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04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太河水库主要污染物总氮为控制指标,选用适合于水域水环境特征的水质模型,对水域纳污能力、现状纳污量以及纳污削减量分别作计算.按照研究水域的功能区划和污染源分布与削减状况,分析并确定重点治理污染源,制定总量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82.
有机物浓度对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间歇试验和连续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浓度对厌氧氨氧化活性及脱氮性能的影响。间歇试验结果表明:自养条件下厌氧氨氧化菌的最大比反应速率为0.189 kg NH+4-N/(kg VSS·d);当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为80 mg/L时,有机物的添加降低了厌氧氨氧化速率,当有机物浓度超过70 mg/L时,厌氧氨氧化菌的最大比反应速率降低到0.05 kg NH+4-N/(kg VSS·d)以下,是反硝化菌与厌氧氨氧化菌竞争亚硝酸盐产生了可逆抑制的结果。连续试验结果表明,高氮低碳源有机环境下厌氧氨氧化能稳定运行,并且比自养系统中总氮的去除率有所提高,当COD值为50 mg/L时,总氮去除率最大,平均值达96.59%,是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共同脱氮的结果;当有机物浓度过高时,ANAMMOX对TN去除贡献率持续降低,反硝化不断得到强化,厌氧氨氧化运行不稳定。  相似文献   
83.
水质基准是制定水质标准的重要依据,以淀山湖为例,基于淀山湖25 a来的监测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在难于找到参照水体情况下水质基准的制定方法。根据淀山湖氮、磷变化趋势,并结合湖泊生态系统特征,初步可将1985~1996年淀山湖水质状态作为淀山湖富营养化控制的氮、磷基准制定参照状态。在参照状态的基础上,结合频率分布法,提出了淀山湖氮、磷的推荐基准值。建议TP的基准值为0080 mg/L。由于TN季节变化明显,TN基准值分为冬春季节与夏秋季节两个时期,建议TN冬春季节基准值为213 mg/L,夏秋季节基准值为077 mg/L。与太湖TP、TN推荐基准值相比,淀山湖推荐基准值高于太湖,综合考虑两个湖泊特征与营养物响应特征,该基准值仍然具有对淀山湖富营养化控制标准的制定具有科学性与指导性  相似文献   
84.
梁滩河沉积物中氮磷垂直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梁滩河为研究对象,从上游到下游布置了15个采样点,研究了这些采样点的氮、磷浓度,并以其中几个采样点为主要对象,着重研究了氮、磷在不同深度的垂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梁滩河的上游左支氮、磷浓度已经较高,而上游右支受污染严重,特别是TN严重超标,说明长期受到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的污染。分析其垂直分布规律,TN、TP最高值大多出现在中间层,TP在底层的浓度总体要比表层高,而TN在底层的浓度总体要比表层低。梁滩河沉积物中氮、磷主要集中在中间层,中间层是营养物储存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85.
采用臭氧氧化污泥减量法对畜禽养殖废水SBR中的剩余污泥进行处理。当臭氧反应时间控制在30min时,污泥的溶解比例在30%左右(以MLSS计)。上清液中一定量的SCOD溶出可为生物处理单元提供充足的碳源,同时在上清液中,TN、TP及水相重金属浓度增加有限,臭氧氧化后的污泥液回流污水处理系统后造成的N、P处理负荷较小,重金属对污泥微生物的活性抑制风险较低。若继续延长臭氧的反应时间,上清液SCOD、TN、TP以及重金属cu、Pb的释放速率明显增加,同时上清液的C/N降低,臭氧化后的污泥液回流反而不利于生物单元的脱氮处理。综合考虑TN、TP及水相重金属浓度增加的危害性,臭氧反应时间应控制在30min,臭氧实际投加量应为123.1mg O3/gSS。  相似文献   
86.
以华北某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为试材,采用GB11894—89和TOC+TN仪两种方法进行总氮测试比较。分析结果表明:TOC+TN仪法测定总氮简便、快速、准确、环保。  相似文献   
87.
采用国标《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HJ 636-2012)测定水中总氮( TN),虽然实验步骤简单,但影响因素较多,需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本文针对含量在方法检出限0.05 mg/L附近的微量总氮水样,从实验用水、器皿的处置、试剂的配制与存放、消解样品的制作与冷却时间等方面考察了总氮空白值的控制、校准曲线的选取等影响因素,优化了实验条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8.
为研究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对水库水质中总磷、总氮的影响,以铁岭市入柴河水库的柴河流域集雨面积内的降雨径流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雨季汛期的三个时期(雨前、雨时及雨后)对柴河流域下游入库前的柴河堡断面采集水样进行分析,以期为铁岭市柴河水库的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
通过对成都市府河黄龙溪段进行为期1年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府河水体中的TN、NO3--N、NH4+-N、TP和PO4+-P的变化受降雨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府河水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各指标波动范围较大:虽然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浊度高,但是仍有部分沉水植物存在.府河的主要污染源是城镇生活污水和沿途污水地表径流,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90.
黑龙江省江川农场实施旱田改水田后,粮食产量持续上升,同时也暴露了以总氮和总磷为主的非点源污染问题。农田氮磷流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雨径流(排水)过程、土壤侵蚀和泥沙输移过程、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文章基于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降雨径流模型(SCS),结合调查资料,分别估算2013年江川农场水田和旱田的总氮和总磷的年输出负荷,从而得出旱改水对水环境的影响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