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5篇
  免费   554篇
  国内免费   1640篇
安全科学   572篇
废物处理   126篇
环保管理   1156篇
综合类   3368篇
基础理论   731篇
污染及防治   601篇
评价与监测   249篇
社会与环境   253篇
灾害及防治   28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328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455篇
  2012年   475篇
  2011年   474篇
  2010年   364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416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1篇
  1976年   5篇
  1972年   9篇
  1971年   9篇
  197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煤中部分潜在毒害微量元素在表生条件下的化学活动性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利用连续化学浸取实验方法,对采自贵州省二叠经龙潭组的32个煤样中的10种潜在毒害微量元素化学的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中Hg、As、Se、Cd等元素具有极强的化学活动性,其中平均83.8%的Hg、93.5%的As、80.3%的Se.63.3%的C在.1%的Cu的86.8%的Pb可以被带出煤中而进入表生环境;煤中Zn的化学活动性次之,只有平均46.6%的Zn可能迁移进行环境中;Tl、Cr、Ni  相似文献   
82.
采用固定电极测试状态的方法,将流动技术引入到离子电极直接电位分析法中,设计并试制了电极流动分析仪。配用市售硝酸根电极、钠电极、氟电极、氯电极和氨电极进行了环境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电极流动分析仪法的分析速度比直接电位法提高2-3倍,变异系数,2.9%-5.0%之间,回收率在90%-105%之间;直接电位法变异系数在2.3%-6.7%之间,加收率在90%-109%之间。  相似文献   
83.
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径流形成机制研究在水文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水文环境以及水文通量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变化性导致了水文过程的尺度依赖性和非线性特征,没有对水文过程较为清晰的认识,就不能将某一地区某一流域森林植被变化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结果简单地外推到其他地区和其他流域。开发基于物理过程分布式参数水文模型可以为认识森林植被变化的生态学后效和客观评价森林植被水文生态效益提供可行的工具。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认识森林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有助于研究水文学中的尺度问题。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的主要方法包括水文测验、同位素示踪和动力水文学计算等,研究的空间尺度则为坡面与流域相接合。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①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为变动源区产流机制;②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主要受饱和地表径流、亚表层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控制;③森林流域径流形成机制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④优先流在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 研究封闭式镀液循环装置中不同镀液循环流量对Ni-SiC复合镀层的影响规律,优化镀液循环流量参数.方法 以Q235管状工件为待镀基体,以添加SiC颗粒的改良瓦特镀液为母液,在自主研发的封闭式镀液循环电镀装置中以0.3、0.5、0.7 m3/h的镀液循环流量于管件内壁制备Ni-SiC复合镀层,通过SEM检测、XRD测试、硬度测试和摩擦磨损性能测试等手段,对各Ni-SiC复合镀层宏微观形貌、厚度、成分、结构、硬度和耐磨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在0.5 m3/h流量条件下,镀层厚度为32.98μm,SiC颗粒含量为15.37%,镀层晶粒尺寸和硬度分别为10.84 nm和704HK0.245,该条件下制备的Ni-SiC复合镀层具有最佳耐磨性,摩擦系数为0.41,体积磨损率仅2.83×10–5 mm3/Nm.结论 在不同镀液循环流量参数下,采用该封闭式循环电镀装置,均可制得均匀完整的Ni-SiC复合镀层.随镀液循环流量的升高,镀层厚度和SiC颗粒体积含量均降低,镀层颜色金属光泽增强,镀层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镀层硬度则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85.
In this study,the surface properties and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Le An River sediment were modelled via surface complexation approach.The model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data of our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experiments and the metal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ith the Le An River sediment samples.Consequently,the surface complexation models for the natural sediment,in our case the Le An River sediments,which can interpret the experimental data very well were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Three typical surface complexation models that is the constant capacitance model,the diffuse layer model and the triple layer model,were considered in this research.This work indicated that the consistency and the interdependency among model parameters together with the selection of the surface adsorbed species should be emphasized.  相似文献   
86.
考虑声散射的街道交通噪声预报模型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提出一种预报典型的两侧密集分布建筑物的城市街道交通噪声LA10和LAeq声级的计算机仿真模型。模型依据一种修正的虚声源原理。它不仅考虑发生于建筑方面的镜象反射和表面吸收,而且考虑了由于墙面的粗糙性所引起的发生于有限尺寸建筑表面声散射的影响。与实测比较表明本模型可得出良好的预报结果。通过对散射强度加以变化可估计表面声散射对预报声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即使在一个相当混响的场合,镜象反射声能对扩散反射声能  相似文献   
87.
可变电荷表面对磷的吸附与解吸动力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可变电荷表面为主的土壤对磷的吸附与解吸动力学。结果麦明,磷吸附和解吸动力学均可用修正的Elovich方程、双常数速率方程和分段拟合的抛物线扩散公式来表征。吸附和解吸过程均可分为快、慢两个反应阶段。磷吸附过程是一个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88.
超细煤矸石矿粉作天然橡胶补强填充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煤矸石为原料,通过超细粉碎、表面改性等深度加工,制取了一种新的橡胶补强剂,并对煤矸石作补强剂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的研究,实验表明它能够取代或部分取代炭黑用作天然橡胶的补强剂。  相似文献   
89.
通过对顺城河北地区地表水环境现状特点及其污染状况的调查详细分析了各支流的纳污量,了解河北地区各支流对浑河主河道的“污染贡献”,运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各功能水质目标,提出水污染总量、控制削减方案和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0.
人工湿地基质除磷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质除磷被认为是人工湿地中磷去除的主要方式。人工湿地基质除磷不仅受其自身化学特性的影响,还受到废水磷负荷、水力条件、运行方式、温度、溶解氧、pH、竞争性离子等的影响,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较全面地论述了上述因素对基质除磷效果的影响。最后对吸附饱和基质的去向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