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30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209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现状与筛选流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汞污染土壤情况日益严峻,因此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汞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中国汞污染土壤现状和汞对人体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如热处理法、淋洗法、固化/稳定化、生物修复等技术进行了综述,总结得出各类修复技术的优缺点、技术关键点等,并给出了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筛选流程.指出了中国当前在汞污染土壤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中国日后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污染场地六价铬的还原和微生物稳定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郑家传  张建荣  刘希雯  许倩  施维林 《环境科学》2014,35(10):3882-3887
通过采集苏州某化工原址场地铬污染土壤,首先加入石硫合剂使大部分六价铬[Cr(Ⅵ)]还原,再加入营养液促进土著微生物大量生长,利用微生物还原稳定化土壤中的铬.培养60 d后,通过毒性浸出、土壤中剩余Cr(Ⅵ)测定等实验确定稳定化效果,结果表明,加入5%营养液培养后,土壤毒性浸出液中Cr(Ⅵ)浓度由原来的8.26 mg·L-1降低到0.26 mg·L-1,降低了96.8%,总铬浓度由原来14.66 mg·L-1降低到0.63 mg·L-1,降低了95.7%.另外,通过高锰酸钾氧化实验和灭菌实验确定稳定化的持久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仅通过还原处理的土壤浸出液中Cr(Ⅵ)由8.26 mg·L-1增加到14.68 mg·L-1,而经稳定化后的土壤浸出液中Cr(Ⅵ)降低到2.68 mg·L-1.稳定化后的土壤样品经紫外灭菌,发现微生物消亡后,对稳定化效果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初步证明了高浓度高毒性的Cr(Ⅵ)污染土壤经初步还原后再经微生物稳定化治理是可行的,为Cr(Ⅵ)污染场地治理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83.
以凹凸棒土(凹土,ATP)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制备Fe3+负载凹土(Fe/ATP),表征了其结构与形貌,研究了凹土和Fe/ATP对土壤中镉(Cd)的吸附效果,以浸出浓度作为稳定化评价指标,通过吸附前后凹土和Fe/ATP形貌等特征的变化探讨了稳定化修复Cd机制.结果表明,加入质量比20%的凹土和Fe/ATP,Cd的浸出浓度分别降低了45%和91%,说明Fe/ATP对土壤中Cd有显著的稳定化作用.形貌表征分析表明,凹土主要通过结构中的水、—OH基团和晶格缺陷来稳定Cd,而Fe/ATP对土壤中Cd稳定化作用可能主要来自—OH基团以及Fe—O中桥氧的贡献.凹土与氧化铁均为土壤中天然矿物,廉价易得且环境友好,制备方法简单易实现,该复合材料用于Cd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4.
Electric arc furnace dust from steel production is generated in considerable amounts worldwide and needs to be treated as hazardous wast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roperties of electric arc furnace dust solidified/stabilized by using Portland cement. Mortar and paste samples were prepared with varying waste-to-binder ratios between 0% and 90%. A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program was designed including XRF characterization, setting tim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toxicity characteristics leaching procedure (TCLP), synthetic precipitation leaching procedure (SPLP), and acid neutralization capacity (ANC) tests. The results were evaluat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if the solidified /stabilized product can be disposed of at a landfill site with domestic waste or at a segregated landfill. The effect of using sand on S/S performance was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olidification /stabilization process using PC helps the heavy metals to be bound in the cement matrix, but the TCLP leaching results exceeded the EPA landfilling limits. The SPLP leaching results conformed to the limits implying that the waste or S/S products can be disposed of at a segregated landfill; however the low ANC of the S/S products reveals that there may be leaching in the long-term. The sand used in the mortar samples adversely affected the S/S performance, causing higher heavy metal leaching levels, and lower pH levels in the leachate after the TCLP extraction than those measured in the leachate of the paste samples.  相似文献   
85.
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处理技术的历史、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对该技术在处理危险废物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今后药剂稳定化技术在废物处置预处理领域将会占据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6.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垃圾堆放场稳定化程度的综合判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和判别垃圾堆放场的稳定化程度直接关系到是否需要采取加快稳定化进程,缩短垃圾堆放场的稳定化周期以及是否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它们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本文根据我国垃圾堆放场的具体情况,提出稳定化程度的判别评价指标体系,并且确定稳定化程度的判别标准,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垃圾堆放场稳定化程度的综合判别模型。以三峡库区的一个小型垃圾堆放场为例,采用本文所提出的综合评价模型确定它的稳定化程度,演示模型的运行过程,并为三峡库区的环境保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7.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稳定性与污水处理工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SCOD/TCOD作为评价稳定程度的标准,通过碱解液化的实验方法,对徐州市7个不同工艺的污水处理厂污泥稳定性进行了测试,以求污泥稳定性与污水处理工艺的关系,从而为污水处理工艺是否需要建设污泥消化池以及如何优化污水与污泥处理工艺系统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88.
重金属废物稳定化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综述重金属废物的处理技术现状的基础上 ,重点论述了重金属危险废物的药剂稳定化机理和方法 ,提出重金属螯合剂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9.
农田排灌水的稳定塘-植物床复合系统处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稳定塘-植物床系统处理农田排灌水,植物床栽植茭草和芦苇.监测结果表明,雨季、旱季平均流量分别为417.1,206.8m3/d,无降雨期间渗漏、蒸发蒸腾损失的水量之和占进水的42.1%~60.5%.系统雨季进水COD、总氮(TN)、氨氮和总磷(TP)平均浓度分别为97.9,8.09,3.38,0.69mg/L,旱季分别为112,7.76,3.78,0.98mg/L.各项污染物平均去除率大于57%.芦苇和茭草的生长速度在5月最大.因植物收割去除的N和P量分别占进水的14.6%和27.1%.从2002年4月~2003年7月湿地截留SS量为297.5m3.  相似文献   
90.
Fe3O4稳定化纳米Pd/Fe对水中2,4-D的催化还原脱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周红艺  梁思  曾思思  雷双健 《环境科学》2013,34(11):4311-4318
采用四氧化三铁(Fe3O4)稳定化纳米Pd/Fe催化脱氯水溶液中的2,4-二氯苯氧乙酸(2,4-D),获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实验考察了Fe3O4投加量、pH、钯化率、温度、搅拌速率等因素对2,4-D去除的影响.2,4-D去除率随Fe3O4投加量增加而提高,投加量为4.0 g·L-1时,反应210 min后,2,4-D去除率为93.5%,而未稳定的纳米Pd/Fe,去除率为47.3%.低pH可促进2,4-D还原脱氯,pH为2.6~4.1时,2,4-D在110 min内几乎完全去除.2,4-D去除率随钯化率增加而提高.随着钯化率由0.25%、0.50%增加到0.75%,210 min后,2,4-D的去除率也由51.4%、93.5%提高到99.9%.温度在16.5~30.0℃范围内,反应210 min后,2,4-D去除率均可超过90.0%.温度升高到35.0、40.0℃时,去除率显著下降.2,4-D去除率随着搅拌速率加快而提高.Fe3O4的加入可以使纳米Pd/Fe分散和稳定.此外,Fe0可通过Fe3O4将电子传递给H+和2,4-D,促进2,4-D的还原脱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