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54篇
安全科学   13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437篇
基础理论   89篇
污染及防治   96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紫色母岩覆盖层控制底泥磷释放的效果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雪娇  石纹豪  倪九派  李振轮 《环境科学》2016,37(10):3835-3841
选取重庆地区分布面积较广的3种紫色母岩(飞仙关组、蓬莱镇组和遂宁组),和2种经众多研究证明可有效控制底泥污染物释放的岩石(石灰石和方解石)作为活性覆盖材料,进行底泥覆盖模拟实验,研究紫色母岩覆盖层对底泥磷素释放的控制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3种紫色母岩覆盖层对底泥总磷向上覆水体释放的抑制作用较强,远好于方解石与石灰石(P0.05).其中,飞仙关组紫色母岩覆盖层对底泥总磷向上覆水体释放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94.4%.5种覆盖材料均可促进底泥总磷的释放与转化,显著促进底泥OP原位转化为Ca-P,而3种紫色母岩覆盖层更有利于底泥释放出的磷转化为无机磷和有机磷.同时,5种覆盖材料均会改变底泥及上覆水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其中PLFA16:0标记的细菌数量与上覆水体的总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2.
再悬浮过程中河流底泥PAHs的迁移与释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晓慧  毕春娟  韩景超 《环境科学》2014,35(6):2185-2192
利用再悬浮模拟(particle entrainment simulator,PES)装置模拟了河流底泥在受到上层扰动力后的再悬浮过程.结果表明,沉积物性质如粒径组成及PAHs含量对沉积物再悬浮过程中PAHs的释放影响显著.再悬浮过程中上覆水体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solids,TSS)含量与颗粒态PAHs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切应力对再悬浮过程中PAHs释放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单位体积的颗粒态PAHs随切应力增大而增大;另一方面,悬浮颗粒上PAHs的富集效应随切应力增大而减弱,是由于切应力强烈导致吸附作用弱的大颗粒进入水体.上覆水体中的PAHs总量在一段时间上升后于120 min或240min趋于稳定,而颗粒态与溶解态之间具有良好响应.高低环PAHs释放行为差异显著,由于中高环PAHs的疏水性,上覆水体中检测到的多为3~4环个体.  相似文献   
33.
池塘残饵对底泥氮、磷释放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元蛟  李瑞娇  张念  赵峰  谢从新  张敏 《环境科学》2014,35(6):2178-2184
运用室内静态模拟的方法,设置静态释放组(A组)和饲料添加组(B组),研究了池塘残饵分解对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A组DO高于B组(P<0.05),A组pH值为中性,B组pH值呈弱酸性.添加饲料后,B组硝态氮低于A组(P<0.05),而B组活性磷高于A组(P<0.05).实验第2~14 d,A组氨氮高于B组(P<0.05),此后B组氨氮升高,实验结束时B组氨氮高于A组(P<0.05).研究表明,添加饲料的B组,初期氨氮和硝态氮的释放都受到抑制.静态释放的A组,氮的释放变化是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而饲料添加的B组,氮的释放变化趋势则是先降低,后升高.B组饲料分解向上覆水释放大量的磷,活性磷的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4.
滇西北剑湖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分布及释放贡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法提取了剑湖沉积物中弱吸附态磷(NH_4Cl-P)、可还原态磷(BD-P)、铁铝氧化态磷(NaOH-rP)、有机质结合态磷(NaOH-nrP)、钙结合态磷(HCl-P)和残渣态磷(Res-P)6种形态的磷,并对表层(0~10 cm)沉积物磷形态水平空间分布、沉积柱芯(0~75 cm)磷形态垂向空间分布和释放贡献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6种磷形态平均含量差别较大,其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为HCl-PRes-PNaOH-rPNaOH-nrPBD-PNH_4Cl-P;HCl-P含量是NH_4Cl-P的72倍,3种稳定磷形态(HCl-P、Res-P和NaOH-rP)含量是3种潜在可移动磷形态(NaOH-nrP、BD-P和NH_4Cl-P)含量的6.5倍.NH_4Cl-P、BD-P、NaOH-nrP和NaOH-rP含量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HCl-P和Res-P含量的变异系数.尽管表层沉积物6种磷形态的水平空间分布特征不尽相同,4条主要入湖河流入湖口区6种磷形态含量平均值之和是湖周浅水区的1.40倍,但能指示出入湖河流是外源磷污染物输入的主要通道.虽然沉积柱芯6种磷形态垂向空间分布特征各异,6种磷形态入湖口区表层平均含量分别是底层的1.60、1.87、1.87、1.61、1.18和1.15倍,其他湖区表层平均含量分别是底层的1.18、1.34、1.39、1.41、0.97和0.83倍,但除HCl-P和Res-P在其他湖区为随深度增加而缓慢递增外,基本上能反映出6种磷形态含量在入湖口区随深度增加而递减的程度都远强于其他湖区.外源磷输入和人为活动影响是3种潜在可移动磷形态和NaOH-rP的主要因素,流域地质背景是HCl-P和Res-P的主要影响因素.6种磷形态在入湖口区快释放贡献率多为负值,表示以滞留状态为主,慢释放贡献率全为正值,表示都为释放状态,滞留贡献最大和释放贡献最大的都是NaOH-rP;其他湖区快释放贡献率和慢释放贡献率多为正值,表示都以释放状态为主,NaOH-rP释放贡献最大,Res-P滞留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35.
