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61篇
基础理论   26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体系研究进展及关键科学问题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本文对应急准备体系相关的应急准备概念、战略规划方法、系统组成与结构、能力评估、应急组织架构与运行模式、应急预案及培训演练、应急准备文化等7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应急准备规划理论与方法、应急准备系统结构、任务和目标能力、应急准备评估理论与方法、应急准备文化的内涵与特征等应急准备体系理论研究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52.
针对秀山锰矿开采秩序混乱、效率偏低、矸石处理、电解锰渣堆存和生产废水、锰深加工路线不健全等特点,结合其他地区锰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提出了秀山锰矿应扩大开采规模,规范管理,矸石用于充填安全柱,加高加固锰渣尾矿库,锰渣的资源化利用等措施;提取生产废水中的金属元素,减少废水产生量,废水达标处理和循环利用降低污染;依靠发展和扩大锰产业链,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秀山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3.
科学研究和评估工作推动了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并加大了各国行动力度。更多的科学证据表明人类活动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和深化,区域甚至次国家级层面的问题受到高度关注;2℃温控目标的实现已然成为共识,政策协调与集成及相关政策在不同领域的协同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未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在四个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和采取行动:1加强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研究工作,围绕与实现温升控制1.5℃、土地利用、海洋以及城市相关问题开展专题研究。2加强国内绿色低碳转型和国际谈判的战略研究。3构建气候服务体系,以灾害风险管理为抓手,提升气候变化适应水平。4通过构建能源互联网实现能源变革,加快推进国内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的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54.
随着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 ,研究所办科技期刊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地震局工力所科学技术杂志社主办的“三刊”在严峻的挑战面前 ,利用自身学术水准高的优势 ,主动与高校及国家级研究所联合办刊 ,从而在救活自身刊物的同时 ,又扶植了一批青年科学家 ,双效双赢 ,闯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科技期刊走产业化道路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55.
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须通过一系列的中介才能发挥作用,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中介更主要地表现为市场.如何使湖南林业科技成果市场化,作者认为:加强湖南林业科技推广是实现湖南林业科技成果市场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6.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经济繁荣的危害日益突出。正是这种清醒,推动人类文明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反思和变革,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推上当今社会发展主旋律的位置,它预示着人类进入一个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生态文明是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的保障者,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文明的塑造者,是日益完善的政治文明的体现者。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内在需要,又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强化政策支撑,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必须强化执法监督,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的环保执行力;必须强化生态补偿能力,构建最具活力的绿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7.
环境保护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意,科学发展观关于环境保护的论述,是党的环境保护理论的精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一个哲学内涵非常丰富的课题,是十分难得的研究环境哲学的大好机遇。试点经验显示了环境保护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一方面在科学发展中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解决环境难题;一方面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努力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其共性是,注重治本、注重生态、注重政策。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实践,要深入一线,深入调研,融人群众的实践,总结来自一线的新鲜经验。要适应新形势,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不断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中,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实现环境与发展、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相似文献   
58.
Shearer D  Pickup F 《Disasters》2007,31(4):336-352
The Israeli–Hezbollah conflict in the summer of 2006, although brief, had a lasting impact on the region and prompted an intense humanitarian response. The conflict raised challenging questions for the United Nations (UN) about how to assist a middle‐income yet extremely vulnerable population in a context where global and local relations are highly politicise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wo key questions that emerged from the humanitarian response. First, how can humanitarian agencies, and particularly the UN, improve the protection of civilians, and was what they did in Lebanon enough? Second, how can humanitarian agencies create partnerships with local actors and still remain true to core humanitarian principles when local actors are fiercely divided along confessional lines and influenced by external actors, and when some, such as Hezbollah, are parties to the conflic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on and partnerships to the humanitarian response, their role in the UN emergency response still falls short.  相似文献   
59.
周口店地质遗迹保护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口店地区地质遗迹丰富,在考古界和地质界都拥有极高的地位.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目前的保护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开山采石破坏了有价值的地质遗迹、众多水泥厂排放的烟尘污染了空气等,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立法、严格执法、保护第一、积极开发、充分发挥其旅游文化价值等一系列方案措施;对比较典型突出的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希望以此唤起社会的进一步重视,以更好保护这一人类共有的财富.  相似文献   
60.
Communication and advocacy approaches that influenc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are key to addressing conservation problems, and the way an issue is framed can affect how people view, judge, and respond to an issue. Responses to conservation interventions can also be influenced by subtle wording changes in statements that may appeal to different values, activate social norms, influence a person's affect or mood, or trigger certain biases, each of which can differently influence the resulting engagement, attitudes, and behavior. We contend that by strategically considering how conservation communications are framed, they can be made more effective with little or no additional cost. Key framing considerations include, emphasizing things that matter to the audience, evoking helpful social norms, reducing psychological distance, leveraging useful biases, and, where practicable, testing messages. These lessons will help communicators think strategically about how to frame messages for greater ef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