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77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232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包埋固定化活性污泥脱氮特性与微生物群落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采用包埋固定化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深度处理脱氮,针对不同初始总氮浓度的模拟废水,基于序批式间歇反应器的小试实验,探讨了包埋颗粒的脱氮效果及其微生物种群特性.结果表明,在包埋颗粒的体积投加率为10%,实验水温为10~15℃,DO为2~4 mg·L~(-1)和初始COD浓度为80~100 mg·L~(-1)条件下,不同初始总氮浓度(10~45 mg·L~(-1))和C/N比(1.78~10)的各反应器中,稳定期包埋颗粒的最大总氮去除负荷为7.78~23.18 mg·(L·h)~(-1).扫描电镜发现,包埋颗粒具有较好的孔隙结构,且颗粒内部与表面均存在微生物附着生长,已成为微生物的良好载体.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较初始包埋污泥,包埋颗粒内部与表面的微生物群落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包埋颗粒内微生物多样性良好,颗粒中脱氮菌属优势明显.包埋颗粒中存在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属,提升了包埋颗粒内非传统生物脱氮途径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2.
含磷物质与活性炭复配稳定土壤重金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含磷物质、活性炭及两者复配组合对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稳定化处理,根据稳定效率对稳定剂进行筛选,并分析稳定前后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赋存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经磷矿粉+5%煤基活性炭稳定7 d后,土壤中Pb、Zn、Cu、Cd稳定效率分别达75.85%、61.03%、52.80%、49.92%,土壤重金属的DTPA和PBET生物有效态均降低。BCR形态分级实验表明:该复合稳定剂对土壤重金属的稳定化效应较好,重金属的酸可提取态均有所减少,转化为其他难以分解转移的形态。结果表明,磷矿粉和煤基活性炭可作为资源回收利用,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  相似文献   
103.
以壳聚糖微球为载体的固定化乙酰胆碱酯酶的基本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静  孟范平  杨菲菲 《环境化学》2011,30(6):1068-1074
为探讨以壳聚糖微球为载体制备的固定化乙酰胆碱酯酶(AChE)用于监测海水有机磷农药的可行性,研究了固定化酶在海水中的基本性质,如环境适应性、动力学性质、稳定性、对农药响应规律等.结果表明,与溶液酶相比,固定化酶对海水温度、盐度、pH值等因素的适应能力提高;固定化酶分子构象的改变增加了酶与底物之间的空间障碍,米氏常数增加...  相似文献   
104.
固定化微生物对土壤中苯并芘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鑫  苏丹  李海波 《生态环境》2011,20(3):532-537
研究了3株细菌与3株真菌对土壤中苯并芘(BaP)的降解动态,从中筛选出1株细菌(Bacillus sp.)和1株真菌(Mucor sp.),并采用吸附法将混合菌固定在改性后蛭石上,研究了固定化混合菌对土壤中BaP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细菌中芽孢杆菌(Bacillus sp.,SB02)降解率最高,42 d对B[a]P的降解率为33.0%,降解速率也最快,1周可降解12.6%的BaP;真菌中毛霉(Mucor sp.,SF06)降解率最高,42 d对B[a]P的降解率为69.7%;以改性后蛭石为载体用吸附法制得的固定化混合菌,传质性能好,对BaP的降解率42 d可达95.32%,高于游离菌2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5.
首先采用Fe~(3+)、Fe~(2+)、溶解性锆盐、膨润土和碱液作为原料制备得到了一种磁性锆铁改性膨润土,再通过底泥培养实验考察了磁性锆铁改性膨润土添加对底泥中磷迁移与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氧条件下,河道底泥中磷会被释放进入间隙水中,继而会被释放进入上覆水中,而磁性锆铁改性膨润土添加可以极大地降低底泥中磷向间隙水的迁移通量,最终导致了上覆水中磷数量的显著下降.此外,添加磁性锆铁改性膨润土不仅促使底泥中弱吸附态磷(Liable-P)和氧化还原敏感态磷(BD-P)这2种容易释放态磷向较为稳定的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rP)和非常稳定的残渣态磷(Res-P)转变,而且降低了底泥中水溶性磷(WSP)、易解吸磷(RDP)、NaHCO_3可提取磷(Olsen-P)、藻类可利用磷(AAP)和铁氧化物-滤纸提取磷(FeO-P)这5种不同类型生物有效态磷(BAP)含量,从而降低了底泥中磷的释放风险.从底泥中分离出来的磁性锆铁改性膨润土中潜在活性磷(NH4Cl-P+BD-P)占总磷的26%左右,且含一定数量的FeO-P和Olsen-P(含量分别为161 mg·kg~(-1)和127mg·kg~(-1)).因此,及时采用磁分离的方式从底泥中将吸附磷后的磁性锆铁改性膨润土回收是非常必要的.磁性锆铁改性膨润土添加控制河道底泥中磷释放的机制是:改良剂通过对底泥中潜在活性磷和生物有效态磷的钝化作用,以及通过对间隙水中磷的吸附作用,降低了底泥中磷向间隙水的释放风险,导致间隙水中磷浓度的下降,进而降低了底泥-上覆水界面磷的扩散通量,最终导致上覆水中磷浓度的下降.以上结果说明,磁性锆铁改性膨润土是一种非常有希望的用于控制河道底泥中磷释放的改良剂.  相似文献   
106.
