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7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427篇
安全科学   769篇
废物处理   77篇
环保管理   148篇
综合类   1081篇
基础理论   167篇
污染及防治   149篇
评价与监测   141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裸地是扬尘的重要来源,施工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裸地极易在大风天气作用下造成扬尘污染。因此,快速、有效地定位裸地位置,并确认其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开展裸地扬尘源监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监测数据,结合人工解译裸地扬尘源数据集,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对裸地和防尘网覆盖裸地进行分类识别。同时,利用颜色匹配法对大兴区防尘网覆盖裸地进行识别,横向评估深度学习方法的识别精度。结果显示:深度学习方法对防尘网覆盖裸地的识别精度达97%,对裸地的识别精度达61%;颜色匹配法对防尘网覆盖裸地的识别精度达85%。防尘网覆盖裸地的颜色特征鲜明,深度学习方法和颜色匹配法对防尘网覆盖裸地的识别精度都在85%以上。深度学习方法对于面积大于2 000 m2的图斑有着较好的识别精度。深度学习方法可以提高裸地遥感解译的效率,实现规范化图像识别,可以作为人工判读的辅助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进一步积累样本来增强模型性能。深度学习方法适用于裸地扬尘源线索快速发现、工地防尘网措施落实情况快速检测等场景。  相似文献   
992.
针对某钢厂钢包翻罐装置的工艺特点 ,结合该装置除尘系统改造工程 ,设计了一种大型活动式密闭罩 ,解决了钢包翻罐装置的尘源捕集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93.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针对路钮的设置间距进行相关的模型研究,实施中通常根据经验进行设置。笔者基于曲线曲率最佳感知精度和路钮视像连续的两种设置原理,并考虑驾驶员的视觉特点、车辆的灯光照射性能,提出以视线诱导为目的,在驾驶员视野范围内始终出现4块路钮的设置间距与曲线半径的关系模型;并以路钮视像在人眼中形成一条连续的诱导线为目的设置间距与道路设计车速之间的关系模型。在两种方法的最终设置间距中取两种模型的小值作为最终的设置间距,并根据反光及不反光路钮的特点、设置的经济性和路段的交通安全状况对其设置方式作了分析和探讨。经研究,该模型可作为相关规范中路钮设置间距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4.
蒋裕平 《环境技术》2004,22(4):46-48
磁流体是将铁磁性或亚铁磁性固体颗粒通过一定方法均匀分散在基液中的混合液。本实验揭示了磁流体对非磁性粉尘、磁性粉尘的除尘效果,讨论磁流体放置时间、磁流体温度、磁流体中的离子对粉尘处理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东北地区2002年春季沙尘暴的物质特征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沙尘暴是东北地区冬春季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研究东北地区沙尘颗粒的特征,来源和成因是防止沙尘暴的关键.通过对东北地区2002年春季沙尘暴物质的粒度分析和孢粉分析,发现沙尘暴物质中孢粉丰富,主要以草本中的蒿属和藜科为主.沙尘颗粒的中值粒径为10~20μm. 通过粒度分布曲线和孢粉组合可以从新的角度分析沙尘来源.通过对扬沙和沙尘暴季节分布规律,多年分布规律和地质历史时期及人类历史时期的出现规律的研究,发现东北地区扬沙沙尘暴以冬春型为主,50年中冬春季发生沙尘天气的次数占总次数的75%.在地质历史时期和人类历史时期扬沙和沙尘暴就频繁出现,50年来,扬沙和沙尘暴在波动中减少,2000年开始在东北地区扬沙和沙尘暴出现频率增强.东北地区扬沙和沙尘暴出现频次、强度和分布的南界受冬季风强度控制,冷干组合是沙尘暴高发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96.
城区叶面尘特性及其多环芳烃含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多步连续洗脱方法采集了干线道路路侧和远离道路校园内冬青卫矛叶面积尘,研究了叶面尘的采集方法.测定了2类叶面尘的粒径分布、有机碳含量和多环芳烃含量.结果表明,所测样品上的叶面尘可以在超声条件下4min一步洗脱.路边样品叶面尘积累量几乎是校园样品的2倍.2样品粒径分布基本形态非常相似,包括200μm以上和以下2个组分.后者占绝对优势.但校园内样品叶面尘粒径明显小于路边样品,两者粒径中位数分别为17.2μm和23.1μm.路边样中相对较粗部分显然来自机动车行驶扰动.由于颗粒较细,采自校园叶面尘中多环芳烃含量略高于路边样品.但不同多环芳烃分布谱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997.
对于有变动尘源的高大厂房而言,采用全面通风不但运行费用高、耗能大,而且难以达到环保节能的要求。以高大厂房为背景,探讨运用等温水平射流进行空间隔断,对高大空间内的污染物分层分区处理的方法,尝试解决具有高大空间变动尘源特点的高大厂房通风除尘问题。  相似文献   
998.
重庆市骨架公路网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战略环境评价作为一种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以重庆市骨架公路网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为例,探讨一种基于规划路网与生态要素空间关系的评价方法。将评价要素分为两类,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识别出规划路网对4种生态组分影响较大的地区和直接受规划路网影响的自然保护区,做出了空间分布图,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建议和对策,为合理设计和布设路网提供了依据。提出的基于空间位置关系的评价方法将会促进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展。  相似文献   
999.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土壤和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对城市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已成为国内外城市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从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时空特征、污染源解析方法、生态和健康风险这3个主要方面,对国内外城市土壤和地表灰尘重金属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即研究土壤和地表灰尘重金属在不同条件下的相互影响机制,通过丰富验证方法加强重金属来源解析模型结果的可靠性研究,加强来源驱动下重金属化学形态差异和地表灰尘短期累积污染过程的研究,完善暴露参数并深入探究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对其生态和健康风险的影响,以提高风险预测水平.  相似文献   
1000.
我国北方沙尘暴与植被覆盖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NOAA/AVHRR和旬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计算了1983-2000年中国北方13省市区的植被覆盖度,分析了这些地区植被覆盖度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了中国北方沙尘暴与植被覆盖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北方沙尘灾害频次与植被覆盖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1983-2000年的18年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这段时期沙尘灾害频次总体呈降低趋势,其中20世纪80年代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这一时期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频数下降;20世纪90年代,我国北方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度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下降趋势显著,这一时期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频数在减少中有回升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是影响中国北方沙尘暴频次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