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6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886篇
安全科学   154篇
废物处理   119篇
环保管理   263篇
综合类   1519篇
基础理论   368篇
污染及防治   388篇
评价与监测   89篇
社会与环境   60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1.
便携式渗漏检测装置在填埋场防渗层完整性检测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基于双电极法的偶极子检测和基于电极栅格法的区块化检测装置,对重庆某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了防渗层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完整性检测.结果表明:偶极子在漏洞附近时,其周围电势分布会出现正负突变;区块化检测利用网格铺设电极和上位机软件解析可以精确定位漏洞位置.基于高压直流电法的便携式渗漏检测系统,在填埋场铺设防护层的条件下能够有效地检测到直径约1 cm的漏洞,并且能够对漏洞进行精确定位.对 2种不同电学方法的验证表明,电极栅格法比双电极法测量范围大、精度高.   相似文献   
912.
复合生物滤池处理H2S和NH3的研究:生物相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天然斜发沸石和木屑作为复合生物滤池(生物滴滤池+生物过滤池)的填料,研究了该工艺处理含H2S和NH3混合恶臭气体的生物相机理.结果表明:生物滴滤池中形成了由细菌、藻类及原生动物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而生物过滤池中真菌为优势微生物.生物滴滤池的下层优势菌种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和球形芽孢杆菌等细菌,中层主要为梨形四膜虫属和肾形虫属,上层主要为钟虫和舟形藻属;生物过滤池优势菌种主要是聚多曲霉菌种.据对复合生物滤池的生物相机理探讨推论,生物滴滤池去除H2S和NH3机理主要是生物链的分级捕食和沸石的吸附-生物再生机理;生物过滤池去除H2S和NH3机理主要是真菌降解.因此,通过控制生物滴滤池和生物过滤池处于不同的环境条件,可使复合生物滤池能高效地同时处理H2S和NH3组成的混合恶臭气体.   相似文献   
913.
卤代酚复合污染对鲤科金鱼的生化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卤代酚复合污染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毒性效应,探究较为可靠的检测方法,根据所选6种卤代酚化学结构的相似程度和48 h LC50值,将其分为3组二元混合物进行急性暴露实验, 毒性单位比为1∶1,每组分2个浓度级别观察金鱼生物学行为的变化,同时检测金鱼肝脏中3种抗氧化酶(SOD,CAT和GSH-Px)活性以及酶活性影响率的变化. 结果表明:3组卤代酚对金鱼肝脏中3种抗氧化酶的酶活性影响率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3种抗氧化酶中仅SOD在1/2LC50剂量暴露组中均表现为明显升高的酶活性激活率或酶活性抑制率,提示SOD较适合作为卤代酚低浓度复合水污染情况监测的生物化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1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污水处理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微生物检测和群落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总结,重点对应用较多的PCR技术、FLSH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生物处理系统中微生物检测和生态学研究,可以分析确定系统中功能微生物的数量,群体结构和活性,从而实现构建人工强化生态系统,提高废水生物处理效率的目的.分析认为,以DNA序列和相关的结构基因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种群分析方面得到了广泛和成功的应用,而且必将会对深入认识和优化污水生物处理过程,加快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以及强化处理工艺的过程控制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15.
生物过滤氧化反应器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钢铁厂焦化车间采用普通活性污泥工艺处理焦化废水 ,出水水质经常超标 ,且对冲击负荷适应力差的情况 ,使用生物过滤氧化反应器 (BIOFOR)工艺对废水进一步进行处理 ,运行结果表明 ,BIOFOR表现出良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对CODCr、NH3 N、SS、油类、酚、氰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都分别为 6 4 7%、79 8%、76 6 %、5 2 1%、95 4 %、6 1 4 % ,出水水质高于GB8978 1996第二类污染物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16.
曝气生物滤池的生物膜及其微生物种群特征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稳态运行时反应器内生物膜的形态特征、生物量和微生物的活性变化特征,分析了生物膜及微生物种群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的生物膜形态、颜色和厚度具有沿水流方向渐变的特点,而生物膜密度则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均匀,靠近载体表面部分空隙较大;生物量沿水流方向出现逐步递减的趋势,生物膜活性变化呈现明显的倒“V”型特点;微生物种群组成多样,食物链长且相互交叉,系统营养结构复杂,高端营养级微生物种群所占比例较高,底物利用范围大,沿水流方向可形成不同代谢类型微生物的优势群落.  相似文献   
917.
Some parameters, such as 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AOC), chloramine residual, water temperature, and water residence time, were measured in drinking water from distribution systems in a northern city of China.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when chloramine residual is more than 0.3 mg/L or AOC content is below 50μg/L, the biological stability of drinking water can be controlled.Both chloramine residual and AOC have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Heterotrophic Plate Counts( HPC)(Iog valu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0.64 and 0.33, respectively. By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survey data, a statistical equation is presented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disinfectant residual exerts the strongest influence on bacterial growth and AOC is a suitable index to assess the biological stability in the drinking water.  相似文献   
918.
曝气生物滤池去除二级出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曝气生物滤池对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经过生物膜培养驯化、变负荷研究、稳定运行三个阶段,结果表明,二级出水中的氨氮能够有效去除,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标准,满足电厂循环冷却水及人工景观用水等高级回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19.
外循环三相流化床污水处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相外循环生物流化床处理生活污水。该设备包含好氧区和缺氧区,可获得足够的停留时间造成缺氧条件,能保证有效去除NH3—N。实验在室温下进行,进水条件pH为7~8,CODCr为286-656mg/L,NH3-N为10~51mg/L。结果显示,控制水力停留时间在3h为宜,最佳通气量为0.09m^3/h,此时CODc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91%和96.6%,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同时实验确定了最佳膜厚为145μm。  相似文献   
920.
采用水解酸化一好氧膜生物工艺对弹药销毁废水中TNT进行降解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共代谢外加碳源对TNT的生物降解影响显著。无共代谢外加碳源的情况下,HRT=40h,TNT的去除率仅为53.4%。有共代谢外加碳源的情况下,外加碳源COD与TNT提供COD比值宜大于4.8,系统对TNT的去除率可高达99%。温度对水解酸化影响重大,当温度低于15℃时,水解酸化对TNT去除率低于33.3%,而当温度高于20℃时,水解酸化对TNT的去除率不小于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