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4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420篇
安全科学   373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487篇
综合类   961篇
基础理论   201篇
污染及防治   262篇
评价与监测   81篇
社会与环境   92篇
灾害及防治   2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7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7篇
  1971年   8篇
  197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依据VOC浓度变化优化场地SVE通风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气相抽提(SVE)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的扩散速度是确定SVE抽提流量的依据。为了优化场地SVE通风流量,结合试验现场土壤的土质条件和含水率,测试了污染物在不同均质土质中的扩散速度,绘制了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研究表明污染物的扩散在不同种土质和含水率的条件下,浓度的变化具有相似规律:快速上升阶段,出现拐点,浓度稳定阶段;在测试的压力场范围内,结合场地不同的抽提流量(Flow rate)的通风以及停止通风进行浓度恢复的试验,同样获取了场地污染物的浓度变化曲线,即场地污染物浓度平衡破坏和浓度平衡的恢复。测试数据显示,不同土质结构的场地内不同区域的污染物浓度恢复曲线和单一土质的污染物扩散具有相同的规律。因此可以采用扩散速度来求解抽提的通风流量。根据室内外的测试数据,文中给出了理论计算的场地优化通风速率建议。  相似文献   
992.
陈进军  郑翀  郑少奎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0):2029-2035
以无植物空白系统为对照,通过批量盆栽试验探讨了表面流人工湿地中不同类型水生植被(苦草(沉水植物)、水葫芦(浮水植物)、芦苇(挺水植物))的引人对富营养化水体不同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根据不同污染物去除的阶段性特征设计了分段式表面流人工湿地(好氧塘-水葫芦湿地一苦草湿地),并通过示范工程探讨了富营养河流的原位净化效果.研究表明,批量盆栽试验中,与无植物空白系统相比,芦苇的引入显著增加了表面流人工湿地的蒸发蒸腾量(为无植物空白系统的1.5倍),而水葫芦和苦草的引入则显著降低了表面流人工湿地的蒸发蒸腾量(分别为无植物空白系统的80%和30%);3种水生植物的引入均显著促进了CODcr、TN、NH 4-N的去除(与无植物空白系统相比),其中水葫芦系统具有最好的CODcr和TN去除效果(起始CODcr和TN水平分别为35.8 mg·L-1和6.86 mg˙L-1时,去除率分别为58.91%、76.67%),而苦草的引入则显著地促进了水体中氧化态氮的形成与积累.分段式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原位净化研究表明,水力负荷为6.2cm.d-1时,分段式表面流人工湿地对CODcr的净化效果较好,水力负荷过高会影响分段式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993.
在线消解流动注射光度法分析水中痕量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流动注射分析技术与孔雀绿-磷钼杂多酸分光光度法相结合,并采用微波在线消解水样,建立了一种测定水中痕量总磷的快速分析方法。通过优化实验条件,检出限为0.003mg/L,线性范围为0.003~0.4mg/L。应用于天然水样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94.
气提升交替流复合滤池(AALCF)在气提升循环流化床(ALR)和曝气生物滤池(BAF)研究基础上发明的一种新型生化反应器。通过该反应器,研究了其流体力学和氧传质特性以及它们的主要影响因素,即气体流量和颗粒滤料层高度。结果表明,气体流量对反应器内液体流速、循环时间、气含率以及氧传质系数均有线性的影响;而随着颗粒层高的增加,液体流速会减小从而循环时间延长,但其对气含率的影响并不明显,另外。氧传质系数随之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在颗粒层高为15cm时可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995.
应用LACHATQC8500型三通道流动注射分析仪,采用过硫酸钾在线紫外消解不同形态的磷,使其转化为磷酸盐。正磷酸盐与钼酸铵和酒石酸锑钾反应,生成磷钼化合物。此磷钼化合物被抗坏血酸还原,形成蓝色化合物,它在880nm处有吸收。仪器检出限为0.0012mg/L,线性范围为0.05~1mg/L(r>0.9990),加标回收率为95.0%~104%。与GB11893-89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比较,其结果无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水中总磷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6.
