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60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46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251篇
基础理论   128篇
污染及防治   68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采用铬渣冷固结球团方法来处理铬渣,研究了不同原料配比的铬渣冷固结球团的成球性能和强度,并用煤气进行了球团的还原实验。结果表明:铬渣的成球性能较好,在自然养护20d后,球团的抗压强度可达30kg/球以上。在900℃用煤气还原铬渣冷固结球团后,铬渣中的Cr^6含量在5mg/L以下:在1200℃还原后,有的铬渣中未检出Cr^6铬渣完全解毒,还原后的铬渣冷固结球团可进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镀铬车间废水,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法对Cr6 和Cr3 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系统的试验.通过微型反应柱集成装置对穿透时间、吸附容量及活性炭再生方法进行了研究,动态试验表明该装置能有效地处理含铬废水.  相似文献   
13.
刘彬  汪瀚 《化工环保》2003,23(2):63-66
以铬渣和粉煤灰为混合填充体系的主要填料,采用柱子淋洗法,通过改变混合填料的配比来研究其对铬渣中Cr(Ⅵ)的阻留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混合填充体系对Cr(Ⅵ)均有一定程度的阻留作用,其中I—5校对Cr(Ⅵ)的阻留固定效果最佳,淋出液中Cr(Ⅵ)的质量分数为0.删%,相对阻留效果达94.53%。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波消解-光度法处理钻井液废水中的总铬。该方法克服了常规消解方法的缺点,测定步骤简单、快速,准确性高。通过实验探讨了微波功率、加热时间、样品体积对样品消解的影响。与常压的硫酸-硝酸消解法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用微波消解-光度法处理泥浆废水可将消解时间由原来的6h缩短为20min,加标回收率由60%提高到92%,降低了工作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5.
李芬  王训  罗辑  袁巍  喻子恒  商立海 《环境科学》2017,38(7):3045-3053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日益接近上限,而关于偏远地区森林系统的重金属污染的时间变化趋势却鲜有报道.本文测定了贡嘎山1999年与2014年采集的峨嵋冷杉枝、叶中的Pb、Hg、Cr、As、Cd、Mn、Cu、Zn与Ba.结果表明:11999年枝、叶样品中Pb、Hg、As、Cd、Mn与Cu显著高于2014年的量,而2014年枝、叶样品中Cr、Zn和Ba高于1999年的量;2枝中Pb、Hg、Cr、As、Cd、Mn、Cu、Zn和Ba与生长龄无统一的变化趋势,而在叶中的含量随着生长龄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3Hg易在叶中富集,而其它元素更易在枝中富集;通过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判断常见重金属元素的来源,枝、叶中的Pb、Cr、As、Cd、Cu、Zn和Ba有42.3%~92.2%的含量来自于土壤,而枝、叶中的Hg有70.6%的含量来自于大气.这说明Hg存在与其他重金属在森林系统不同的累积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为了科学地诊断出存在的环境问题,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重点生态功能区雷山县为例,结合地形、地貌与气候等数据,以格网为评价单元,构建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区域综合法及格网GIS技术,对评价体系中各指标进行10 m×10 m尺度下的格网化表达,运用栅格数据的空间叠加方法及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模型,综合评价雷山县生态系统敏感性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雷山县生态系统敏感性较高,其中非敏感区和轻度敏感区面积较小,仅占总面积的5%和13.4%;其次是中度敏感区和极度敏感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6.3%和17%;高度敏感区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38.3%。  相似文献   
17.
铬是环境中一种重要的重金属污染物,大量含铬的废水、废渣随意排放导致土壤、水体和生物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中国黄土分布面积广泛,本研究以典型的西部黄土为对象,通过室内土柱淋滤试验,以灌水量和示踪铬浓度为控制因子,研究铬在黄土层中的分布、迁移转化规律及黄土对铬的吸附特性.由于壳聚糖的结构中含有大量的-NH2和-OH,因此壳聚糖,它对重金属离子有优良的吸附作用.探讨了吸附时间、壳聚糖浓度、pH、液固比、温度对壳聚糖吸附黄土中Cr(VI)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富集培养法,从钢铁厂附近河流污泥中分离筛选到1株能同时降解苯酚与还原Cr(VI)的菌株JF122.在600 mg·L-1苯酚与1.2 mg·L-1 Cr(VI) 的条件下,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温度、初始pH、该菌接种量等因素对其同时降解苯酚与还原Cr(VI)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L9(33)获得适宜的苯酚降解与Cr(VI)还原条件.结果表明,菌株JF122降解苯酚与还原Cr(VI)的适宜条件为:30 ℃、初始pH=6和接种量1%,此条件下,菌株JF122在56 h内能够降解600 mg·L-1苯酚同时还原1.2 mg·L-1 Cr(VI).应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了菌株JF122的生长与温度、初始pH、接种量等因素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对其生长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菌株JF122最优生长条件与其降解苯酚并同时还原Cr(VI)的最优条件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王芳芳  孙英杰  封琳  刘振龙 《环境工程》2013,31(3):21-24,70
介绍了废水中六价铬的来源及存在形态,以及处理含铬废水的物理、物化、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工艺,并对各种工艺的机理和优缺点进行分析,展望含铬废水的治理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新型的复合材料-磁性的γ-Fe_2O_3膨胀石墨(MEG)复合材料。通过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X-光电子能谱仪(XPS)对该复合材料MEG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EG中γ一Fe_2O_3的粒径约为50nm,而且其中γ一Fe_2O_3和膨胀石墨通过C=O相互作用。复合材料MEG作为新型的六价铬吸附剂,通过吸附时间、初始溶液的pH值以及再生性对该吸附过程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40 min内MEG吸附六价铬的过程基本达到平衡;在初始溶液的pH为3.5时,MEG对六价铬的最大吸附量可以达到16.4mg/g;而且该复合材料MEG重复使用3次后吸附效果基本没有下降。因此,复合材料MEG对于废水中六价铬的处理有选择性吸附作用,而且初始溶液的pH值对其吸附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