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7篇
安全科学   6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169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微生物在土壤中迁移物化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玲  隋红  李洪  李鑫钢 《环境科学》2011,32(3):901-907
以甲基叔丁基醚高效降解菌Chryseobacterium sp.A-3为研究对象,对污染场地生物修复中微生物在土壤中迁移的重要相关物化参数做了详细的描述和实验研究,包括土壤物性参数以及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吸附等温参数、吸附动力学、有效扩散系数和生长项系数.结果表明,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吸附等温线可与Freundlich方程很好地拟合,相关性达到99.5%,指数常数为1.1,该指数常数在统计上与1差别不大,因此可以用线性方程来描述平衡吸附过程.实验测得该菌在砂质壤土中的平衡吸附系数为0.98 mL/g.滞膜理论能够预测土壤中微生物的动力学吸附行为,同时也说明吸附过程是可逆的,得到土壤中微生物吸附的动力学参数,即可逆吸附常数为0.004 s-1,可逆解吸常数为0.002 s-1.膜池理论与分形理论分析得到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扩散系数为3.66×10-6 cm2/s,有效扩散系数为5.18×10-7cm2/s.通过对微生物降解甲基叔丁基醚过程进行拟合得到微生物的最大比增长速率为0.01 h-1,基质半饱和常数为134 mg/L以及细胞得率为0.33.本研究所提出的微生物在土壤中物化参数的确定方法可普遍应用于实验室和现场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142.
1960~2013年我国霾污染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符传博  唐家翔  丹利  何媛 《环境科学》2016,37(9):3237-3248
利用近54年(1960~2013年)我国霾日以及一些相关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估计、聚类分析、累积距平和突变检验等多种方法,分析了我国霾日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的霾污染主要发生在中东部和南部,尤以北京、山西中部和南部、河南局部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最为严重,我国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相对较少.霾日发生的频率总体呈增加的趋势,而且与能源消耗总量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我国霾日数的增加除了依赖于污染源排放加剧外,不利的气候条件加剧了霾天气的发生.近54年降水日数、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与霾日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3、-0.635、-0.462和-0.699,远远超出了99.9%的信度检验标准.聚类分析表明,上升极显著、上升显著和上升明显的站点年平均霾日数近年来均有加速上升的趋势,其累积距平的变化趋势为下降-平缓-上升型.轻微上升站点上升时期为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与2000年之后,累积距平为多波动型.轻微下降与下降明显的站点快速上升时期为60年代至70年代末,随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累积距平呈上升-平缓-下降型,且在1992~1993年间霾日数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  相似文献   
143.
以昆明理工大学某学生宿舍作为研究对象,对室内热环境进行现场测试和问卷综合分析,根据测试和调查结果选取了有效温度作为衡量指标,基于MTS和PMV-PPD模型分析的方式对研究对象存在的冬季室内热环境较差、温度低、湿度高的问题进行了热舒适评价,旨在为昆明高校宿舍热环境的研究和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4.
为了预防矿井瓦斯事故,确定增设瓦斯传感器的数量和位置。通过建立监测有效 等级来确定增设瓦斯传感器的数量,然后通过分析多个猴群同步并行搜索、简易猴群算 法的初步搜索和基本和声算法的二次搜索等方法,设计出猴群优化算法的计算流程,再 根据瓦斯传感器布置的目标函数确定增设瓦斯传感器位置。以大隆矿为例进行了现场工 业试验,结果表明,增设瓦斯传感器的数量与监测有效等级之间成正比例关系,但并非 随着监测有效等级的提高而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145.
地下管线的有效应力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下管线的地震反应与管线周围土体的动力特性以及管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在地震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的发展会导致土体有效应力的降低,并且影响土体的动力特性。根据有效应力方法以及土体的非线性动力本构模型,可以研究孔隙水压力的增长与消散、有效应力的降低以及土动力特性的变化。在地下管线与周围土体之间引入接触单元,来模拟管土之间的接触传递问题;通过有限单元法,对地下管线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全过程地震反应分析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的增长造成了土体的软化,使得土体的动力特性发生变化,因此管线的地震响应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6.
