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44篇
安全科学   24篇
环保管理   191篇
综合类   521篇
基础理论   297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111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关于风景评价中心理物理学方法局限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对西方风景评价理论和方法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现今国内对其中的心理物理学方法及其作用产生了一些误解。本文在扼要介绍了心理物理学派的主要方法思路之后,着重对该学派所存在的重大理论缺陷和方法局限性做了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2.
生物多样性与城市景观生态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生物多样性在城市景观中的重要作用,生物多样的现代城市中的衰落以及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景观生态建设的关系,提出应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同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3.
辽河三角洲的自然资源与区域开发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辽河三角洲有丰富的地上和地下资源,是农业综合开发和油田建设的重点地区。其区域资源开发以油田、稻田、苇田和虾田开发为核心,在土地利用主要做到全面规划与统筹兼顾;对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要从开源与节流两方面来进行解决;对河口湿地景观生态系统要注意保护,发挥业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对河口湾水产资源更要加强保护与培育。  相似文献   
84.
IntroductionWetlandisoneoftherichestbiodiversityareasintheearth .Biodiversityshouldincludefourlevels:hereditydiversity ,speciesdiversity ,ecosystemdiversityandlandscapediversity .Speakingfromcertainangles,theprotectionofecosystemdiversityandlandscapediver…  相似文献   
85.
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核心是整体保护与系统治理,强调生态保护修复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关联的系统性、协同性。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基于整体综合视角聚焦景观结构与功能演变及其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机理,重点关注过程耦合与空间集成。面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战略需求,景观生态学“格局与过程耦合-时空尺度-生态系统服务-景观可持续性”的研究路径能够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重要学科支撑;依据格局-过程互馈机理识别退化、受损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基于景观多功能性权衡协调社会-生态需求并确定修复目标,应用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多层级修复网络体系,建立面向景观可持续性的多尺度级联福祉保障。  相似文献   
86.
Functional zones in cities constitute the most conspicuous components of newly developed urban areas,and have been a hot spot for domestic and foreign investors in China,which not only show the expanse of urban space accompanied by the shifts both in landscape(from rural to urban)and land use(from less extensive to extensive),but also display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gional ecological functions.By usi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landscape ecology,the structure of landscapes and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can b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for studying the urban functional zones‘layout.In 1990,the Central Govermment of China declared to develop and open up Pudong New Area so as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anghai.Benefited from the advantages of Shanghai‘s location and economy,the government of Pudong New Area has successively built up 7 different functional zones over the past decade according to their functions and strategic goals.Based on the multi-spectral satellite imageries taken in 1990,1997and 2000,a landscape ecolgy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for Pudong New Area of Sanghai ,supported by GIS technology.Green space(including croplands )and built-up areas are the major factors considered in developing urban landscape.This paper was mainly concerned with the different spatial patterns and dynamics of green space,built-up areas and new buildings in different functional zones,as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spatial patterns and dynamics of green space,built-up areas and new buildings in different functional zones,as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functional layout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The rapid urbanization in Pudong New Area resulted in a more homogeneous landscape.Agricultural landscape and suburban landscape were gradually replaced by urban landscape as the degree of urbanization increased.As a consequence of urbanization in Pudong,not only built-up patches,but also newly-built patches and green patches merged into one large patch,which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construction policy of extensive green space as the urban development process in Pudong New Area.The shape of green area of 7 functional zones became more and more regular because of the horticultural needs in Shanghai urban planning.Some suggestions were finally made for the study of future urban planning and layout.  相似文献   
87.
