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3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1054篇
安全科学   238篇
废物处理   35篇
环保管理   167篇
综合类   1244篇
基础理论   898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401篇
评价与监测   116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经消油剂处理的石油水溶组分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溢油经消油剂处理后对刺参幼参的危害,进行了如下试验:(1)表皮分别涂抹原油、0号柴油和消油剂;(2)消油剂分别处理原油、0号柴油所形成的水溶组分(chemical enhanced water accommodated fraction,CEWAF)和消油剂对幼参的96 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1)仅0号柴油和消油剂使幼参出现较短时间的收缩,表皮均未溃烂;(2)由高浓度至低浓度组先后出现部分幼参收缩、排脏、附着力下降,甚至表皮长疱、溃烂或死亡等现象,原油CEWAF对3月龄和4月龄幼参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95%置信限)分别为246.09(211.16~286.81)mg/L和399.15(374.71~425.19)mg/L,4月龄幼参在0号柴油CEWAF浓度为125.89和19.95 mg/L时出现72 h内100%死亡和96 h内100%存活的现象,消油剂浓度为6 000 mg/L时幼参死亡率<50%。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围隔实验研究鼠尾藻对N、P的吸收速率。在秋冬季围隔实验中,围隔体积为1 040 L,藻体密度分为低、中、高三个密度组。鼠尾藻对P的平均吸收速率:低密度组为0.19μmol/[g(dw)·d],中密度组为0.15μmol/[g(dw)·d],高密度组为0.09μmol/[g(dw)·d];对N的平均吸收速率:低密度组为3.65μmol/[g(dw)·d],中密度组为2.50μmol/[g(dw)·d],高密度组为1.47μmol/[g(dw)·d];在春夏季围隔实验中,鼠尾藻对P的平均吸收速率:低密度组为0.64μmol/[g(dw)·d],高密度组为0.45μmol/[g(dw)·d];对N的平均吸收速率:低密度组为2.70μmol/[g(dw)·d],高密度组为1.88μmol/[g(dw)·d]。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条件下,鼠尾藻春夏季对P的吸收速率是秋冬季的4倍;对N的吸收速率,春夏季比秋冬季略高。  相似文献   
993.
Rac-及S-异丙甲草胺对2种微藻毒性特征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应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在对映体水平上研究了除草剂Rac-及S-异丙甲草胺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和普通核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急性毒性特征及腐殖酸对除草剂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ac-及S-异丙甲草胺的急性毒性与浓度及暴露时间呈正相关,Rac-及S-异丙甲草胺对微藻细胞的急性毒性存在立体选择性差异.Rac-异丙甲草胺对普通核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EC50,96 h分别是S-异丙甲草胺的2.25和1.81倍,S-异丙甲草胺对微藻细胞的生态毒性较大,而斜生栅藻对Rac-及S-异丙甲草胺的敏感性更强,且Rac-及S-异丙甲草胺对斜生栅藻和普通核小球藻的急性毒性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性.腐殖酸的加入能够改变Rac-及S-异丙甲草胺对微藻细胞生态毒性,对S-异丙甲草胺的生态毒性的影响更为明显(P<0.05).  相似文献   
994.
以昆明地区的花卉生产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试验研究两种方式,了解和掌握花卉生产对水环境影响的实际情况,科学客观地做出分析判断,明确花卉产业在整体发展过程中与环境的和谐友好程度;研究提出花卉生产对水环境影响最小甚至是零排放的最佳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995.
西南某地粘土对U吸附的动态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西南某地正电荷发育的弱酸性粘土TY4作为吸附介质,加5%Ca(OH)2作为添加剂制作模拟屏障,用模拟核废液对介质做动态淋滤实验,得出了铀浓度随流量、pH值的变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随高度增加屏障的吸附性能增大,渗透系数减小。屏障在pH为11和9附近时吸附效果较强。  相似文献   
996.
敌百虫对枝角类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急性试验的方法,研究在不同温度、pH值下敌百虫对枝角类的毒性作用,结果为在相同温度下,毒性随pH值增高而加大,在相同pH值条件下,水温度升高而加大;在0.01mg/L,48h培养,多刺裸腹蚤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997.
