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5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116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91.
王楷  史雷  马龙  王书停  张然  郑伟  李紫燕  翟丙年 《环境科学》2021,42(12):6038-6046
有机无机配施可为作物提供长效持续的营养物质来源,研究旱地农田有机无机配施带来的环境效应和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特性,对减少化肥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3个梯度氮水平(NO、N1、N2):0、150、300 kg·hm-2为主处理,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配施(+M)为副处理,有机肥施用量为30 t·hm-2;测定了小麦生长季的温室气体N2O排放通量和土壤酶活性,硝态氮及铵态氮含量和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土壤N2O排放通量最高的为N2+M处理,排放通量达到0.190 4 mg·(m2·h)-1,N2+M处理较NO累计排放量提高了 255%;N2和N2+M处理N2O的排放通量和增温潜势高于N1和N1+M处理,而产量低于N1和N1+M处理;微生物量碳氮以N2+M处理分蘖期最多,分别为346.31 mg·kg-1和33.36 mg·kg-1;N2+M处理的土壤酶活性较高,其次是N2处理,NO和NO+M处理土壤酶活性较低;通径分析表明,铵态氮(NH4+-N)、土壤磷酸酶(AKP)和微生物量氮(MBN)对N2O排放通量的直接影响较大,其他间接影响较小可不予以考虑.研究旱地麦田有机无机配施的环境效益,与多方面因素相关,合理地配施有机肥可以平衡产量与土壤环境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92.
混凝-微滤膜组合净水工艺中膜过滤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莫罹  黄霞  吴金玲 《环境科学》2002,23(2):45-49
采用混凝-微滤膜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间歇抽吸的运行方式连续运行,考察了膜组件的抽吸时间,抽/停时间比和曝气量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采用膜通透性J/p作为膜过滤性能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在各操作条件下,膜通透性J/p由于膜污染的发生均先快速降低,随后随时间缓慢下降.但J/p的初期下降速度和缓慢下降阶段的相对稳定值因操作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抽吸时间对膜通透性影响较大,其次为抽/停时间比.在一定的条件下,抽吸时间缩短1/2,产水率可提高2倍;抽/停时间比缩短,产水率可提高50%.当抽吸时间和抽/停时间比分别为15min和3.8时,J/p值较高.曝气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膜通透性.本试验中,曝气量由2m3/h增加至4m3/h时,膜通透性可提高约15%,但当曝气量增加到6m3/h时,膜通透性并无显著改善.膜面污染物分析表明,在本研究使用的原水条件下,Si和Ca是主要的无机污染元素.  相似文献   
293.
为准确掌握滑坡位移变化规律,基于滑坡变形监测结果统计,对位移数据进行去噪分解处理,将滑坡位移数据分解为趋势项和误差项,并分别利用优化多核极限学习机和Arima模型构建预测模型,以实现滑坡位移的组合预测.结果表明:Morlet复小波较传统去噪模型分解效果更优,且通过优化处理,能更好地提高其分解能力;通过对多核极限学习机的...  相似文献   
294.
交替活性污泥工艺是在一个反应器或一组反应器中通过时间或空间的交替实现对污水的处理。从最初的SBR到各种改良形式,交替活性污泥工艺在控制系统、运行方式等方面迅速发展。传统的交替工艺只能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CAST、MSBR、UNITANK、多箱一体化工艺等通过运行方式组合,既提高了对处理规模的适应性,又能满足除磷脱氮要求。交替活性污泥工艺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工艺组合优化,提高灵活性,特别是如何在单泥交替系统中解决除磷脱氮的矛盾,同时也要注意相应配套设备的开发,降低造价,提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295.
通过使用可移式轧辊模具 ,成功地利用一副模具轧制出了形状相似、仅局部尺寸不同的多种规格的阶梯轴 ,使楔横轧工艺在规格较多、批量较小的轴类零件毛坯成形中得到了应用 ,楔横轧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