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7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1567篇
安全科学   81篇
废物处理   57篇
环保管理   250篇
综合类   2514篇
基础理论   494篇
污染及防治   374篇
评价与监测   131篇
社会与环境   75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模拟气候升温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及磷素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构建微宇宙湿地柱模拟气候升温的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和核磁共振技术,分别研究了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磷素形态对暖化作用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暖化作用导致了Firmicutes、Clostridia、Clostridiales、Clostridiaceae和Clostridium的相对丰度分别显著下降65%~98%、69%~87%、67%~87%、73%~97%和74%~93%,这表明暖化作用对不同分类水平上的物种Firmicutes到Clostridium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通过主坐标分析和聚类分析,不同湿地柱采样点的暖化组与对照组样本表现出显著的分离特征,揭示了暖化作用能够诱导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显著性变化.磷酸单酯和正磷酸盐是各湿地柱土壤主导的磷素形态,同时暖化作用导致了XX湿地柱采样点的磷酸单酯和正磷酸盐相对丰度分别显著升高275%和下降20%,JH湿地柱采样点的磷酸单酯和多聚磷酸盐相对丰度分别显著升高85%和下降49%,这表明不同磷素形态对暖化作用的响应具有土壤异质性特征.通过典型对应分析,揭示了暖化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组成的显著变化对磷素形态具有显著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02.
为掌握北方高盐景观水体的水环境状况,选取天津市中新生态城3个景观水体(清净湖、蓟运河和蓟运河故道)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12月—2014年11月对其进行定期取样监测,开展水体氮磷污染特征分析及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1)蓟运河、清净湖和蓟运河故道的TDS均值分别为3.42,4.64,20.2 g/L,属于高盐景观水体;2)水体TN和TP浓度逐月变化显著,水质整体上冬春季优于夏秋季,其中蓟运河TP和TN的浓度最大,且波动较大;3)根据TN/TP比值判定,研究区水体除清净湖在短时间表现为氮限制外,水体大部分时间段内表现为磷限制,P为主要限制因子;4)富营养化评价表明:水体均处于富营养状态,且有蓟运河蓟运河故道清净湖;5)相关性结果表明:TDS与电导率、水温及EI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5、0.822和0.645,盐度也是影响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3.
王雪峰 《环境工程》2017,35(4):11-14
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是场地修复的重点内容。我国在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简述了我国地下水污染场地类型、污染特点以及国外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的主要技术,重点研究整理了国外最为常用的地下水修复技术,即抽出处理技术的技术原理、适用条件、技术优势和限制条件,以及系统设计与运行重点关注内容,为我国的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试验采用三级(好氧/兼氧/好氧)多层组合填料生物滴滤池处理模拟生活污水,探索强化脱氮除磷工艺。考察了在相同水力负荷和布水周期下,改变进水有机负荷对COD、NH_4~+-N、TN和TP去除率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XRD)对填料进行辅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级串联生物滴滤池的组合相比传统的单级或两级生物滴滤池反应器处理效果更好。第1级和第2级生物滴滤池去除COD、NH_4~+-N和TN效果较好,贡献率合计分别为93.0%、91.2%和91.4%。第1级和第3级生物滴滤池除磷效果较好,贡献率合计91.4%。有机负荷为0.328~0.392 kg/(m~3·d)时,系统总体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5.
为研究不同粒径羟基磷灰石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采用向污染土壤添加常规磷灰石(150 μm)、微米(3 μm)和纳米(40 nm)羟基磷灰石的田间原位试验方法,考察其钝化修复5 a后对土壤铜镉磷有效性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粒径羟基磷灰石均提高了土壤pH,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的含量,且微米羟基磷灰石处理效果最好.常规磷灰石、微米和纳米羟基磷灰石处理分别使w(离子交换态铜)降低了62.6%、74.3%和70.4%,w(离子交换态镉)降低了15.7%、25.3%和26.7%.3种材料均增加了土壤w(TP),其中4.61%~17.4%和73.4%~89.8%分别转化为树脂磷和稳定态磷.微米羟基磷灰石处理分别使土壤脲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提高了4.66和0.66倍.研究显示,微米羟基磷灰石更有利于铜和镉由活性态向非活性态转化,增加土壤磷的有效性,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在我国南方重金属污染红壤区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6.
