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3篇
  免费   584篇
  国内免费   3050篇
安全科学   177篇
废物处理   164篇
环保管理   509篇
综合类   5137篇
基础理论   2291篇
污染及防治   708篇
评价与监测   345篇
社会与环境   305篇
灾害及防治   151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296篇
  2021年   311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282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382篇
  2015年   397篇
  2014年   450篇
  2013年   721篇
  2012年   556篇
  2011年   557篇
  2010年   446篇
  2009年   421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469篇
  2006年   445篇
  2005年   358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呋喃丹和阿特拉津在土柱中的淋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柱淋溶试验研究呋喃丹与阿特拉津在河南潮土及2种太湖水稻土中的淋溶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种农药在河南潮土中的淋溶作用比在太湖水稻土中弱。在表土中添加2 mg农药、模拟1次降水200mm条件下,呋喃丹最大淋溶量峰值可达25—30 cm深处,阿特拉津最大淋溶量峰值可达15—20 cm。表明呋喃丹、阿特拉津2种农药在供试土柱中均表现出较强淋溶特性。土壤和农药性质对淋溶作用均有很大影响。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越高,对农药的吸附性越强,土壤中农药越不容易随水下移;土壤大孔隙越多,农药在土壤中淋溶作用也越强,且相邻大孔隙对农药淋溶存在协同作用。土柱中插入4根直形多孔玻璃管后,土壤淋出液中农药量比插入2根的高2.7倍,比不插玻璃管对照高10倍。土柱中插入扭曲(60°)形玻璃管与插入直形玻璃管相比,农药在土壤中持留性增强,淋溶作用减弱。同一土柱中农药水溶性越大,淋溶作用也越强。  相似文献   
992.
对内蒙古草原区典型草原不同区域内土壤氟水平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典型草原土壤氟含量从东到西呈上升趋势,典型草原土壤表层氟含量平均值为285.46mg/kg,与国内外有关文献值相比属中等水平,处于内蒙古土壤表层氟背景值范围内。  相似文献   
993.
(1)赤红壤的贮水总量和有效水量的分布有明显的规律性.2—9月占全年的70%左右,10月—翌年1月占30%左右.(2)赤红壤的有效水量占总贮水量的31%—44%,土壤肥力高的耕作赤红壤,其有效水量占总贮水量的36%以上.在年降雨量小于1600mm、蒸发量大于1100mm的条件下.表土层有效贮水量低于萎蔫含水量出现的时间与土壤熟化程度有关,熟化度高的出现在12月—翌年1月,熟化度低的往往出现在10月—翌年1月.历时3—4个月.(3)赤红壤0—100cm土体的贮水量及有效贮水量低于红壤而高于砖红壤.  相似文献   
994.
本文研究了湘南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对NO_3和SO_4~(2-)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红壤对NO_3~-的吸附在浓度低时为负吸附,浓度高时为正吸附,吸附机理为非专性吸附,红壤对SO_4~(2-)的吸附等温式以Freundlich方程最好,在达到最大吸量(X_m)之前,SO_4~(2-)以置换羟基(—OH)的配位吸附为主;而在达到最大吸附量以后,以非专性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995.
安徽省长江以北地区土壤水溶性氟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安徽省长江以北地区有代表性土壤样品347个,测定了其水溶性氟含量。结果表明,土壤水溶性氟含量范围038~1269mg/kg,平均为238mg/kg。地区分布是南低北高,以淮北宿州和阜阳地区为最高,平均含量在3mg/kg以上。主要土壤类型土壤水溶性氟含量顺序是砂姜黑土、潮土>黄棕壤、紫色土>水稻土>石灰土、粗骨土。不同母质土壤水溶性氟含量顺序是古黄土性河湖相沉积物>黄泛冲积物>紫色砂岩>下蜀黄土>石灰岩>酸性结晶岩风化物>河流冲积物。土壤水溶性氟含量与土壤pH呈正相关。pH高的黄泛冲积物和古黄土性河湖相沉积物母质土壤含水溶性氟多,该土壤地区发生氟中毒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996.
本文研究了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铜试剂)水相光度法测定微量铜(Ⅱ)的条件.在乳化剂OP(聚乙二醇辛基本基醚)存在的情况下.在pH8.5的缓冲介质中,铜(Ⅱ)与铜试剂形成棕黄色的配合物,显色体系在454nm处有最大吸收,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3×104L/mol·cm,铜(Ⅱ)含量在0-6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方法简便、快速,应用于土壤有效铜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7.
在硫酸介质中,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乳化剂OP和邻菲啉共同存在下,铁(Ⅲ)与硫氰酸钾形成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2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07…10 ̄4L/mol.cm,铁(Ⅲ)含量在0—5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法操作简便、快速.选择性好,应用于土壤有效铁和植物中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98.
杭州市城市和郊区表土磷库及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杭州市城市和郊区土壤磷素具有明显的积累特征并有较高的潜在释放能力。可提取态P(包括H2O-P、NaHCO3-P.NaOH-P和HCl-P)平均在80%左右,其中以HCl—P的比例最高,平均约55%。32个研究土样中,26个土样的水可溶性(H20—P)在10mg/kg以上,15个土样的NaHCO3—P在100mg/kg以上。酸性条件下P的释放潜力明显增加。土壤水溶性P含量及在酸性条件下P的释放量与土壤总P呈正相关,与土壤pH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9.
耕地土壤中交换态钙镁铁锰铜锌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沈阳市郊区1994个耕地土壤样本(0-20cm)的交换态钙、镁、铁、锰、铜、锌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钙与镁、铁与锰、铜与锌分布的主因子分别在相同的主成份组中,钙与镁、铁与锰、铜与锌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大,铁、锰、铜、锌之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钙与铁、锰、铜、锌均为负相关关系,说明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属性对其地理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砖红壤中Al和Pb的竞争吸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pH值和离子加入量两个角度研究了砖红壤中Al和Pb的竞争吸附 .结果表明 ,当低数量的Al和Pb共存时 ,离子的吸附量与其单独存在下的情形相比都有所下降 ,该现象在低pH值的条件下较为明显 ,而随着pH值升高则逐渐减弱 ;若Al和Pb共存时的初始浓度均为 1 0mmol·l- 1 ,两者之间的竞争吸附在pH 3 5至 5 5范围内都较为显著 ;此外 ,当0 1mmol·l- 1 的Pb与 1 0mmol·l- 1 的Al共存时 ,Al的吸附没有受到Pb的影响 ,此时尽管Al和Pb的浓度比为 1 0∶1 ,但土壤对Pb的吸附并没有被Al完全抑制 ,反映出土壤表面某些吸附位对Pb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