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7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925篇
安全科学   145篇
废物处理   71篇
环保管理   157篇
综合类   1598篇
基础理论   322篇
污染及防治   209篇
评价与监测   93篇
社会与环境   64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焦化废水处理过程所排放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化学形态是否构成环境风险将直接影响污泥处置方法的选择,为此,实验采用BCR顺序提取法分析了焦化废水处理站外排污泥中重金属(Cd、Hg、Pb、Cr、As、Ni、Zn、Cu和Mn)的形态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评价了重金属对土壤的潜在环境风险。研究结果表明:除Ni主要以可氧化态存在外,焦化废水外排污泥中其他几种重金属元素主要存在于残渣态,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控制限值;与城市污泥相比,焦化废水外排污泥具有低Pb、Cr、Zn、Cu含量,而高Cd、Hg、Mn含量的特点;基于Igeo和RI的评价结果,Cd和Hg是外排污泥中具有一定环境风险的元素,需要考虑其下游去向。焦化废水处理外排污泥中主要存在残渣态重金属成分,不表现为很高的环境风险,其处置应重点考虑其中有机污染物特别是POPs。  相似文献   
992.
Thirty N-acyl homoserine lactone (AHL) analogs with variabl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displaying inhibition of biofilm formation were selected to develop models for establishing three-dimensional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3D-QSAR). 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 (CoMFA) and comparative similarity indices analysis (CoMSIA) were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structural requirements for selectivity and potency of quorum-sensing and bacterial biofilm inhibition. The best CoMFA model predicted a q2 value of 0.519 and an r2 value of 0.984 and revealed that electrostatic and steric properti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potency and selectivity. The CoMSIA model predicted a q2 value of 0.411 and an r2 value of 0.938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steric, electrostatic, and hydrophobic effects. The analysis of the contour maps from each model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structural requirements for increasing the activity of a compound. Consequently, manipulating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ubstituted acyl groups on the homoserine lactone moiety can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toward enhancing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the target chemical compound.  相似文献   
993.
Tetracycline (TC) is a widely used veterinary drug in animal breeding and fishery. Because of its low bioavailability, the TC residue extensively exists in the environment (e.g. soils, lakes and rivers), which can enter the human body, being potentially harmful. Hemoglobin (Hb) is a protein responsible for oxygen carrying in the vascular system of animal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of bovine hemoglobin (BHb) with TC through spectroscopic and molecular modeling method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ed that TC can interact with BHb with one binding site to form a TC-BHb complex, mainly through van der Waals interactions and hydrogen bonds. The UV-visible absorption,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and circular dichroism (CD)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binding of TC can cause conformational and some micro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BHb, which may affect BHb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The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experiment disclosed that TC binds into BHb central cavity, which was verified by molecular modeling study. The work contributes to clarify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C toxicity in vivo.  相似文献   
994.
天津市典型河网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天津市典型河网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r、Cu、Mn、Ni、Pb和Zn)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富集系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了重金属的来源,进而评价了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Cr、Cu、Mn、Ni、Pb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是58.18、23.52、524.60、22.93、25.24和49.51 mg/kg,其中Cr、Mn和Ni含量均低于天津市土壤背景值,而Cu、Pb和Zn含量在部分样点高于背景值;在垂直分布上,沉积物中Cr和Ni的含量相对稳定,而Cu、Mn、Pb和Zn的含量从底层到表层均先增加后降低。重金属富集系数(EF)分析显示,河网区表层沉积物中Cu和Zn在个别样点以及Pb在近一半样点存在人为输入过程(EF1.5),与接纳上游及区域的生活污水、农田退水有关,而Cr、Mn和Ni均来自自然源。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评价表明,整个河网区表层沉积物为轻微生态危害水平,对区域的水环境质量不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995.