景观作为理解和塑造人类社会与环境最具操作性的尺度,其土壤保持功能是实现景观可持续性的重要条件。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改进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景观土壤保持功能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壤保持总量为1.699×10~9 t?a~(-1),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为85.39 t?hm~(-2)?a~(-1);土壤中N、P、K元素保持量分别为9.25×10~6 t?a~(-1)、6.14×10~6 t?a~(-1)、3.41×10~7 t?a~(-1)。按一级景观估算,土壤保持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林地耕地草地住宅用地未利用地水域;按二级景观估算,土壤保持能力以灌木林地为最高,其次分别为有林地、疏林地、丘陵旱地、平原旱地、高盖度草原、山地旱地、中盖度草原,最差的是盐碱地和裸岩石质地。不同景观的土壤保持功能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趋势,当植被覆盖度小于50%时,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随植被覆盖度增大而缓慢增加;当植被覆盖度大于50%时,土壤保持功能随植被覆盖度增大而显著增加。因地制宜地提高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合理配置景观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景观服务功能的发展,从而对区域生态安全和人类福祉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8.
人为扰动是短时空尺度内森林景观变化或用途转换的主要动力,而乡村路网则成为人为扰动拓展的主要通道。基于1992、2002、2014年三峡库区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3期遥感影像和实地调研数据,在ArcGIS平台支持下,研究社区水平乡村路网对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2—2014年研究区乡村路网影响域内次生林、退化林地和耕地的动态变化较显著,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平坦区。1992—2002年乡村路网缓冲区内森林景观整体呈退化趋势,退化类型以次生林→退化林地、次生林→耕地、退化林地→耕地为主,演化量达1 705.91 hm2;2002—2014年乡村路网缓冲区内森林景观主要呈恢复趋势,恢复类型以耕地→退化林地、耕地→次生林、退化林地→次生林和原始林→退化原始林为主,演化量达1 674.52 hm2。2)相比发现,前一时期研究区乡村路网长度的增加和路网材质的提升很大程度上驱动森林景观的退化,而后一时期低等级路段的消失、废弃或利用率的降低则有助于森林景观的恢复,消失路段恢复率近100%。3)研究有助于丰富人们对社区水平乡村路网影响森林景观变化的理解与认识,为生态文明建设中合理规划乡村路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
1996—2015年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干旱区高寒湿地是极端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其景观格局演变受众多学者的关注。论文以1996、2006、2010年TM,2000年ETM和2015年OLI五个时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近20 a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20 a,湿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减幅为5.62%,减速为1.91 km2/a。湿地面积变化以2010年为分水岭,前15 a湿地面积较为稳定,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在77.24%~78.26%之间波动;近5 a湿地面积呈缓慢萎缩趋势,面积比例减少5.28%。2)景观水平上,景观破碎度增大,空间异质性增强,斑块形状趋于复杂;类型水平上,湿地斑块破碎度增加,形状趋于复杂,呈集中分布。3)当日最高气温低于18.7 ℃时,随日最高气温的增加,湿地面积趋于稳定,破碎度变化不明显;当日最高气温高于18.7 ℃时,随日最高气温的增加,湿地面积萎缩,破碎度增加。日最高气温对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影响明显大于年降水量。近20 a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呈现退化态势,湿地环境趋于逆向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90.
张微微  李晓娜  王超  赵春桥  史瑞双 《环境科学》2020,41(11):4895-4904
基于密云水库上游北京境内白河段9个监测断面的水质数据,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空间尺度(100、200、300、500和1000 m)河岸带缓冲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与水质总氮(TN)和总磷(TP)的关联性,识别水质对景观特征响应的最佳缓冲区尺度.结果表明,密云水库上游北京境内白河周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水质的影响随着河岸缓冲区不同宽度的变化而不同,在河岸小尺度缓冲区表现得更明显,对水质TN和TP空间分异解释的最佳尺度分别为300 m和100 m河岸缓冲区.300 m缓冲区尺度,耕地斑块密度和草地聚集指数是影响河流TN的主要指数.100 m缓冲区尺度,城乡居民点面积比例对河流TP影响显著.该研究表明,优化河岸缓冲区300 m宽度范围内的景观格局,特别是耕地和林草地的合理配置提高农业景观的连通性和聚集度以及岸边城乡居民点面积与污染物排放控制,对于改善北京境内白河段河流水质的生态功能和保障密云水库饮用水安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