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9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85篇
基础理论   11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相关向量机(RVM)模型的分类性能与其核函数参数的选择有密切关系。本文分别利用人工蜂群算法(ABC)、粒子群算法(PSO)和遗传算法(GA)寻找相关向量机模型的最优参数,对几种方法的寻优性能进行了对比。采用基于二叉树结构的一对多扩展方法,对二分类相关向量机模型进行了扩展,建立了四分类模型。基于该分类模型对罐底腐蚀声发射信号进行识别,将声发射特征参数和频域参数作为模型的输入参数,获得了较好的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342.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属性识别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阐述了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属性识别法,介绍了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和属性权重的确定方法,并根据GB 3095—1996((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别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和属性识别法对武汉市大气环境监测结果进行了实例评价,结果表明,用属性识别法评价的结果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评价的结果更能反映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343.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湖泊水质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近年来提出的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已在环境质量评价中有所应用。现将该模型引用到湖泊水质富营养化评价中来 ,并用此模型对福州市山仔水库的水质进行评价 ,其评价结果与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 ,其结果令人满意。此模型为湖泊水质的富营养化评价提供一种简便实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44.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把近来提出的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引用到环境质量评价中,经实例分析,与模糊数学模型及综合指数法作了比较,表明属性识别理论模型评价环境质量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345.
对云龙湖水质进行了调查与评价.在云龙湖东湖、西湖区各设置3个采样点,监测水体中TN、TP、Imn、NH3-N、DO和SD指标;分别使用模糊识别法和湖泊综合营养指数对水体进行水质评价与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云龙湖水质级别为III类,其中TN、TP超标明显,水体呈现中度富营养化;不同功能区水质差异明显,东湖区水质优于西湖...  相似文献   
346.
Fragmentation of the boreal forest by linear features, including seismic lines, has destabilized predator–prey dynamics, resulting in the decline of woodland caribou (Rangifer tarandus caribou) populations. Restoration of human-altered habitat has therefore been identified as a critical management tool for achieving self-sustaining woodland caribou populations. However, only recently has testing of the response of caribou and other wildlife to restoration activities been conducted. Early work has centered around assessing changes in wildlife use of restored seismic lines. We evaluated whether restoration reduces the movement rates of predators and their associated prey, which is expected to decrease predator hunting efficiency and ultimately reduce caribou mortality. We developed a new method for using cameras to measure fine-scale movement by measuring speed as animals traveled between cameras in an array. We used our method to quantify speed of caribou, moose (Alces alces), bears (Ursus americanus), and wolves (Canis lupus) on treated (restored) and untreated seismic lines. Restoration treatments reduced travel speeds along seismic lines of wolves by 1.38 km/h, bears by 0.55 km/h, and caribou by 1.57 km/h, but did not reduce moose travel speeds. Reduced predator and caribou speeds on treated seismic lines are predicted to decrease encounter rates between predators and caribou and thus lower caribou kill rates. However, further work is needed to determine whether reduced movement rates result in reduced encounter rates with prey, and ultimately reduced caribou mortality.  相似文献   
347.
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模糊识别理论模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理论模型——模糊识别模型。提出了大气质量评价的指标综合权重矩阵概念及其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348.
建筑物火灾危险性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依据建筑物火灾危险性的影响因素,应用模糊识别理论及系统安全方法,建立了建筑物火灾危险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集值统计方法对各项指标权重进行了处理,将该理论应用到某购物商场火灾危险性评价中,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准确性,为建筑物防火设计以及安全管理提供了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