催化铁与生物法耦合除磷工艺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催化铁与生物耦合后对生物除磷特性的影响,实验采用人工配水用厌氧/好氧间歇流式富集培养聚磷微生物。对比发现,催化铁与生物耦合组中厌氧末段ORP降低了约60mV,pH值小幅度的上升(≤0.3),整个培养过程中铁离子的浓度开始快速增加,之后趋于稳定(约40mgFe/gMLSS)。对好氧末段污泥SVI值比较发现,耦合工艺污泥沉降性能得到改善。除磷曲线比较发现,耦合组中厌氧末段磷的释放量下降,而好氧阶段磷的吸收速率增加;胞内聚合物提取表明,耦合组厌氧末段聚磷菌细胞内PHA含量有提高,好氧末段糖原含量有下降。磷形态提取分析表明,耦合组好氧末段污泥中无机态PO3 4-- P含量更高。低浓度铁离子可以起到与生物耦合同步除磷的目的,本工艺长期运行未发现耦合体系中催化铁对除磷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用煤矸石合成4A沸石分子筛处理氨氮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煤矸石为原料,采用碱熔一水热法合成4A沸石分子筛。由于煤矸石中铝、硅主要以高岭土形式存在,其活化过程是合成4A沸石分子筛关键环节。为提高4A沸石分子筛钙离子的交换能力,增加对模拟废水氨氮的去除率,实验考察了碳酸钠与煤矸石质量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对4A沸石分子筛钙离子交换能力的影响,同时也考察了模拟废水的pH、4A沸石分子筛加入量及吸附时间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碳酸钠与煤矸石质量比为0.9、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1.5h、晶化温度90%和晶化时间3h。合成4A沸石分子筛的钙离子交换能力为310mg/g,在pH为6的100mL模拟氨氮废水中加入6g4A沸石分子筛吸附40min后,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达到86%。通过最佳工艺条件合成4A沸石分子筛,在处理氨氮废水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为了研究催化铁与生物耦合后对生物除磷特性的影响,实验采用人工配水用厌氧/好氧间歇流式富集培养聚磷微生物。对比发现,催化铁与生物耦合组中厌氧末段ORP降低了约60 mV,pH值小幅度的上升(≤0.3),整个培养过程中铁离子的浓度开始快速增加,之后趋于稳定(约40 mg Fe/g MLSS)。对好氧末段污泥SVI值比较发现,耦合工艺污泥沉降性能得到改善。除磷曲线比较发现,耦合组中厌氧末段磷的释放量下降,而好氧阶段磷的吸收速率增加;胞内聚合物提取表明,耦合组厌氧末段聚磷菌细胞内PHA含量有提高,好氧末段糖原含量有下降。磷形态提取分析表明,耦合组好氧末段污泥中无机态PO3-4-P含量更高。低浓度铁离子可以起到与生物耦合同步除磷的目的,本工艺长期运行未发现耦合体系中催化铁对除磷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磁流体力学偏微分方程组( MHD)描述了导电流体在电磁场中运动状态,借助CFD软件,应用MHD模型计算分析放电极电位分布及颗粒运动轨迹特性,结果表明:空间电荷效应对电位分布有明显的加强作用;粒径越大,颗粒荷电量越多,受空间电场力作用越明显;湍流对颗粒运动轨迹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99.
节能减排视在潜力(AP-ESER)能够有效反映一个地区节能减排的可达性,并为政策研发提供重要支撑。根据中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现状及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构建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AP-ESER分析方法,并选用本土化的指标体系,采集2010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展开了实证研究,从能源投入、产业结构投入、劳动力投入和SO2排放4个维度深入探讨了各省(市、区)在不同维度上的AP-ESER水平。结果表明,各地的AP-ESER综合水平差异很大,且各维度指标的优劣势也差异明显。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标示法和雷达图示法来可视化表达分析结果,可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硫酸钛混凝去除无机砷(Ⅲ)的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硫酸钛作为混凝剂,研究了混凝去除As(Ⅲ)过程中溶液pH值、混凝剂投加量、砷的初始浓度以及阴离子对除砷效果的影响.硫酸钛的水解沉淀物颗粒等电点为pH =5;当pH =6时,水解沉淀物的粒径最大.在pH =5 ~8范围内,As(Ⅲ)的去除率高且基本稳定;而沉淀物颗粒Zeta电位降低较大.说明水解沉淀物Zeta电位对As(Ⅲ)的去除影响不大.混凝剂投加量为2.5 ~10 mg/L时,As (Ⅲ)的去除率随投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混凝剂投加量大于15 mg/L时,As(Ⅲ)去除率随混凝剂投加量的增加变化趋于平缓.水中阴离子(硅酸根和磷酸根离子)的存在会降低混凝对As (Ⅲ)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