南水北调对密云水库水位变幅带土壤磷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来水引起的水位上涨可能会导致密云水库水位变幅带土壤中磷的释放.过量的磷可能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因此,研究水库变幅带磷释放风险对密云水库水质安全保障具有科学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连续浸提法测定密云水库变幅带土壤及沉积物中弱吸附态磷(NH_4ClP)、铁磷(BD-P)、铝磷(NaOH-P)及钙磷(HCl-P)等4种不同形态磷含量,探讨其分布特征;并在室内进行了磷释放模拟实验,估算了南水北调来水引起水库水位上升所致的易释放磷的释放量.结果表明,NH_4Cl-P、BD-P、NaOH-P、HCl-P广泛地分布于密云水库变幅带土壤及沉积物中.在白河、内湖及潮河3个库区,磷形态分布具有一致规律,即HCl-PNaOH-PBD-PNH_4Cl-P.因密云水库变幅带为中国典型的北方碱性土壤,变幅带无机磷主要为钙磷.NH_4Cl-P在3个库区变幅带土壤中含量相差不大,在受水动扰动力影响较小的内湖库区BD-P含量略高于其它2个库区.在3个不同库区中,潜在活性磷NH_4Cl-P和较稳定的NaOH-P在岸上和水陆交界面土壤及水下沉积物中含量相差不大,受氧化还原条件影响较大的BD-P在沉积物中的含量略高于岸上和水陆交界面土壤.磷释放模拟实验及释放量估算结果表明,水库水位上涨3 m的情况下,白河、潮河和内湖库区淹没变幅带土壤分别释放1.02、0.80、0.37 mg·m~(-2)易释放磷.白河和内湖库区变幅带被水淹没土壤中磷释放的风险可能更高,需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36.
间歇浸取对废物水泥窑共处置产品中Cr和As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间歇浸取条件下废物水泥窑共处置产品中重金属Cr、As的释放,对水泥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环境安全性评价有重要意义.通过模拟煅烧实验制取含Cr和As的水泥熟料,并制取混凝土样品,采用pH影响实验和扩散浸出实验,研究了混凝土中Cr和As的溶解特性及其间歇浸取对混凝土中Cr和As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浸取方式对浸取液pH有较...  相似文献   
37.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研究环境因子(温度、pH、扰动强度、供气量)对底泥释放COD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升高能加速底泥中有机质的释放;上覆水在弱酸至中性条件下底泥释放有机质最低;扰动上覆水体会加快有机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38.
温度及外加碳源对生物脱氮除磷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污水处理厂普遍面临的进水碳源不足及冬季低温时出水氮磷不能稳定达标的问题,研究了温度(21、15和10℃)和外加碳源(乙酸)对活性污泥缺氧条件下反硝化及释磷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氧条件下投加乙酸,释磷与反硝化反应可同时进行,且乙酸投量的增加仅延长快速碳源反硝化阶段及缺氧释磷阶段的反应时间;温度降低为15℃和10℃时,快速碳源反硝化阶段反硝化速率及缺氧释磷速率较21℃分别降低了约29.2%、42.2%和26.1%、32.3%。当硝态氮目标去除量与磷酸盐目标释放量之比超过5时,乙酸的最优投量以满足反硝化要求为准,计算得出21、15和10℃时常州某城镇污水处理厂乙酸最优投加量计算值约为30、39和46 mg/L。  相似文献   
39.
珠芽魔芋种子5苗接力生长当年形成商品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提出珠芽魔芋种子具有5苗接力生长的生物学特性。种子能在一个不间断的生长周期中积累最大生物产量,避免魔芋需反复"换头"种植3—4年才能收获商品芋的低产生长模式,使魔芋的膨大系数由块茎的低于10倍提高到种子最高约7000倍,所获地下球茎重量平均达1560g。采用种子种植当年即可获用于加工的商品芋,消除了魔芋种植过程中固有的风险,使魔芋由低产作物变成高产作物,魔芋多糖总量将实现跨越式增长。  相似文献   
40.
The microwave enhanced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 (MW/H2O2-AOP) was used to treat separated solid dairy manure for nutrient release and solids reduction. The MW/H2O2-AOP was conducted at a microwave temperature of 120°C for 10 minutes, and at three pH conditions of 3.5, 7.3 and 12. The hydrogen peroxide dosage at approximately 2 mL per 1% TS for a 30 mL sample was used in this study, reflecting a range of 0.53–0.75 g H2O2/g dry sludg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ubstantial quantities of nutrients could be released into the solution at pH of 3.5. However, at neutral and basic conditions only volatile fatty acids and solubl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uld be released. The analyses on orthophosphate, soluble chemical oxygen demands and volatile fatty acids were re-examined for dairy manure. It was found that the orthophosphate concentration for untreated samples at a higher % total solids (TS) was suppressed and lesser than actual. To overcome this difficulty, the initial orthophosphate concentration had to be measured at 0.5% 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