运用平衡方程式分析了我国各省区的原油生产消费与输入输出状况,并根据自给率,将我国26个原油流动省区划分为基本自给型、半自给型、净输出型和净补给型4种原油产需平衡类型。根据流动比率,26个省区可划归为输出中心、输入中心和交流中心3种原油流动职能类型;在分布格局上,输出中心为直角三角形,输入中心为直角梯形区,交流中心则为钝角三角形。以主要源地为标准,我国原油流动可划分为北部、西北、华东和华南四大流场,其中北部、西北属于全国性流场。我国原油流动路径可分为五大密集区,各区路径的空间结构不同:东北区为树状网络结构,华北区为单枝二叉树状结构,西北区为"X"形结构,华东区为多中心"Ⅲ"形结构,华南区则为"Y"形结构。流动路径之间还广泛存在并联与串联,充分发挥多种通道的综合流动效益。研究原油流动空间格局为我国石油空间组织的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7.
水力坡度对溪流钙华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钙华沉积的云南白水台景区引水渠道中,通过水准测量以及导线测量的方法,获得了引水渠道各研究点的相对高程和距离。利用流速仪测定了各研究点的水流流速,通过计算获得了各研究点的总水头和水力坡度。利用水化学记录仪,在短时间内测定了各研究点的电导率、水温与pH值,结合现场滴定以及室内水样分析的结果,计算出各点的方解石饱和指数和二氧化碳分压。发现在方解石饱和指数大于0.8的研究渠段,电导率、Ca2+和HCO3-浓度沿水流方向降低,经成因分析与数学推导,得出Ca2+浓度与总水头呈线性关系,水力坡度与渠段上的钙华沉积量也呈线性关系,这是岩溶作用动力学扩散边界层控制理论的具体体现,也即水力坡度越大,流速越快,扩散边界层越薄,碳酸钙沉积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998.
生物扰动对沉积物性质的改变已越来越受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的关心.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和示踪剂相结合的方法,监测了室内模拟黄河口生物洞穴影响非饱和粉土的渗流.从入渗的电剖面特征分析,发现渗流主要发生在生物洞穴形成的大孔隙通道中,而周围基质中的渗流很弱,即黄河口粉土的生物洞穴中存在优势流.优势流在细粒土的垂直迁移中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改变了大孔隙周围土体的基本性质,如密度、含水量、强度、颗粒组成以及电导率等.优势通道在入渗过程中可增加周围土体的含水量,但在排水的过程中也可增加周围土体的排水能力,具有增水和排水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999.
污染物负荷与组成对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污染物负荷与组成对人工湿地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在构建小试湿地试验装置的基础上,使用模拟污水进行了TN去除试验.试验的影响因素包括:水力学停留时间,单一污染物负荷量,P(C):P(N),TN组成,有机质(以COD计)-氨氮-硝氮比例等。其中,3种污染物最佳比例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停留时间试验、单一负荷试验、p(C):p(N)试验、TN组成试验得到各自的变化趋势,并能够用人工湿地基本理论解释。正交试验确定的3种污染物的最佳比例质量浓度为:有机质:氨氮:硝氮=20:3:3。结论认为.湿地脱除污染物的不同机理是影响TN去除效果根本原因。氨氮的去除主要是依靠好氧微生物的作用.硝氮的去除则主要依靠反硝化菌的作用.并需要充足的碳源。TN组成问题应综合考虑氨氮和硝氮的负荷总量和水力学停留时间,3种污染物对TN去除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氨氮〉硝氮〉有机质.最优方案的理论TN去除率达到92.26%。此外.可能还存在着其它重要的影响人工湿地TN去除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工艺曝气量在线控制策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马勇  彭永臻  王淑莹 《环境科学》2008,29(9):2501-2506
曝气控制是生物脱氮工艺重要的控制变最,它决定着整个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和运行费用.应用Benchmark-BSM1平台模型对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工艺几种典型的曝气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馈-反馈曝气量控制最优,其次为反馈控制、恒DO控制和恒曝气量控制.前馈-反馈控制和恒DO控制相比较,出水氨氮浓度大约降低24%,最大出水氨氮浓度降低18%,曝气能耗降低9%,获得了曝气量最优控制方法以及在不同运行条件下应采用的曝气控制策略,为了实现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工艺硝化反应的最优控制,应同时控制曝气量和好氧区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