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415篇
安全科学   143篇
废物处理   75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702篇
基础理论   125篇
污染及防治   166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O3-H2O2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人勇  邱晓 《化工环保》2013,33(4):308-311
采用O3-H2O2氧化法对印染废水进行氧化处理,比较了O3氧化法和O3-H2O2氧化法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了初始废水pH、H2O2加入量、O3流量和反应时间对废水的色度去除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O3-H2O2氧化法对废水的COD和色度的去除效果比O3氧化法更好;在初始废水pH为11、H2O2加入量为13mmol/L、O3流量为6g/h、反应时间为60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后废水COD为61.50mg/L,COD去除率为95.73%,废水色度为5倍,色度去除率为99.75%,TOC为37.84mg/L,TOC去除率为85.10%,BOD5为22.76mg/L,BOD5去除率为90.20%,BOD5/COD为0.37。  相似文献   
82.
将碳纳米管固定化制成多孔疏水性导电薄膜构建电化学阴极还原体系,实现过氧化氢在阴极的原位产生。电极特性研究表明,电极在较宽的电压范围内均具有较好的活性。考察了阴极电位、电极成分、氧气流量和电解质浓度对过氧化氢原位产生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经过120 min后过氧化氢达到66.17 mg/L,并探讨过氧化氢原位产生的机理。在此基础上考察原位过氧化氢氧化工艺下对亚甲基蓝的脱色效果,并分析其脱色机理。  相似文献   
83.
采用酸性洗涤塔、生物滤塔和生物曝气池的组合工艺处理NH3、H2S恶臭混合气体,研究表明,该组合工艺对NH3和H2S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进气流量为35 L/min,喷淋量45 L/h时,NH3进气浓度50.15~525.4 mg/m3,H2S进气浓度10.23~110.36 mg/m3时,NH3单一进气去除率稳定在99%以上,H2S单一进气去除率90%以上。混合进气后,NH3去除率几乎为100%,H2S的去除率提高至98%以上。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NH3和H2S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两者的去除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而且起到了相互促进降解的作用。同时,进气流量和填料层高度都会影响NH3、H2S的去除率。系统对进气容积负荷变化的缓冲能力强,在偶尔超负荷条件下运行并不能使系统崩溃,并且微生物对高负荷逐渐表现出适应性。大部分溶于水的氨由生物曝气池去除,去除率达到96.9%。  相似文献   
84.
建立了水杨酸-次氯酸钠法分析氨的标准曲线,通过对西安市某垃圾填埋场的实地监测,探索了恶臭气体中氨气的分析方法。分析了臭气、氨气、硫化氢之间的浓度相关性,利用本次监测数据,找出了针对该垃圾处理场的高浓度氨气样品初步分析方案。恶臭产生的主要点位为垃圾场渗滤液污水处理站及下游区域,垃圾场臭气呈现出由点源污染(作业面)到面源污染扩散的态势。  相似文献   
85.
内生创新、人文发展与中国的能源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本文通过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重点讨论了内生创新和人文发展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全国层面的总体估计还是从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分区域估计,内生创新对中国的能源效率都产生着正面影响;人文发展状况总体上对能源效率的提高也具有正面的影响,但是人文发展中人均消费量的提高对能源效率的改善产生着负面的效应。内生创新和人文发展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不尽相同,这些作用一致呈现出由东部向中部再向西部地区逐渐递减的分布趋势。人文发展较内生创新而言对能源效率的贡献弹性更加显著。因此,从内生创新和人文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有效措施把能源消费方式转变到依靠技术进步、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式消费方式上来,依然是提高中国能源效率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6.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five bench‐scale upflow attached growth reactors using hydrogen oxidizing bacteria under anoxic conditions. The performance of sand,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GAC), crushed pumice, crushed volcanic rock, and plastic media were evaluated as the support material. The reactors were inoculated with acclimated cultures obtained from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plant. A synthetic solution containing nitrate was used as the influent. The reactor performance was evaluated by measuring influent and effluent nitrate concentration. The design parameters demonstrated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heterotrophic process and may be utilized economically for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either as the main process or as a supplemental process for ion exchange regenerant treatment.  相似文献   
87.