正明矿穿层钻孔有效抽放半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孔有效抽放半径是矿井瓦斯抽放措施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直接关系到抽放钻孔的设计、布置以及抽放时间的长短。以气体渗流理论通过fluent6.3建立了钻孔瓦斯抽放流动模型,来模拟在抽放钻孔周围瓦斯的运移规律,确定抽放半径大概范围。结合现场考察,采用SF6示踪法通过对数据的测定及分析,最终得出正明矿4#煤瓦斯抽放钻孔的有效抽放半径与抽放时间之间的关系,为瓦斯抽放钻孔的合理布置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煤矿抽放半径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7.
叶面积指数(LAI) 是森林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参数,亦是众多基于土壤、大气和植被相互作用的森林经营管理动态模型的关键输入变量之一,但目前获得大尺度、高空间分辨率的LAI精确估计仍十分困难。以川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地面调查的83 个20 m×20 m样地和SPOT5 遥感数据,运用不同的方法,估测了区域森林有效叶面积指数(LAIe)。利用遥感数据作为辅助变量,比较了来自遥感数据的直接辐射关系法(DRR) 和地统计学方法协同克里格(CK)、回归克里格(RK) 的LAIe 空间分布差异。此外,运用反距离权重(IDW)、全局多项式(GPI)、普通克里格(OK)、泛克里格(UK) 等方法也对LAIe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LAIe 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回归拟合效果相对不理想(R2=0.679,P<0.001);由于研究区森林景观不是连续变量,LAIe呈低空间自相关性,各方法间差异不显著,对区域LAIe 估算精度提升不明显;但DRR 和CK、RK 方法能降低统计误差值,且DRR与CK、RK的相关性极高(相关系数分别可达0.91和0.92)。尽管相比于DRR,地统计学方法并没有提高LAIe估计精度,为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应探讨更密集的抽样方案和不同的辅助变量。  相似文献   
148.
在用铁盐对厌氧段富磷上清液进行化学磷沉淀以实现磷的回收和达标排放的SBR系统中,为了减少铁盐化学除磷残余物可能对生物处理系统的影响,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选择Fe:P、混凝搅拌强度、絮凝搅拌强度、搅拌时间等为自变量,残余铁离子为响应值,研究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期优化化学除磷条件.通过Design-Expert 8.0软件得到1个二次响应曲面模型. 得出最佳除磷条件: Fe:P比为1.40:1,搅拌强度为275r/min,快速搅拌时间为30s,絮凝搅拌强度为60r/min,絮凝时间为18min,沉淀时间为20min.在此条件下,化学混凝后残余铁离子浓度为0.37mg/L,化学除磷率大于97.66%.  相似文献   
149.
为提高复杂基体重金属检测准确性,在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检测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浸提液时,进行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和内标法3种定量校准方法比对。3种方法报出结果经过加标回收率换算后的样品原值具有明显一致性,使用统计学方差齐性和单因素方差分析验证了该一致性成立,表明内标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与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无显著性差别。以3种方法样品原值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样品最佳估计值评价各方法实际报出结果准确性,标准加入法准确性最好;稀释后的样品内标法加标回收率明显优于标准规定,受稀释倍数影响不大,工作效率高,满足HJ 781—2016质控要求,建议可作为该标准的补充;建议批量样品检测时优先采用内标法。3种方法样品原值一致性的验证,有助于执法、科研中对于复杂基体重金属物质含量的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50.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method of soybean wastewater is expensive and generates waste sludge that requires further handling. Purple nonsulfur bacteria (PNSB) wastewater treatment is a clean technology and can generate single cell protein while degrading pollutants. A wild strain of PNSB, Rhodobacter sphaeroides Z08, was isolated from local soil and was used to treat soybean wastewater. To develop a cost-effective process, the work was performed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without artificial light, aeration, nutrients addition, or pH and temperature adjust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ild strain Rhodobacter sphaeroides Z08 could grow well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The growth curve showed two quick-growth periods and a turning point. The Z08 treatment of soybean wastewater was zero order reaction and COD reduction was 96% after 10 d. The major byproducts of the process were C2-C5 organic acids, predominantly butyric acid. No alcohol was found in the effluent. The initial COD/bacterial-mass ratio (F/M)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oybean wastewater treatment efficiency. When the initial F/M was lower than 10 mg-COD/mg-bacteria, a sufficient amount of time to achieve 90% of COD reduction was only three days. The Z08 biomass yield was 0.28g·g−1, and the bacterial protein content was 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