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5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1663篇
安全科学   172篇
废物处理   94篇
环保管理   208篇
综合类   2460篇
基础理论   314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725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71.
水解酸化-A~2O污泥减量工艺的运行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处理单元采用水解酸化、多级串联接触曝气、连续流的除磷脱氮A2/O工艺,并辅以外排厌氧富磷污水侧流除磷,开发了一个新型的具有强化除磷脱氮功能的污泥减量HA-A/A-MCO工艺。用该工艺处理校园生活污水发现,在SRT60 d、进水COD 316~407 mg/L、NH4+-N30~40 mg/L、TN35~53 mg/L、TP 8~12 mg/L的条件下,出水COD≤18 mg/L、NH4+-N≤2.1 mg/L、TN≤10.3 mg/L、TP≤0.44 mg/L。研究还发现,水解酸化池处理产生的VFA能有效促进生物除磷脱氮,导致厌氧释磷量达57 mg/L,进入化学除磷池的侧流液量仅相当于进水量的13%;系统最主要的脱氮形式是SND和缺氧反硝化,SND脱氮占脱氮总量的50%,缺氧反硝化占26%;HA-A/A-MCO系统有效实现了生物相分离,并利用生物捕食作用获得较低的污泥产率,0.1 g MLSS/g COD。  相似文献   
972.
采取固定床连续式水处理方式,实验研究了在固体催化剂作用下微量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地下煤气化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当处理COD为300 mg,/L左右的该类型废水时,加入微量臭氧,水处理装置COD去除率提高了45%,平均1 mg的臭氧处理了2.4 mg有机物;当废水COD为200 mg/L左右,进水速度为1 L/h时,最佳臭氧投加量为每升废水20 mg左右的臭氧,此时气水比为15:1左右;同时实验发现,不同COD的废水色度均可以被有效去除.通过与其他类似的实验研究比较发现,微量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具有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973.
To conduct the micro-environment study of flocs in an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EBPR) process, a phosphate ion-selective microelectrode was developed. The cobalt-based microelectrodes have tip diameters of 5-20 μm and respond to all the three forms of phosphate ions, namely, H2PO4, HPO42−, and PO43−. The calibration curve at pH 7.5 had a slope of 31.5 mV per decade change of concentration and a R2 value of 0.99.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microelectrode, such as response time, interferences from pH, ion strength, DO and other anions were also evaluated.  相似文献   
974.
Using a dry dust removal system used for aluminium dust collection presents a dust explosion risk, whereas a wet dust removal system presents a risk of hydrogen fire and explosion. Neither system can attain a sufficient level of safety for use at aluminium processing sites. In this paper, soybean isoflavone, a non-toxic and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flavonoid, was investigated to inhibit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aluminium dust and wat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aluminium particles before and after the reaction. Soybean isoflavone was found to inhibit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aluminium dust and water. At a soybean isoflavone solution concentration of 2.1 g L−1, a dense protective film resulting from chemical adsorption on the surfaces of the aluminium particles isolated the aluminium particles from water molecules. This film blocked the reaction pathway between the aluminium particles and water to suppress hydrogen generation. This fundamental study addresses the problems of hydrogen fires and explosions in wet dust removal systems for aluminium dust collection and provides a novel,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aluminium dust removal.  相似文献   
975.
在两点进水的条件下采用A2/O工艺处理化工园区废水厌氧水解出水,分析配水比对A2/O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在最优配水条件下,各类A2/O工艺处理废水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在厌氧段-缺氧段的配水比为30%~70%时,A2/O工艺的处理效果最好。在两点进水条件下的各类A2/O工艺中,倒置A2/O和改良A2/O比常规A2/O工艺具有更好的废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76.
高效聚磷菌的选育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鱼塘底部污泥中分离驯化得到一株高效聚磷菌株P5,采用厌氧/好氧(A/O)方式培养,在厌氧阶段3 h的最大释磷量为17 mg/L;在好氧条件下培养16 h后,P5对总磷(PO43--P)浓度为10~30 mg/L的模拟废水的除磷率均可保持在90%,COD的去除率达到82.1%。染色实验表明,P5是革兰氏阴性球杆菌,菌体内含有异染颗粒。  相似文献   
977.
介绍了电石炉的生产工艺和除尘系统的工艺特点,以及电石炉除尘系统设计前和实际工程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78.
燃煤电厂烟气中汞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溶解法、吸附法、化学法和鳌合法等4种燃煤电厂烟气脱汞技术。从机理上分析了烟气脱汞技术的工艺过程,对脱汞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工业化进程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79.
单质硫改性介孔炭对水溶液中汞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介孔炭CMK-3进行单质硫改性得到OMC-S,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该材料对水溶液中汞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单质硫改性可以在介孔炭上负载12.33%的硫,从而使得介孔炭对汞的吸附容量从185 mg/g提高到476 mg/g;OMC-S具有较广的适用pH值范围,在pH 3~11.5范围内其对汞的吸附去除率均达到92%以上;氯离子对OMC-S的吸附性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原因在于它能和汞离子络合形成一系列吸附性能较差的Hg-Cl络合物,而腐殖酸在所研究的范围内对OMC-S的吸附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80.
新型人工浮岛流场数值模拟与结构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期提出的新型人工浮岛是通过两种不同透水能力基质材料的填充在系统内部形成2个不同水流与溶解氧浓度区域,两区域的过流能力及两者之间水流交换量对系统脱氮除磷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为实现这一新型人工浮岛基质结构设计参数的优化,进一步提高净化能力,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结构条件下流场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发现,影响两区域水流交换量及其过流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基质材料的填充形状、填充深度及透水能力,其中“钟乳状”形态较“层状”填充形态人工浮岛具有更好的两区域间水流交换能力及过流能力,理论上具有更好的净化效果。根据模拟结果确定的设计参数构建小试试验系统进行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论吻合。可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人工浮岛内部水流状态进行模拟分析,能够为人工浮岛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