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6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58篇
基础理论   68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21.
从某膜生物反应器(MBR)污泥中筛选出反硝化活性较高的好氧反硝化细菌,进行了反硝化活性检测、菌种鉴定和作用机制探索。结果表明,共分离出6株好氧反硝化细菌,在较低的菌浓度(1×105个/mL)、DO为4.2~5.5mg/L的条件下启动脱氮反应,菌株F2、F4、F5在24、48h的总氮去除率分别超过40.29%、67.19%,硝酸盐氮去除率分别在64.21%、83.31%以上;经16SrDNA序列测序和比对,菌株F2、F4、F5分别与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sp.)、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布鲁菌属(Brucellasp.)的同源性最高;PCR扩增结果表明,菌株F2、F4、F5中均具有周质硝酸盐还原酶,这几种细菌很可能通过这种酶来实现好氧反硝化。  相似文献   
322.
对污水生物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分别采用碱提取法和Adani法(有机溶剂加酸水解)提取腐殖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比较,确定Adani法提取的腐殖酸非腐殖质成分含量较低,可以较好地表征剩余污泥中腐殖酸特性。进而采用Adani法提取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剩余污泥的原泥和出泥中的腐殖酸,研究蚯蚓与微生物协同处理对剩余污泥腐殖化特征的影响。元素分析、E4/E6及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泥腐殖酸相比,出泥腐殖酸中蛋白质等有机物得到有效降解,腐殖物质明显增多,其腐殖酸分子量、芳香化和缩聚程度均较高;蚯蚓生物滤池出泥腐殖化程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23.
汶川8.0级地震所引发的防震减灾工作启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966年邢台地震和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对中国防震减灾事业的方针政策已经产生和正在产生深刻影响。汶川8.0级地震的惨痛教训进一步说明,在地震预报不过关或还不可靠的前提下,震灾预防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最有效途径。汶川地震的灾情和云南省减隔震技术研究应用、农村民居抗震、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加速了中国防震减灾结构的调整——应把建构筑物抗震设防摆在更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324.
一株1,2-二氯苯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富集驯化方法,从盐城芦苇湿地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可高效降解1,2-二氯苯的菌株,命名为DL-1。该菌株可以在以1,2-二氯苯为惟一碳源的无机培养基上生长,能够耐受最高浓度为200 mg/L的1,2-二氯苯。根据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该目标菌株被鉴定为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DL-1对1,2-二氯苯降解性能研究表明,该菌株为一株兼性厌氧菌,其适宜降解浓度、适宜温度、适宜pH值和适宜接种量分别为120mg/L、32℃、7和10%,在适宜降解条件下降解12,-二氯苯4 d其降解率达到80.3%。本实验为利用该菌株降解12,-二氯苯污水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25.
BAF反应器中氨化细菌的筛选与氨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BAF反应器中的生物膜为接种物,分离筛选得到2株氨化细菌,分别命名为A1、A2。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氨化性能进行表征,初步鉴定A1为变形杆菌属(Proteus),A2为微球菌属(Micrococcus)。生态影响因子实验确定菌株氨化过程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初始pH、投菌量。在30℃、初始pH值7.0,接种量5%的最佳运行条件下,A1、A2两株氨化细菌对有机氮分解效率分别达到86.91%、69.98%。所分离的2株氨化细菌对于高浓度有机氮工业废水的生物降解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6.
寒地黑土中阿特拉津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长期施用阿特拉津的寒地黑土耕层(0~10 cm)取样。利用富集培养的方法,筛选到2株阿特拉津降解菌,编号Z9和Z42。Z9以阿特拉津为惟一碳氮源生长,Z42以阿特拉津为惟一氮源生长,15 d对阿特拉津的降解率分别为77.7%和65.6%。对其初步鉴定并对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细菌Z9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细菌Z42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在室内进行降解条件优化实验,得出2株降解菌对100 mg/L阿特拉津的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30℃,Z9 pH值为7,Z42 pH值为8。  相似文献   
327.
紫羊茅根中铜结合肽的分离和纯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次SephadexG50凝胶过滤和2次QAESephadexA25离子交换层析的方法,从最后6d用CuCl2处理(ρ=20mg/L)、20d龄的紫羊茅(Festucarubracv.Merlin)根中分离纯化了1个铜结合肽(CuBP2a),该肽在SuperdexPeptideHR10/30预装柱的FPLC凝胶过滤中在λ254nm处只出现一个峰,经分子量标准曲线估计,其Mr约为1400,在DeltaPakC18的反相HPLC中,在λ254nm处也只有1个紫外吸收峰值,这都说明该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的纯度.通过光谱分析,发现该肽的最大紫外吸收值在248.1nm处.对Cu结合物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