The effect of free ammonia on volatile fatty acid(VFA)accumulation and process instability was studied using a lab-scale anaerobic digester fed by two typical bio-wastes:fruit and vegetable waste(FVW)and food waste(FW)at 35°C with an organic loading rate(OLR)of 3.0 kg VS/(m~3·day).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free ammonia on methanogenesis were observed due to the low C/N ratio of each substrate(15.6 and 17.2,respectively).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free ammonia inhibited methanogenesis resulting in the accumulation of VFAs and a low methane yield. In the inhibited state,acetate accumulated more quickly than propionate and was the main type of accumulated VFA. The co-accumulation of ammonia and VFAs led to an "inhibited steady state" and the ammonia was the main inhibitory substance that triggered the process perturbation. By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est and VFA fluctuation ratio analysis,the free ammonia inhibition threshold was identified as 45 mg/L. Moreover,propionate,iso-butyrate and valerate were determined to be the three most sensitive VFA parameters that were subject to ammonia inhibition.  相似文献   
107.
A simple approach to enhance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red phosphorus(P) was developed.A mechanical ball milling method was applied to reduce the size of red P and to deposit graphene quantum dots onto red P. The product was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zeta-potential measurements, X-ray diffraction and UV–vis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The product exhibited high visible-light-driven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rhodamine B.  相似文献   
108.
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分析软件,采用2006年-2015年江苏省长江10个干流和45个入江支流监测点位的总磷浓度数据的年平均值,分析了江苏省长江干流和支流总磷浓度的空间相关性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发现长江总磷污染呈现全局正相关,相关指数总体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直至2015年增至最大,干流总磷污染的重心先向西北后向西南移动,支流总磷污染的重心先向西北再向东南移动,重心移动幅度不大,并且二者均有向北面移动的趋势,同时移动幅度接近,长江干流总磷污染与支流的汇入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09.
两段式曝气对好氧颗粒污泥脱氮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文啸  卞伟  王盟  阚睿哲  赵青  梁东博  李军 《环境科学》2017,38(10):4332-4339
基于4个不同进水条件的小试实验探究,得出所接种好氧颗粒污泥表面异养菌在曝气初期阶段大量消耗碳源,对于NO-2-N和NO_3~--N的反硝化效率较低.为此,实验在常温(20~23℃)条件下,在同一周期内先采用低曝气量曝气之后再用高曝气量曝气的两段式曝气方式运行好氧颗粒污泥SBR反应器,低曝气量时长分别取1、2、3 h这3个阶段分别运行,并运用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颗粒污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GS粒径增大,反硝化能力提升,NO-2-N的反硝化速率(以LVSS计)在低曝气时长为2 h时升至最高,达9.66 mg·(g·h)~(-1).亚硝态氮积累率不断升高至77.84%,总氮去除率最高达70%.颗粒污泥内部孔隙增多,且细菌多以球菌、椭球状及杆菌为主,氨氧化菌(AOB)占总菌的比例由13.70%升至15.40%.因此,通过两段式曝气过程实现了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并具有较好的脱氮性能.  相似文献   
110.
废弃尾矿库15种植物对重金属Pb、Zn的积累和养分吸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施翔  陈益泰  王树凤  李江川 《环境科学》2012,33(6):2021-2027
在废弃的铅锌尾矿库进行人工植被恢复试验.对3年生15种植物重金属积累和养分吸收特性的研究表明,植物对土壤重金属和养分的吸收积累因植物种类、部位、金属种类和种植时间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树木不同器官Pb质量浓度高低的总趋势为根〉叶〉茎,部分树种Zn质量浓度表现为叶〉根和茎;在15种参试植物中,加拿大紫荆根系Pb和Zn质量浓度均处于最高水平(分别为1 803 mg.kg-1和2 120 mg.kg-1),盐肤木具有最高的茎枝Pb、叶片Pb和Zn质量浓度(分别为280、546和1 507 mg.kg-1),旱柳具有最高的茎枝Zn质量浓度(729 mg.kg-1)和较高的叶片Zn质量浓度(1 153 mg.kg-1).枫香、紫花苜蓿对Pb,旱柳、盐肤木、紫花苜蓿对Zn的转移系数TF值均〉1.植物Pb的富集系数BCF值均小于0.17,旱柳、盐肤木、紫花苜蓿Zn的BCF值达0.37~0.43.固氮植物体内N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植物,火炬树、臭椿对P和夹竹桃对K的吸收积累能力强.随着种植时间的增加,植株体内有重金属质量浓度增加、营养元素含量下降的趋势.盐肤木、旱柳等重金属积累树种及紫穗槐、紫花苜蓿、截叶胡枝子、桤木等固氮植物在铅锌尾矿治理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