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89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89篇
基础理论   94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 毫秒
91.
核能利用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核能的起源与发展,世界核电发展现状,论述核能对环境影响和核能利用的环侏对策,预测核能是今后解决能源危机最主要也是最本质的途径,并对核能大发展的情况下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连云港核电厂拟建厂址反应堆半径约5km的范围进行噪声环境的布点测量,得出了该区域范围的噪声测量结果。本次测量采取网格式与功能区布点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布点,环境噪声共布点153个,交通噪声测量点12个,近海海面噪声测量点10个。另外,采用类比调查和模式分段估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建成运行后的核电厂噪声影响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93.
核电厂址事故大气弥散因子计算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常用的计算核电厂事故概率大气扩散因子的模式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内边界层影响的计算模式,根据某待建滨海核电厂址大气弥散实验的实测参数,分别采用本模式和常用模式估算了厂址边界0.5km外的最终评价用事故概率扩散因子和各途径的剂量及有效剂量。计算结果表明,无论是事故概率扩散因子还是个人有效剂量,本模式给出的值都是常用模式的5.9倍。因此,在不能忽略内边界层出现频率的滨海厂址,必须考虑内边界层对事故扩散  相似文献   
94.
贵阳市郊菜园土-辣椒体系中重金属的迁移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择贵阳市郊二戈寨、马铃乡和永乐乡的辣椒地,研究重金属在菜园土-辣椒体系中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二戈寨、马铃乡和永乐乡3处采样地点菜园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17、1.23和2.18,主要污染元素为Zn、Cu、Cd.但辣椒果实中仅有Cd超标.在土壤-辣椒体系各界面间,重金属元素迁移能力大小顺序发生了变化:在土壤-根部间为CdCu>Zn>Pb,在根部-茎叶间为Zn>Cd>Pb>Cu,在茎叶-果实间为Cu(>>)Zn>Cd>Pb.对于Cu、Pb和Zn元素来说,辣椒根-土界面是重金属进入辣椒果实的主要障碍,其生物富集系数BCF值(蔬菜根中重金属含量/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分别在0.21~0.44、0.04~0.24和0.033~0.08之间,而Cd的BCF值却达1.06~4.23,表现为富集作用.Cd的迁移系数TF1值(蔬菜茎叶中重金属含量/根部重金属含量)表明,其在根部-茎叶间的迁移几乎不受阻碍,但在果实-茎叶界面再次受阻,其TF2值(蔬菜果实中重金属含量/茎叶中重金属含量)在0.42~0.51之间.  相似文献   
95.
克隆植物生理整合作用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理整合作用是克隆植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克隆植物所表现出的许多独特的生态学行为,均与其所具有的生理整合效应密切相关.本文总结并分析了迄今为止在研究克隆植物生理整合作用方面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并将其归纳为直接和间接方法两个大类.通过这些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克隆植物生理整合效应的机制、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可以得到更加深入的揭示.在不断深化和拓展现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今后在克隆植物生理整合效应的研究方面,还应较多地关注更为精确的研究方法,以及野外或自然条件下的实地研究.参104  相似文献   
96.
本文报道了新疆核试验场周围地区9个调查区17种主要食品中90Sr、137Cs含量分别为1.1~72.3,0.3~40.7×10-2Bq·Kg-1;3个对照区分别为1.6~68.4,0.6~27.4×10-2Bq·Kg-1。两地区同类食品中90Sr、137Cs平均含量基本一致。调查区90Sr、137Cs所致成年居民有效剂量当量值分别为2μSV(集体剂量当量为30.0人· SV);0.3μSV(4.5人· SV)。对照区分别为2.2μSV(集体剂量当量为20.9人·SV);0.4μSV(3.0人·SV)。可见我国核试验产生的90Sr、137Cs对核试验场周围地区食品没有造成明显的局部污染,所致居民剂量当量负担仅为我国天然外照射所致年有效剂量当量(952μSV)的0.2%和0.03%。对该地区的广大居民健康不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南海现代珊瑚骨骼中放射性核素特征指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表实验室高纯锗γ谱仪、中国锦屏极深地下实验室高纯锗γ谱仪、低本底β计数器系统测定我国南海1500km空间跨度上10个不同站位、5种不同种类和形状的现代珊瑚骨骼中6种最主要的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28Ra、40K)和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和90Sr)的含量,获得现代珊瑚骨骼中放射性核素平均活度排序为238U(29.94Bq/kg) > 40K(11.72Bq/kg) > 228Ra(6.37Bq/kg) > 226Ra(3.16Bq/kg) > 90Sr(1.21Bq/kg) > 137Cs(<0.06Bq/kg).除了岸礁的珊瑚骨骼中228Ra活度高于环礁的珊瑚骨骼中228Ra活度的现象外,不同种类、不同离岸距离的珊瑚骨骼之间的同种放射性核素活度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进一步对比珊瑚骨骼、珊瑚礁区沉积物、非珊瑚礁区的海洋沉积物、全球土壤的放射性核素活度含量,阐明珊瑚礁区是地表罕见的极低放射性水平区域,并指出现代珊瑚骨骼具有极低的226Ra/238U活度比值(~0.1)和极高的90Sr/137Cs活度比值(1000)的指纹特征.  相似文献   
98.