垂向水动力扰动机的蓝藻控制效应数值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邹锐  周璟  孙永健  嵇晓燕  岳佳  刘永 《环境科学》2012,33(5):1540-1549
在蓝藻水华的控制研究中,目前的发展趋势是采用快速、生态安全且经济有效的技术,其中使用垂向水动力扰动机抑制蓝藻备受关注,但缺乏深入和定量的工程设计与效果评估研究.针对垂向水动力扰动机的蓝藻抑制效应开展数值实验研究,以三维数值营养盐-藻类动力学模型(EFDC)为框架,定量探讨了扰动机数量及其位置分布对叶绿素、总氮和总磷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扰动机的存在对蓝藻抑制具有比较明显的作用,随着扰动机数量由0逐渐增加到20个时,Chl-a峰值浓度共减少了37.695 2μg.L-1,并且扰动机对水质改善的程度与其数量存在很强的非线性关系,即当扰动机数量由无到有并逐渐增加时,藻类抑制的效果明显增强;但当扰动机的数量增加到一定量时,进一步增加数量将不会相应增强蓝藻抑制效果.这表明扰动机存在一个最佳数量问题.此外,本研究发现除了数量之外,扰动机的位置对蓝藻控制的效果也有很大影响.数值实验结果显示如果扰动机放置位置得当,少量的扰动机就可达到甚至超过更多扰动机所能达到的蓝藻控制效果.尤其是优化12个扰动机的位置后,Chl-a峰值浓度比扰动机为20个时减少了7.172 6μg.L-1.这些研究结果验证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水动力扰动机蓝藻控制效果的肯定性结果,并进一步表明了在实际应用该项技术时必须因地制宜,结合使用智能工程技术(如:高分辨率数值模型)确定最佳扰动机数量与位置,从而确保以最低成本获取最大的蓝藻控制效果.除蓝藻控制之外,数值实验结果也表明扰动机对营养盐浓度也有一定的降低效果.  相似文献   
998.
朱娜  王星阳  焦俊恒  王磊  梁栋  李广科  桑楠 《环境科学》2022,43(12):5832-5839
为研究残留抗生素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可见光降解行为特征,借助非金属和生物相容的石墨相氮化碳(g-C3N4)构建恒温恒湿和快速模拟可见光降解的实验环境,考察甲氧苄啶(TMP)进入不同环境(水、大气颗粒物和土壤)中的光降解过程与机制,并深入探讨TMP降解前后毒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用氙灯模拟太阳光和g-C3N4共存下,水、大气颗粒物和土壤中TMP经光照3 h后降解率分别为89.2%、35.8%和16.9%,同时发现参与水体TMP光降解的主要活性物质是·OH,而在大气颗粒物和土壤介质中光降解过程主要受·O2-控制.与大气颗粒物、土壤相比,水中TMP光解后可生成较为稳定的羰基化中间产物(m/z,305),水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TMP光解产物对斜生栅藻表现出较原药更强的毒性,可显著抑制藻细胞生长率、叶绿素a和b的含量,并引起细胞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明确铝灰渣的环境危害特征,于2019年4月和9月分别对广西典型铝冶炼、加工、再生企业进行了调查。利用铝灰渣与水反应的氨气释放率测定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不同环节产生铝灰渣的浸出毒性、反应性、腐蚀性、易燃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铝灰渣浸出液中主要危害因子是氟化物,而非金属元素。氟化物质量浓度为2~1370 mg/L,原铝冶炼环节所产生的铝灰渣质量浓度最高。铝合金加工原辅料和末端处理方式会改变氟化物浸出质量浓度。铝灰渣反应性的氨气释放率为3.3~6.0 mg/kg,释放率和环境风险属于较低水平。铝灰渣在纯水中浸出液pH值为8.65~11.98,不具备腐蚀性;在1200℃条件下无法点燃,不具备易燃性。氟化物浸出和氨气释放是铝灰渣最需防范的环境危害,可作为其分类管理和无害化处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黑碳(BC)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后产生的残留物,广泛分布于水体、土壤和大气中,目前对于BC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效应研究还十分有限。通过燃烧煤油获得BC,以斑马鱼胚胎为模式生物,研究了质量浓度分别为0,0.05,0.5和5 mg/L的BC悬浮溶液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的生长发育毒性。结果表明,煤油源BC对斑马鱼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与对照组相比,BC暴露明显增加了斑马鱼的死亡率和心率,显著降低了孵化率和体长,导致斑马鱼形态畸形并且畸形率呈浓度依赖性。5mg/L的BC对斑马鱼的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影响并非是最大的,可能与BC颗粒在水溶液中的聚集有关。该研究为BC在水生环境中的危害识别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