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61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71.
The prevalence of two groups of antibiotics; namely penicillin and sulfonamides was studied in fresh milk available in Kathmandu Valley of Nepal. The milk samples (n = 140) 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different sources; individual farmers, cottage dairies and organized dairies of Kathmandu valley. Qualitative and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with rapid screening kits revealed that 23% samples were positive for antibiotic residues in the fresh milk for penicillin and sulfonamide groups (1–256 µg/k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nalyses detected 81% samples positive for amoxicillin (68–802 µg/kg), 41% for sulfadimethoxine (31–69 µg/kg), 27% for penicillin G (13–353 µg/kg), and 12% for ampicillin (0.5–92 µg/kg). Due to the precision and accuracy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 it detected more positive samples and consequently presented higher prevalence than the rapid screening kits. The antibiotic residues were found above the maximum residue limits that presented serious threat to consumer health and raised a serious concern regarding the implementation and monitoring of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72.
中国洪水灾害风险县(市)统计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8,他引:1  
根据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发展阶段及特点,考虑洪水灾害对社会经济的短期影响及对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以"基于洪水保险的洪灾风险(FIRFR)"和"洪灾对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影响(PFIOS)"两种概念指数为基础,对全国范围及不同分区FIRFR和PFIOS的县(市)统计分布特征及相对等级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IRFR和PFIOS县(市)频数分布特征差异显著,前者基本呈"尖峰"、"右尾"状分布,而后者基本呈对称分布,洪灾短期影响与洪灾潜在影响的重点区域不同。根据不同分区FIRFR和PFIOS统计特征和相对等级差异,提出不同分区综合防洪减灾对策与建议,以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洪灾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和补充,为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综合防洪减灾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3.
建立了利用固相萃取-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RRLC-MS/MS)测定制药废水中青霉素G残留的方法。水样以30%硫酸锌+20%亚铁氰化钾作为沉淀剂沉淀蛋白质后,上清液采用Oasis 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和净化,以0.01 mol/L乙酸铵溶液(加0.1%甲酸)+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经Agilent Plus C18柱分离后,在串联质谱ESI(+)源下进行MRM检测。该方法的青霉素G检出限(S/N=3)为0.02μg/L,目标物在0.0020~1.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7。在0.20,1.0,2.0μg/L添加水平平均回收率为74.6%~101.4%,相对标准偏差为4.49%~8.17%。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定性定量准确,可满足制药废水中青霉素G残留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4.
三峡地区主要地类的自动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三峡地区地貌类型复杂、土地利用多元化及遥感影像变异大的特征,在完成图像预处理和辅助资料收集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本和辅助资料可交互作业的计算机全自动土地利用类型提取方法。应用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eCognition为平台,通过选取样本、寻找最佳波段并生成判别函数来达到提取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遥感判读中“同物异谱”、“异物同谱”、“边界过渡”等现象对分类结果的影响。分类结果输出为常用的栅格以及矢量格式,方便地实现了与其它栅格和矢量处理软件的兼容。运用自动提取的方法完成了三峡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自动提取工作并取得了较高的验证精度;在大面积的土地利用调查中应用遥感图像自动分类方法来获取土地利用信息的技术路线和方法方面作了一定探索。  相似文献   
175.
为缩短无机酸对金属腐蚀性的检测时间,提高危险性鉴定效率,在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关于化学品对金属腐蚀性检测方法的基础上,以微波辐射装置代替传统的电加热水浴,以20#碳钢和7075-T6铝作为金属试片,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采用微波法与标准试验方法时稀盐酸和硫酸溶液对金属的腐蚀速率。研究表明,金属的重量损失率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微波法下金属试片的质量损失率显著高于相同腐蚀时间和温度下的标准试验方法。微波法在75℃下40h可与标准试验方法55℃下168h的腐蚀效果进行等效,可以明显提高无机酸对于金属腐蚀性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76.
HALT试验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ALT试验是产品设计研发初期发现新产品应力缺陷的有限而快速的试验方法.相对于一般振动试验,其可达到的频率范围较高,且可实现六自由度振动和快速温变的综合.相对于一般环境试验中的高低温试验,其温变速率快很多.鉴于此试验方法的优越性,HALT试验在电子产品设计、研发阶段中已被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77.
简要论述了江苏省地震速报的历史、现状及计算机技术在地震速报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FDSP的功能、采用的主要技术以及在本次南黄海6.1级地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8.
文章运用人工土柱模拟的方法来研究LAS对人工快滤系统去除T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污水中LAS浓度(≤100mg/L)的增加,人工快滤系统对TP的去除率表现为逐渐下降。TP的去除率大小为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Ⅳ。在延长干化时间条件下,TP的去除率增大,并且LAS浓度越大效果越明显。LAS对人工快滤系统中TP的去除有着显著的影响;但合理地控制工艺参数能够实现LAS和TP的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179.
UV-B辐射增强对大豆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脉冲振幅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大豆不同生育期叶片的荧光参数和快速光曲线,以研究UV-B辐射增强对大豆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UV-B辐射增强20%条件下,大豆幼苗期、分枝-开花期和结荚期的叶绿素含量分别降低了5.03%、 7.70%和10.38%;分枝-开花期,F_v/F_m值降低了6.13%;幼苗期和分枝-开花期,有效量子产量(Y)在PAR>366 μmol·(m~2·s)~(-1)时显著降低,最大潜在相对电子传递速率(P_m)分别降低了28.92%和15.49%;但对三叶期和结荚期的Y和P_m无显著影响.UV-B辐射增强使三叶期和幼苗期半饱和光强(l_k)分别降低了21.18%和23.17%;使分枝-开花期的初始斜率(α)降低了21.05%;并显著降低了幼苗期PAR>366 μmol·(m~2·s)~(-1)的非光化学淬灭(NPQ)和分枝-开花期PAR>366 μmol·(m~2·s)~(-1)的光化淬灭(qP).本研究意味着UV-B辐射增强抑制了PSⅡ的电子传递活性,损伤了捕光系统和耗散保护机制,破坏了大豆光合系统,使其光合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80.
游勇  陈述蔚  陈征雄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0):100-103,109
文章对我局建设并投入运行管理的人工湿地工程和人工快渗工程进行统计分析,对这两种土地污水处理法从工艺特点、建设的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成本和投入产出比、实际运行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总结出各自的优缺点,以期能对今后建设同类型的项目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