利于水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以海南新村湾海草床优势种之一的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7月、10月和2006年1月,分3个季度对网箱养殖区、中间过渡区和对照区海菖蒲不同组织的TN、TP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其对营养负荷的响应。结果表明:(1)新村湾海水和沉积物间隙水DIN含量,呈现出网箱养殖区中间过渡区对照区的显著趋势。(2)海菖蒲根、茎和叶在3个季度中的TN含量范围分别为:0.576%~1.544%、0.803%~2.480%和1.796%~3.200%;TP含量分别为:0.053%~0.175%、0.073%~0.197%和0.183%~0.413%。(3)海菖蒲不同组织TN、TP含量,均显示叶茎根的显著趋势;海菖蒲不同组织TN含量呈现秋、冬季夏季的趋势,TP含量随季节变化趋势各有不同。(4)海菖蒲根和叶的TN含量,有由网箱养殖区向对照区递减的趋势,与其所在样区海水和沉积物间隙水DI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海菖蒲TP含量,普遍显示出网箱养殖区比中间过渡区和对照区显著大的趋势,但与海水和间隙水PO4-P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关系。(5)N/P计算结果表明,新村湾海菖蒲的生长主要受N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采用物化处理方法对垃圾渗虑液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垃圾渗虑液,经过1小时化学悬浮床处理后,CODcr的浓度从7452mg/L降低到67mg/L,去除率达到99%;TN的浓度从1055mg/L降低到637mg/L,去除率达到40%;Tp的浓度从13.2mg/L降低到未检出,去除率达到100%;色度从2048度降低到1度;除TN以外,CODcr、TP、色度均可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草海沉积物营养元素分布特征与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贵州草海这一典型高原湖泊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在代表性湖区共布设17个采样点,采集了表层沉积物和沉积物柱芯,对沉积物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草海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分布主要受外源输入和湖泊初级生产控制:表层沉积物TOC、T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32.98mg/g和25.21mg/g,远高于国内其他湖泊,且呈现湖心高、近岸区低的分布特征,由于氮较高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草海沉积物TN明显受湖泊水生植物生长控制,主要以有机质形式赋存于沉积物中;表层沉积物TP含量平均值为1.03mg/g,其空间分布特征显著不同于TOC、TN,在湖心、东南湖区和出水口其含量较低,主要受外源输入控制,且主要以沉淀、吸附等无机形态赋存于沉积物中。草海沉积物柱芯中TOC、TN、TP含量总体上呈现随深度增加先迅速降低而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但不同湖区其含量差异较大,反映了人为干扰强度和沉积环境的差异。草海流域外源污染物输入和沉积物较高的营养盐内负荷是其水体富营养化面临的主要威胁,一方面应采取有效手段消减外源污染物输入,另一方面应通过合理的生态修复措施控制内源营养盐释放。草海繁茂的沉水植物增强了水体自净功能,优化草海水生植物种群结构、恢复草型健康湖泊生态系统对保护草海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物膜法处理地表水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目前中国地表水的污染概况,指出地表水污染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修复受污染地表水的主要方法为生物法,论述了生物技术中的生物膜法处理地表水的原理,总结并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及其优缺点,并列举了相关应用实例,最后根据国外河道整治的发展历程,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因生物膜-生态联合治理技术综合了生态系统方法及生物净化技术的优点,认为生物膜-生态联合治理技术将是今后地表水处理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