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100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中国水稻土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许信旺  潘根兴 《生态环境》2005,14(6):961-966
文章首先分析了水稻土在碳循环研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进而对我目水稻土碳循环的研究现状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对其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中国大而积的水稻土自1980年以来显示出有机碳库增加现象,说明水稻田对大气CO2可能产生汇效应。水耕熟化过程足有机碳的积累过程,水稻土的碳密度是早作土碳密度的2-3倍。水稻土的同碳能力与土壤的微团聚体的粒径有关。但对于水稻土中有机碳的分布和结合状态与农业管理措施、水稻土质量变化、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仍不清楚。因而建议就这一问题从土壤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相互作朋与土壤微团聚体中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的相互结合关系的层面上进行多学科研究。同时提出了今后我困水稻土碳循环的重点研究方向和领域,即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研究碳循环和平衡,从不同的时空区域来研究碳循环的过程和强度。  相似文献   
32.
村镇建设中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废弃物是村镇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污水处理已成为村镇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常规的污水处理设施在村镇难以实施,为此必须采用适合村镇经济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污水处理方式。针对村镇的实施条件,在对几类小型简易污水处理设施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村镇建设中易推行结构简单、费用低廉、便于管理、实施方便的沼气发酵池和地埋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以初步解决村镇污水问题。  相似文献   
33.
改良A~2/O工艺预缺氧池中的脱氮作用和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良A2/O工艺中预缺氧池有较强的脱氮作用,其脱氮作用占整个系统氮去除率的15.11%。通过对预缺氧池氮元素进行物料平衡,分析和证实改良A2/O预缺氧池中可以发生厌氧氨氧化反应,可以有效减少能耗和降低运行成本,这对我国污水厂的改造,提高出水水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分析,提出事故池是环境风险评价中的一项重要防范措施,其容积既要满足事故状态下对消防水的收集又要体现经济合理性。对环境风险评价中的事故池的容积设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5.
The liquid fuel safety issues on fuel storage, transportation and processing have gained most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 high fire risk. In this paper, some 0# diesel pool fire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diameters (0.2–1 m) were conducted with initial fuel thicknesses of 2 cm and 4 cm, respectively, to obtain liquid fuel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Some key parameters including mass burning rate, flame height and the flame radiative heat flux, associated with fire risk, were investigated and determined. Subsequently, a detail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0# diesel pool fire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0# diesel burning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ramework, the probability of personal dead and the facility failure are calculated by the vulnerability models, respectively. In the end, 10 special tank fire scenarios were selected to show the whole risk calculation process. The tank diameter and the distance to pool fires were paid more attention in the cases. The safety distances in the cases are provided for the persons and nearby facilities, respectively. The paper enriches the basic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provided framework is useful to the management of 0# diesel tank areas.  相似文献   
36.
中国西南喀斯特森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喀斯特地区土壤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是评估我国陆地土壤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不可或缺的内容。本文通过对中国西南北起秦岭北坡南至中越边境一条剖面上土壤有机碳的分析,研究了喀斯特森林0~10cm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化及其控制因素。研究发现西南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平均为32.3 g/kg和33.1t/hm2。无论是在整个西南区还是其省市范围内,二者均低于非喀斯特森林土壤。通径分析表明,影响喀斯特表层土壤碳含量和密度的主要因素有土壤容重、地形海拔和有机质C/N;粘粒含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影响很小,而降水量仅在地处最北部的陕西省构成了土壤碳密度的影响因素。此现象与世界许多地区特别是高纬度地区形成鲜明对比。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气候带土壤碳库的主要影响因素会存在很大差异,这对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碳库的反馈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38.
以大涡模拟、混合物分数模拟和欧拉-拉格朗日粒子运动描述法为基础,采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研究了细水雾对障碍物不同程度遮挡火的抑制作用,通过改变雾滴粒径、喷头操作压力来分析细水雾对不同遮挡情况油池火的抑制灭火作用。结果表明:当火源被障碍物完全遮挡时,操作压力低于1MPa,细水雾很难达到抑制作用,当压力达到4MPa以上时,细水雾能够将温度控制在较低范围内;细水雾粒径小于50μm时,细水雾对障碍物遮挡火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从整体来看,随着细水雾粒径的减小、压力的升高,细水雾对障碍物遮挡火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39.
3m直径煤油池火灾火焰特性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预测油池火灾的火焰特性,采用CFD模拟技术开展静风状态下3 m直径煤油液池的火灾场景模拟,探讨火焰温度、火焰羽流速度、辐射热通量、燃烧产物质量分数等油池火焰特性参数随高度的变化关系;并结合火焰形态分布,提出一种4区域模型,即将湍流扩散火焰划分为油气混合燃烧区、燃烧火焰区、烟尘区和热烟气区来分析燃烧气流在不同高度的实际物理化学特性。此外,通过经验公式和CFD模拟2种方法分别计算出3 m直径煤油池火灾的火焰高度、火焰表面的辐射通量及热辐射破坏半径,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可互相补充完善,有助于池火灾的热辐射危害性评估。  相似文献   
40.
障碍物影响下细水雾灭火有效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了障碍物与火焰的相对位置、细水雾工作压力、喷头距离火焰垂直距离及水平距离等因素对灭火有效性的影响,以及细水雾作用下火灾烟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氧气浓度的变化规律等。结果表明:高压细水雾可以有效扑救部分有障碍物遮挡的油池火,同时喷头距离火焰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也显著影响着细水雾的灭火速度;高压细水雾在灭火过程中火场的氧气浓度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浓度明显降低;细水雾工作压力较低时,一氧化碳浓度反而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