In order to remov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hydrogen sulfide (H2S) gas from anaerobic wastewater treatments in livestock farming, a novel process was evaluated for H2S gas abatement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chemical absorption and biological oxidation processes. In this study, the extensive experiments evaluating the removal efficiency, capacity, and removal characteristics of H2S gas by the chemical absorption reactor were conducted in a continuous operation. In addition, the effects of initial Fe2 + concentrations, pH, and glucose concentrations on Fe2 + oxidation by 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CP9 were also exa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emical process exhibited high removal efficiencies with H2S concentrations up to 300 ppm, and nearly no acclimation time was required. The limitation of mass‐transfer was verified as the rate‐determining step in the chemical reaction through model validation. The Fe2 + production rate was clearly affected by the inlet gas concentration as well as flow rate and a prediction equation of ferrous production was established. The opti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the biological oxidation process were below pH 2.3 and 35°C in which more than 90% Fe3 + formation ratio was achieved. Interestingly, the optimal glucose concentration in the medium was 0.1%, which favored Fe2 + oxidation and the growth of T. ferrooxidans CP9.  相似文献   
88.
考察了不同粒径零价铁(ZVI),包括200目普通铁粉(200m-ZVI)、800目超细铁粉(800m-ZVI)和纳米铁粉(nZVI,粒径=20 nm),对污水污泥的硫化氢和甲烷释放速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22 d内,添加0.1%的200m-ZVI使污泥的硫化氢释放速率提高48.0%,而添加0.1%的800-ZVI和nZVI,则使污泥的硫化氢释放速率分别降低33.1%和77.1%;(2)不同粒径ZVI均可以提高污泥沼气中的甲烷浓度,且依次为nZVI〉800m-ZVI〉200m-ZVI;(3)在23 d内,添加0.1%的200m-ZVI和nZVI使污泥的甲烷累计产生量分别提高了15.5%和40.6%,而添加0.1%800m-ZVI则使甲烷产生量降低了12.5%。nZVI可以有效控制污泥的硫化氢释放,并显著提升污泥在厌氧发酵过程的产甲烷速率。  相似文献   
89.
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约束和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就环境问题而言,现实中一个特征事实是,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下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不同,只有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人们才会注重生活质量的改善。基于现有研究,在考虑非再生自然资源的约束条件下,本研究将环境质量作为生产要素的一部分引入最优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在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双重约束下的长期经济增长问题。在非再生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的双重约束下,本研究表明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采用的手段是促使技术进步的创新研发,因为技术进步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出现拐点的不可或缺的一个必要条件。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由于知识的非竞争性质使得研究部门的研究是次优的。因此,政府应当通过适当的财政政策和法制安排以激励私人投资者研究与开发新技术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0.
采用酸碱预处理乌梁素海典型沉水植物龙须眼子菜和挺水植物芦苇,通过厌氧发酵动力学分析、还原糖变化及微观结构解析,研究酸碱预处理对水生植物厌氧发酵联产氢气-甲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碱预处理后水生植物厌氧发酵联产氢气-甲烷两阶段累积产气量、氢气及甲烷含量均显著提高,酸处理效果优于碱处理。采用0.5 mol/L HCl预处理龙须眼子菜效果最佳,最大氢气、甲烷含量分别达42.65%和52.82%,产氢气速率为4.118 mL/h,产甲烷速率最高达14.199 mL/h。芦苇经1 mol/L HCl预处理效果最佳,最高氢气、甲烷含量分别为32.22%和65.26%。扫描电镜微观结构分析表明,酸碱预处理可显著破坏芦苇、龙须眼子菜的纤维素结构,有效增加植物与微生物接触面积,有利于厌氧发酵联产氢气-甲烷工艺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