Policy scholar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solution to a perceived social problem depends on the adequacy of its framing.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policy stakeholders and local residents frame the issue of the radioactive waste storage facility in Taiwan, the limits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in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deliberative forums undertaken by the national Stop Nukes Now organisation. The controversy illustrates the problems of a knowledge gap and the top-down procedures as well as the challenges that Taiwan faces in becoming a nuclear-free country. This case demonstrates civic society organisations’ efforts to challenge the ‘social–technical divide’ and technical experts’ prior definition of the ‘problems’ and selection of a ‘solution’. Deliberative forums enable the participation of affected communities to shape public discourses, which helps to strengthen public communication, improves citizen consciousness of nuclear waste issues, and attempts to link wider communities and public interests.  相似文献   
99.
采用温室土培实验,研究了土壤中新型溴代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DBDPE)在不同种属植物中的吸收和传输特征,以及植物脂的影响作用;进一步应用计算模拟的手段解析了植物载脂蛋白与DBDPE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以阐明DBDPE的植物吸收传输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在玉米、小麦和黄瓜3种植物的根和地上部均检测到了DBDPE,根中DBDPE的含量高出地上部1~2个数量级.植物中累积的DBDPE量随时间的变化存在明显的生长稀释效应(p<0.05).DBDPE的根吸收和茎向传输表现出植物种属间的显著差异(p<0.05),根富集因子(RCF)顺序为黄瓜(0.30~0.57) > 小麦(0.10~0.39) > 玉米(0.03~0.26),而传输系数(TF)为小麦(0.17~0.20) > 玉米(0.16~0.19) > 黄瓜(0.04~0.07).DBDPE的根吸收量及RCF值与植物根脂含量成显著正相关关系(r=0.94,p<0.01;r=0.98,p<0.01);其地上部累积量及TF值与植物地上部脂含量显著正相关(r=0.77,p<0.05;r=0.94,p<0.05),但与植物根脂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74,p<0.05;r=-0.76,p<0.05),说明脂是控制植物吸收和传输DBDPE的重要组分.分子对接的结果显示,DBDPE能键合进入3种植物载脂蛋白的活性区域并与载脂蛋白特异性的活性位点作用,且DBDPE与载脂蛋白的结合方式及结合能力存在植物种属的显著差异,两者的结合强弱与根吸收DBDPE能力的顺序一致,印证了实验结果.本研究有助于理解植物中DBDPE的吸收传输特征及机制,可为深入认识DBDPE的陆生生态环境行为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0.
我国稻田镉(Cd)污染治理刻不容缓.氮(N)、硫(S)和铁(Fe)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Fe-N和Fe-S循环耦合体系,都与土壤-水稻系统中Cd运移密切相关.以N、S和Fe对水稻生长的营养供给为切入点,研发抑制稻米Cd累积的营养型阻控技术及产品,势必能为稻田Cd污染治理提供新的解决途径.本文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根际袋-盆栽试验,分析硫酸亚铁(FeSO4)和硝酸铁[Fe(NO33]处理条件下根际土壤中Cd活性变化与水稻体内Cd转运规律,探索糙米Cd累积的影响因素及制约机制.结果表明,FeSO4和Fe(NO33处理都显著减小了根际土壤中有效态Cd(NH4Ac-Cd)含量,且前者减小的幅度(55.6%)小于后者(76.0%);FeSO4和Fe(NO33处理都明显改变了水稻体内Cd分布特征,但前者增大了糙米Cd含量(0.6mg ·kg-1),而后者却减小了糙米Cd含量(0.1mg ·kg-1).根表铁膜对Cd的吸附或与Cd共沉淀、水稻根、茎和叶对Cd的累积量增大以及根、茎和结节对Cd的转运能力增强,是导致FeSO4处理中糙米Cd含量增大的重要原因;Fe(NO33处理中糙米Cd含量减小,则可归结为无定形铁矿物对Cd的吸附或与Cd共沉淀、铁硫化物与Cd共沉淀、茎和结节对Cd的累积量减小以及根、叶和结节对Cd的转运能力减弱.本研究成果将为后期营养型阻控产品及施用技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我国稻田Cd污染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