利用植物载体丝瓜瓤对元花果曲霉进行固定,并对直接冻黄G进行脱色研究.同时考察了不同因素如菌龄、温度、pH、转速对直接冻黄G的脱色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三龄菌丝脱色效果最佳,该菌在30℃、pH 6.0、90r/min的振荡条件下,经12 h它对直接冻黄G的脱色达到最佳效果.固定化细胞经8次脱色后,脱色率仍达94%以上.因此用丝瓜瓤固定无花果曲霉对处理染料污染废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7.
不同材料固定香菇废弃菌柄对铅和镉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聚乙烯醇-海藻酸钠(PVA-SA),海藻酸钠(SA)和琼脂三种材料固定香菇(Lentinus edodes)废弃菌柄制作成吸附小球的理化特性,初步比较了三种小球和自由菌粉的吸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PVA-SA香菇小球吸附Pb2+和Cd2+的动力学。结果表明,PVA-SA香菇小球的成球性,机械强度和耐酸性最好。固定小球的吸附能力比自由菌粉的有所下降,以Cd的吸附率降低幅度较大,PVA-SA香菇小球和SA香菇小球对Pb的吸附率降低幅度较小,吸附率分别为92.4%和92.7%,对Cd的吸附率分别为55.9%和58.66%。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的拟合固定小球对Pb2+和Cd2+吸附的动力学过程,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9和0.9904,由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得到的Pb2+和Cd2+理论平衡吸附量qe分别为0.4926和0.1448mg/g,跟实验测定获得的数据0.4635mg/g和0.1423mg/g相近。  相似文献   
108.
固定化改性累托石微球对水中染料橙黄Ⅱ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旨在为提高累托石对染料的吸附效率,便于其在工业中的应用,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对天然累托石进行改性,并利用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等材料固定改性累托石粉末,制备了微球状吸附剂。考察了固定化改性累托石微球对水中橙黄Ⅱ的吸附性能以及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等温吸附规律可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式较好地模拟。吸附活化焓ΔH0呈正值,且吸附体系的ΔH0<-TΔS0,整个吸附过程活化熵的影响大于活化焓,适当升温有利于加速吸附反应的进行。吸附动力学规律符合准一级、二级吸附速率模型、Bangham模式和Elovich模型。膜扩散过程是吸附过程的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09.
固定化硝化菌在不同温度下对氨氮的去除效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乙烯醇——硼酸包埋法固定经常温富集培养的含耐冷菌的硝化污泥,用于处理常温和低温生活污水,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固定化硝化菌群在常温下经过一个月的活性恢复和增殖后,转入低温环境,在短期内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作用6 h后对NH4-N的去除率为80%左右。在常温下,该固定化菌更表现出高效的氨氮去除能力,作用3 h后,去除率达90%以上。可见,固定化硝化混合菌群经过常温活性增强和数量扩增后转入低温,对氨氮的去除是有利的,而且混合菌群中的低温菌仍能保持优势菌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0.
为克服难降解废水厌氧微生物反应器启动初期生物易流失和启动过程缓慢的缺点,将厌氧絮状污泥进行固定化包埋作为厌氧反应器的接种污泥处理有毒难降解的PTA废水,同时考察固定化细菌在厌氧反应器启动过程中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经过136 d的运行,反应器在COD有机负荷为3 kg.(m3.d)-1,水力停留时间为3~4 d的运行条件下,PTA废水的COD去除率可以达到75%~85%,且系统具有比较好的稳定性和生物量保持能力.另一方面,胞外聚合物(EPS)的变化、产甲烷菌DNA特异性扩增和包埋颗粒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虽然包埋载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质速度,但包埋颗粒中的厌氧微生物在微生物相和数量上都仍有显著的变化和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