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404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600篇
基础理论   201篇
污染及防治   103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Constructed wetland (CW) is the preferred means of controlling water quality because of its natural treatment mechanisms and function as a secondary or tertiary treatment unit. CW is increasingly applied in Korea for secondary effluent of livestock wastewater treatment.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recogn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aminants in the accumulated sediment at the bottom soil layer and to reduce the phosphorus release from sediments of the free water surface CW for the treatment of secondary piggery wastewater effluent from a livestock wastewater treatment facility.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dominant phosphorus existence types at near the inlet of the CW were non-apatite phosphorus (59%) and residual phosphorus (32%) suggesting that most of the particles of the influent are made up of inorganic materials and dead cells. Sediment accumulation is important when determining the long-term maintenance requirements over the lifetime of CW. Continuous monitoring will be performed for a further assessment of the CW system and design.  相似文献   
142.
Constructed wetland (CW) is the preferred means of controlling water quality because of its natural treatment mechanisms and function as a secondary or tertiary treatment unit. CW is increasingly applied in Korea for secondary e uent of livestock wastewater treatment.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recogn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aminants in the accumulated sediment at the bottom soil layer and to reduce the phosphorus release from sediments of the free water surface CW for the treatment of secondary piggery wastewater e uent from a livestock wastewater treatment facility.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dominant phosphorus existence types at near the inlet of the CW were non-apatite phosphorus (59%) and residual phosphorus (32%) suggesting that most of the particles of the influent are made up of inorganic materials and dead cells. Sediment accumulation is important when determining the long-term maintenance requirements over the lifetime of CW. Continuous monitoring will be performed for a further assessment of the CW system and design.  相似文献   
143.
厌氧氨氧化微生物在有机碳源条件下的代谢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多系列血清瓶实验并结合吉布斯自由能量分析探讨了厌氧氨氧化微生物在有机碳源条件下的代谢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葡萄糖作为有机碳源的条件下,低浓度的葡萄糖 (0.5 mmol·L-1) 能够促进厌氧氨氧化反应的速率,高浓度的葡萄糖 (≥1 mmol·L-1) 抑制了厌氧氨氧化活性;厌氧氨氧化微生物不仅具有厌氧氨氧化的代谢特性,还具有反硝化和硫酸盐还原的代谢能力.吉布斯自由能量分析表明: 在低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尽管最初厌氧氨氧化途径具有优势,但随后与反硝化途径展开竞争并处于劣势;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与厌氧氨氧化途径相比,反硝化途径完全占据优势;硫酸盐还原途径与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途径相比不具有能量优势,只能发生在这两个途径之后.  相似文献   
144.
以小麦秸秆、凹凸棒石、针铁矿为原料,以酚醛树脂为黏结剂,通过复合、热压、烧结等工艺过程制备出不同成分的木质陶瓷,并利用该系列木质陶瓷对城市二级出水中的有机物及氮磷进行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900℃下的木质陶瓷[m(麦秸)∶m(凹凸棒石)∶m(针铁矿)=1∶1∶1]COD及NH_3-N的吸附效果最佳,2 h可达吸附平衡,投加量为8 g/L时COD去除率达66.48%,投加量为6 g/L时氨氮去除率为69.72%,且酸性条件不利于COD的吸附,NH_3-N的最佳吸附p H范围是2~11。800℃下的木质陶瓷[(麦秸)∶m(凹凸棒石)∶m(针铁矿)=1∶2∶0]P的吸附效果最佳,15 min可达吸附平衡,投加量为6 g/L时总P去除率可达99.69%,p H值、转速、温度对吸附磷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5.
灭幼脲类农药对非靶生物的影响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国内外近年来有关灭幼脲类农药施用后对非靶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其在生物体内吸收代谢方面的研究成果。分别阐述了施药区中,蜜蜂、家蚕、鸟类等陆生生物,鱼类、甲壳类和节肢类等水生生物可能受到的影响;以及灭幼脲类农药对家禽、家畜的影响和在它们体内的吸收代谢情况。指出,灭幼脲类农药的使用对陆生生物蜜蜂和鸟类,以及家禽、家畜等不产生明显的毒害和污染,对水生生物鱼类也没有什么影响,但对家蚕、以及水生甲壳类动物和节肢类动物(尤其是其幼体)的毒害较大。  相似文献   
146.
韩剑宏  倪文  江翰 《化工环保》2004,24(2):86-90
研究了低温条件下硬硅钙石二次粒子对UASB反应器污泥颗粒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硬硅钙石二次粒子可保证厌氧初期细菌所需的碱度,提高系统的耐缓冲能力,有利于维持系统正常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促进高浓度颗粒化污泥的形成,提高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47.
为更好地管控和治理绍兴市柯桥区工业园区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利用柯桥区现有的两工业园区VOCs监测站点(园区1站、园区2站)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的监测数据分析柯桥区工业园区VOCs污染特征并进行溯源.结果表明:园区1站每月VOCs质量浓度平均值为125μg/m3,园区2站为137μg/m3,都呈现出3月...  相似文献   
148.
硫酸盐还原过程中乙酸型代谢方式的形成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通过产酸脱硫反应器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的连续流试验,考察了不同试验阶段硫酸盐去除率和产气量稳定期,液相末端产物中挥发酸组成的变化、乙酸的分布特征、微生物种群组成和种群间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阶段液相末端产物中乙酸的分布比例高达50%~82%,微生物群体呈现特定的乙酸型代谢方式.乙酸型代谢方式本质上是产酸相反应器处理硫酸盐废水过程中,硫酸盐还原菌(SRB)与产酸菌(AB)建立起生物链式协同代谢关系,并通过非完全氧化型方式分解有机物,从而在末端产物中积累大量乙酸.乙酸型代谢方式的形成取决于利用乙酸的硫酸盐还原菌(ASRB)的竞争能力和它对乙酸的利用能力.乙酸型代谢方式可以为后续产甲烷相反应器提供适宜的底物,对提高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的效率和运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9.
臭氧法在城市污水消毒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臭氧在水中的化学特性和消毒的基本原理,通过试验研究了臭氧在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消毒中的反应过程,认为臭氧在城市污水处理二级出水中的消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0.
城市物质代谢及其调控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比研究了城市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物质代谢的主要差别。从现代控制论原理出发,对城市物质代谢涉及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结构性分类研究,建立了城市物质代谢的控制论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