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02篇 |
免费 | 346篇 |
国内免费 | 4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4篇 |
废物处理 | 11篇 |
环保管理 | 252篇 |
综合类 | 916篇 |
基础理论 | 530篇 |
污染及防治 | 56篇 |
评价与监测 | 78篇 |
社会与环境 | 214篇 |
灾害及防治 | 1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0篇 |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85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59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73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75篇 |
2014年 | 72篇 |
2013年 | 102篇 |
2012年 | 98篇 |
2011年 | 127篇 |
2010年 | 106篇 |
2009年 | 89篇 |
2008年 | 70篇 |
2007年 | 110篇 |
2006年 | 121篇 |
2005年 | 88篇 |
2004年 | 74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Vegetation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barrier-dune construction on the outer banks of North Carol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nmade dunes are used to stabilize the barrier islands of the mid-Atlantic coast of the United States so that they are more amenable to development. Although this strategy has stabilized extensive sections of the barrier-island substrate, it has also caused significant ecological changes. The rate and pattern of the resulting vegetation changes along the Outer Banks of North Carolina were determined using sequential aerial photography. Successional trends have been altered in favor of more stable woody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32.
Martine Maron Diego Juffe-Bignoli Linda Krueger Joseph Kiesecker Noëlle F. Kümpel Kerry ten Kate E.J. Milner-Gulland William N. S. Arlidge Hollie Booth Joseph W. Bull Malcolm Starkey Jonathan M. Ekstrom Bernardo Strassburg Peter H. Verburg James E. M. Watson 《Conservation Letters》2021,14(5):e12816
The new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 (GBF) being developed under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must drive action to reverse the ongoing decline of the Earth's biodiversity. Explicit, measurable goals that specify the outcomes we want to achieve are needed to set the course for this action. However, the current draft goals and targets fail to set out these clear outcomes. We argue that distinct outcome goals for species, ecosystems, and genetic diversity are essential and should specify net outcomes required for each. Net outcome goals such as “no net loss” do, however, have a controversial history, and loose specification can lead to perverse outcomes. We outline seven general principles to underpin net outcome goal setting that minimize risk of such perverse outcomes. Finally, we recommend inclusion of statements of impact in action targets that support biodiversity goals, and we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this with an example from the draft GBF action targets. These modifications would help reveal the specific contribution each action would make to achieving the outcome goals and provide clarity on whether the successful achievement of action targets would be adequate to achieve the outcome goals and, in turn, the 2050 vision: living in harmony with nature. 相似文献
33.
石漠化山地复合生态系统评价——以广西平果县龙何屯生态重建示范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平果县龙何生态重建示范区的石漠化山地复合生态系统为例,依据试验研究及专家咨询的结果,构建了一个基于自然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值进行了分析,应用指数评价模型对石漠化山地复合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估。层次分析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率、人类活动强度、物种多样性、物质生活指数、石漠化程度、水土流失程度等指标的权重值较大,是石漠化山地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子;指数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表明,石漠化山地复合生态系统的总体质量较差,但通过生态示范区建设,改善复合生态系统中的植被状况,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系统中人类的生活水平,可以使复合生态系统中社会、经济、环境3个子系统的转运功能逐渐趋于协调,总体质量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34.
采用生物完整性指数(IBI)法评价松花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质量。对25个候选生物参数进行敏感度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最终筛选出由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EPT密度、敏感种分类单元比例、敏感物种数量、Hilsenhoff生物指数(HBI)6个核心参数构成的IBI评价指标。采用95%分位数法建立了IBI评价标准,将IBI评价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大于35.84为优,26.88~35.84为良好,17.92~26.88为一般,8.96~17.92为较差,小于8.96为很差。结果表明,建立的IBI评价方法适用于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松花江流域各位点30.0%生物状况为优和良好,23.3%为一般;46.7%为较差和很差,说明流域内近一半区域的水生态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流域生境质量主要处于一般-良好的状态;水质处于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35.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对水生态系统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棉田、菜地、果树和茶叶上的农业害虫以及卫生害虫,也用于渔业生产上杀灭寄生虫。近几年来其使用量越来越大,是传统有机磷农药的替代品。它具有高效广谱、低残留的特点,对光稳定,在哺乳动物体内代谢、排泄迅速,但是对水生态系统危害较大。报道了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对水生生物的急、慢性毒性和中毒机理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有待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6.
大江大河从“公共资源”到“公地悲剧”演变的内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河提供了非常丰富的“非排它性”资源服务,因此容易陷入“公地悲剧”。历史上对长江、黄河等江河所提供的多维度要素资源价值理论认识上的滞后及误区,是引发此类江河向“公地悲剧”演变的基础性原因。现行的江河管理体制不能有效地协调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资源行为及利益关系,从而诱发了地方等主体对江河资源的不相容使用和过度进入,而成为加速推进这一演变进程的制度性根源。在这一体制下,地方在与中央的博弈中,谋求当期地方收益的最大化;地方之间的财政逆向转移与升职竞争博弈,加剧了地方的行为扭曲;部门之间的边界模糊与势力竞争博弈,诱发了部门的行为扭曲。只有创立新的江河管理体制,才能规范地方等主体的行为,避免江河的“公地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37.
昆山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总被引:48,自引:4,他引:44
在Con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计算了1994-2002年昆山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建设用地对耕地和水域面积的占用,引起了昆山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下降: 9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总量下降了8.9%,人均占有量(Ave(ESV))下降了13.0%。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弹性系数都小于1。水域面积的变化则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起到放大作用。耕地面积的变化主要是影响昆山市的粮食安全问题,而水域的变化则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面。 相似文献
38.
城市生态系统承载理论探索与实证--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深入地探讨城市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将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理论扩展到城市生态系统,提出城市生态系统的承载机制概念。分别从微观作用与宏观表现两个角度提出承载机制模型,即承载递阶模型与水桶模型,初步构建了承载理论框架。在承载理论指导下,采用层次结构模型建立了承载机制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承载机制定量评估模型,由此可计算出城市生态系统承载指数,该指数是研究资源支持系统、环境约束系统与社会经济活动三者协调性以及城市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活动供容能力的重要判据。最后对长三角具有代表性的8个城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8个^城市的综合承载指数排序依次为:上海、南京、无锡、宁波、杭州、苏州、常州、扬州。 相似文献
39.
40.
长江中游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威胁和压力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长江中游地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生态区之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长江中游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与压力,认为生境破碎萎缩、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水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而传统方式下的经济增长、土地利用粗放、人口增长与贫困、政策与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压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